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时序 >

生态历史与中华文明(笔谈)(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7 《学术研究》 王嘉川 参加讨论


    气候变迁特别是气候变冷,导致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几次大规模南下,直接影响了中国古代政局的演变。简言之,中国历史上的暖湿期,大部分是国家统一的强盛时期;相反,干冷期则大多是国家分裂、政治多元时期。较早者如西周,在商末的寒冷时期中代商而起,并在随后的近5000年来的第一个寒冷期中,为了有效统治全国,采用在各地分封诸侯,由诸侯统治本地的办法,以弥补中央政权对各地鞭长莫及的政治统治缺陷。但是,诸侯王虽对周王室有定期纳贡、朝觐和出兵勤王等义务,其内政则是各自独立的。显然,周王室虽是天下共主,但全国政治形势则明显属于多元化。而就边疆形势来说,这一时期,由于气候寒冷,北方游牧民族活动频繁,他们南迁到关中地区甚至渭水流域,并直接威胁到都城镐京的安全。到西周末年,中原地区几乎都有游牧族人民居住,西周也终于为少数民族所灭,继位的周平王只好将都城东迁洛邑,历史进入东周时期。
    在西汉和唐朝前期的两大盛世中,暖湿气候也起了极大作用。因为暖湿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在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农业经济发展良好,在几十年间,即由战争之后的残破局面发展为经济上强盛的王朝,西汉和唐朝前期都是如此。而这一气候也对同期的北方以游牧为主要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少数民族有利,他们“逐水草迁徙”,暖湿使其传统生活区域内的水草肥美丰足,保证了他们车马为家,转徙随时,在自己的生活地域内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虽然他们也不免与南方的农业经济区发生摩擦,但因各自能够自给自足,双方还不至于产生争夺生存空间的大规模斗争。在这种主客观条件的汇合作用下,西汉和唐朝前期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国势强盛。
    但是,随着气候的转冷,中原自身的农业生产遭到破坏,经济凋敝,人民因生活困难而流离失所,主动转向更加适宜农业生产的南方暖湿之地,社会发生混乱动荡,阶级矛盾渐趋激烈;北方草原也因寒冷而致生态恶化,水草减少乃至枯竭,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为了缓解生存压力,求生的本能促使他们铤而走险,离开自己传统的生活区域,向气候相对暖湿的南方农业经济区进犯,寻找更加适合自己的生产方式之地。于是,在气候比前后的汉、唐两朝都干冷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纷纷以各种方式,主动向南迁移,致使黄河流域出现“五胡乱中原”的政治分裂局面,一直处于十几个少数民族政权的争夺之下。而原来的汉族政权,则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被迫迁往江南。
    到隋唐重新完成统一之时,也正是气候转暖之际。但唐代中期开始气候又逐渐变冷,政治上则适时地出现了游牧民族出身的安禄山起兵叛乱,这使被周边少数民族尊为“天可汗”的唐王朝由盛转衰。百余年后,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又在气候极其干旱的时期爆发。经过十几年的战争,起义被平息下去,但却使统一的大唐帝国趋于瓦解,各地藩镇割据,统一的中央政府名存实亡,随后更进入五代十国的乱世。北宋政权虽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但始终与辽、西夏南北对峙。
    12世纪以后,中国的气温明显低于此前,而且暖湿期越来越短,暖湿程度越来越低,干冷期却越来越长,寒冷程度越来越强。在这种大环境变动之下,北方游牧民族的南迁运动也以前所未有的激烈方式进行,这就导致由此前的建立割据政权,一变而为建立由其贵族作为统治阶级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先是 12世纪初的气候急剧变冷,使东北的女真族生存条件恶化,生存压力骤然剧增,完颜阿骨打率部反抗辽朝的残暴统治,并在灭辽后大举攻宋,向南争夺更加适合生存的生态区域。在蒙古大草原,这次的转冷一直持续了一个多世纪,造成那里常常是漫天飞沙、刺骨飓风。于是蒙古贵族率兵南征西讨,人民则自发地向较为温暖的南方迁移而成为流民。而在1230-1260年的气候又一次突然转冷过程中,蒙古地区生态环境再度急剧恶化,蒙古军队遂放弃了远征西欧的计划,在灭金以后,迅速向距离较近而又相对暖湿的南宋所属地区大举进攻,争夺更好的生存空间。经过40余年的战争,最终建立大一统的蒙元帝国。明清时期是小冰期,气候寒冷,清政权也是以北方游牧民族的身份,在其间的最冷时期(1640-1700年),入主中原,建立一统帝国。由于明清两朝的中央政府实行了各种灵活机动的政策,对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了有效控制和管理,因而这一时期没有出现大的政治分裂,国家基本上保持了政治统一。但由于寒冷导致的生产衰退,一些地区民不聊生,农民起义和各种暴动此伏彼起,有时还演变成漫延十几省、持续十几年的大规模农民起义,使社会时常处于动荡之中。
    
    除了对经济发展和政治进程的影响外,气候变迁也造成了较大空间范围内的大规模人口迁移。如前面提到的魏晋南北朝“五胡乱中原”时期、安史之乱时期,游牧民族都曾大举南进,中原人民也因战乱和寒冷而大量南迁,致使南方人口激增。两宋之际,随着气候的急剧转寒,女真贵族率军南下,女真人民也随之南迁就温。在与宋和议停战后,女真人更是遍及黄河南北,此后随其迁都开封,又有大量女真人迁入河南地区。而原来中原地区以汉族为主的人民,则大批迁往更南的江南堆区。宋元之际,气候寒冷,蒙古贵族率军南征。随着他们的一步步向南推进,成千累万的蒙古人民也自发地向南方温暖湿润的地区迁移。一直到大一统的蒙元帝国建立50年后,通过给予生产生活资料来遣返这些蒙古流民仍是中央政府的一项重要政治工作。但即便如此,还是制止不住流民南下的步伐,以致政府不得不下达了最严厉的处罚办法:“禁毋擅离所部,违者斩!”而到元明之时,因气候寒冷,东北地区的许多民族纷纷向南方迁移,女真三部就是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其中,建州女真继续不断南下,并最终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历史进程,其人民也随之大量涌入关内。
    从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分布来看,气候温暖湿润的汉唐时期,人口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特别是中下游地区,以全国来说,就是北多南少。这是与当时北方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南方的生产情况相符合的,因为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一个地区的人口密度是与该地区农业生产的盛衰成正比的,只有生产水平越高,才能养活更多的人口。在这一时期内,虽因战争而有时打破这一人口布局,但战争过后很快又得到恢复。北宋中期以来,气候转冷,北方人民因各种原因,以各种方式不断南迁,加以经济重心也逐渐转移到南方,到元朝以后,虽有战争对南方人口布局的不时摧残破坏,但再也没有出现北方人口多于南方的现象。显然,寒冷的气候,北方人口的几次大规模南迁,极大地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而南方经济力量的增强又继续和更加能够吸引更多人口的迁入,如此循环往复,相对温暖湿润的南方的经济发展自然是越来越高于北方,人口越来越多于北方。实际上,如果我们把眼光放远一些,也可以发现同样的事实,那就是:在原始社会时期,世界上的几大文明都是诞生于温暖湿润的地区,原始人群也都是集中生活在暖湿的气候带中。而一旦气候变冷,这些原始人群便也自发地向相对更加暖湿的低纬度地区迁移。可见,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是远古时期就已存在并长期发生作用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