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史学:评价尺度与评价标准(笔谈)
【编者按】研究和评价20世纪中国史学,是发展21世纪中国史学的学术前提之一,是许多史学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这方面的讨论已有一定程度的展开,取得了一些成果。本刊有志于继续推进这一重要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为促进21世纪中国史学的发展略尽绵薄,乃组织刊发下列几篇文章,就理论、方法论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发表各自的见解,供读者参考。我们热忱期待着史学界的学者、专家围绕这方面的问题惠赐大作,发表宏论。 坚持使用辩证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是历史研究中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准则。 20世纪的中国历史学,既取得了丰硕厚重的成果,也走过了曲折坎坷的历程。100年里产生了众多杰出的史学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史学思潮与史学流派,他们都程度不同地为20世纪的中国史学作出了贡献。近几年来,学者专家或撰著宏文专著,或发表言论、 接受访谈,研究与总结20世纪中国史学,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见解。这个课题也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我们认为,这些总结与研究工作是非常及时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在这些问题上,以全面的、辩证的观点看待20世纪中国史学,仍然是值得坚持和重视的原则。 以新中国建立为标志,20世纪中国史学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前一个时期应当是以新历史考证学为主流,同时期还有逐渐成长起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有受西方史学思潮影响而出现的其他史学思潮和流派,但主流趋势可以概括为新历史考证学。后一个时期则是以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居于主导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后,史学界崇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及史学理论、史学方法等方面都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新的探索,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特色,但马克思主义史学依然居于主导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在回顾与总结20世纪中国史学的发展过程,评价与研究活跃在20世纪中国史坛的史学家和史学思潮流派时,如何更好地使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如何避免片面化、绝对化?对这个问题处理的恰当与否,不仅在以往认识20世纪中国史学时已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而且在今后评价20世纪中国史学时仍然是不容忽视的。 20世纪前半期,以王国维、胡适、陈垣、顾颉刚、陈寅恪、傅斯年等史家为代表,在历史考证学领域,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新历史考证学只是一个笼统的称谓,具体到每个人、每一家,他们的治学方式、治史观念以及政治态度,也都是有着很大的差别的。如王国维提出并使用的“二重证据法”,胡适以所谓“科学方法”为中心对考证方法论的论述,陈垣在历史文献学领域的考证及对传统考证方法的总结,顾颉刚疑古学说的提出及对古史的考证,陈寅恪的诗文证史及对史事制度的渊源流变的考证,傅斯年对史料发掘与考证的重视及其开创的中国近现代考古学的开拓性贡献等等,都取得了各具特色的成就。他们在对待唯物史观的态度上也不一致,胡适、傅斯年等人是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顾颉刚、陈垣等人或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表示过对唯物史观的倾慕与重视,或在新中国成立后发自内心地表示要从头学起。应当承认,不论他们对唯物史观持何种态度,与他们以考证为基本方法的治学方式及取得的成就上并无多少直接联系。但是,新中国建立后的十几年中,那些非马克思主义史学一度受到了批判,当时的形势是,除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进行历史研究外,其他的观点、方法都被认为是非马克思主义的,是所谓资产阶级史学,而资产阶级史学又被看做是与马克思主义史学对立的,因而是有问题的,甚至是错误的。这样绝对化地看待以往非马克思主义史学,显然有失公允,不仅简单地否定了非马克思主义史学所取得的成绩,而且也不是全面地、辩证地认识问题的方法。 20世纪80年代以后,这种状况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人们摒弃了那种将所谓资产阶级史学与马克思主义史学对立起来的观点,对非马克思主义史学,特别是20世纪前半期中国史学的发展有了一个更为实事求是的认识,相应地,那些非马克思主义史家对20世纪中国史学作出的重要贡献也得到了重视与肯定。然而,与此同时又出现了另一种观点,即怀疑、淡化马克思主义指导历史研究的重要意义,否定以往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学术贡献和历史地位。我们认为,在评价20世纪中国史学的时候,过去简单地否定非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学术成就,不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现在一些贬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学术成就的观点,同样也违背了以辩证的观点认识问题的基本原则。 譬如,有一种观点把新中国建立前三四十年代的马克思主义史学说得一无是处,还有一种观点是用“战时史学”将其概括和定性,强调其为战时政治服务的政治性,而对其学术价值提出疑问。有些人试图用西方的一些史学理论与史学方法取代马克思主义史学。有人在著文回顾20世纪中国学术发展过程时,对非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加阐扬,而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甚至未置一词,完全漠视其存在的基本事实。 这里涉及到了学术与政治的关系、史学求真与致用的关系等诸多问题。如何辩证地看待这些问题之间的关系,亦成为评价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重要因素。历史学科的本质决定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历史是已经过去了的事情,但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历史研究必须遵循严谨科学的学术规范,这样才能够求得历史的真实,认清历史发展的真实面貌,但是任何时代的历史学研究都是一个时代的时代精神的体现,尤其是在对历史研究价值判断的层面上,必然会打上时代的烙印,历史学的研究也会与现实发生密切的关系。同样,史学求真与史学致用也不是对立的,致用是以求真为前提,不能强史以就我,但史学不能只限于求真。绝对化地看问题和相对主义地看问题都有片面性,但实事求是、坚持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是我们任何时候都应当坚持的。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