编者按:6月6日,北京市史学会和国家教委社科中心联合召开了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历史观和方法论问题研讨会,来自高校和研究机构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现将部分与会同志的发言摘要刊登如下。 举办这样一个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历史观和方法论问题的研讨会,来交流信息、探讨问题,我觉得非常好。 用马列主义作为历史研究的指导,是我们今后发展的关键。历史研究要不要用理论指导,这是老问题,今天仍然是个问题,其实质就是科学研究要不要接受前人的理论成果、学术成果。我想,历史是研究人类社会的过去的,人类社会发展是有某种规律的,如果承认前人已经发现了一些重大的基本规律,那么就不能拒绝用前人的理论成果来武装自己,指导自己的研究。 不过,这种指导有的可能是用先进的、正确的理论来指导,有的可能是用不那么先进、不那么正确甚至是错误的理论来指导。有人可能自觉地用理论来指导,有人可能不自觉地用理论来指导。完全不用理论来指导,不接受前人的理论遗产,一切从头研究,这样的科学家是没有的。我们常常讲要站在科学巨人的肩膀上,这样才能超过前一代的巨人,因此,接受前人的理论成果是科学研究的前提,恐怕谁也不能否认这一点。研究数学,你能抛开毕达哥拉斯吗?能抛开阿基米德吗?当然不能;研究天文学你不能离开哥白尼;研究物理学你不能离开牛顿,不能离开爱因斯坦。自然科学要用前人的理论作为指导,作为基础,那么为什么社会科学就不需要理论指导呢?这是说不通的。 迄今为止,马克思主义是研究人类社会最科学、最正确、最完善的理论。因此,用它来指导历史研究是使我们取得成果的关键因素。当然,马、恩他们研究的是19世纪的西欧社会,但他们所揭示的社会发展的规律对于其它国家,对于中国的近现代社会也是适用的。例如,这个理论所揭示的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阶级斗争学说、革命运动的规律,等等,都是适用于中国的,适用于中国近现代的,这是普遍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当然,我这里讲的指导是指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上的指导,至于个别结论、个别词句,当然要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能使我们头脑更清楚,在历史的迷雾中抓住本质,使我们的信念更加坚定,是非更加清楚。所以,我今天还是讲这句老话,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现在,有人提出要淡化理论,我觉得这是行不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当然要有发展。死守着100年前马恩讲过的话,这种态度恰恰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个开放的理论,而不是一个狭小的宗派。马克思主义所以伟大就在于它能吸收人类历史上优秀的遗产,它可以从非马克思主义中吸收营养。 马克思主义又是一个前进的理论。它不固步自封。它研究新问题,研究新情况,丰富和发展自己。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本身就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例如,我们中国革命中农村包围城市这种理论,马恩就不会提出;又如,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马恩也不可能提出。小平同志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对中国近现代史作了深入的研究,结合中国建设的实际才形成的,这就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所以,我想我们近现代史的研究应该以小平同志为榜样,像他那样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我们的实际问题,这样我们的近现代史研究就能够上一个新台阶,就能够大大提高我们的水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