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近代史 >

兰台说史•马克龙VS勒庞:法国政坛的左右互搏史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凤凰历史 小手 参加讨论

    昨日,法国的总统大选进入了第二轮投票,法国选民将在中间派独立候选人、“前进”运动领导人埃马纽埃尔·马克龙与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候选人玛丽娜·勒庞之间作出抉择,最终选出马克龙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第八位总统。两位候选人对法国和欧洲未来发展的理念在许多方面截然不同,因而这场选举的结果被视作意义重大,吸引了多方关注。
    
    位于巴黎15区的91号投票站
    由于法国国际地位在拿破仑一世之后总体呈现衰退趋势,以至于到了新世纪,很多中国人都不太记得现任总统是谁,更别提他们的候选人了。而这次之所以能够引发中国人的关注,除了事关“欧盟”是否能存在下去外,更为重要的是候选者之间的思想对弈。马纽埃尔·马克龙和玛丽娜·勒庞在对决中呈现出的针锋相对的极端化,考虑到所有的候选人本质其实都是选民在期望他们“扮演”一个“角色”而已。因此,表面看是法国的政党出了几个激进的领导人,但是本质是法兰西这个国家社会思想的两极分化。为何为演变到如今呢?翻开历史的画卷,一切真相尽在于此。
    二战后的法国社会思潮
    众所周知,今天我们说的左右翼政党最早起源就是在法国,当时雅各宾派和吉伦特派是世界最早的左右派别。由于法国的国情非常特殊,是真正的“摸着石头过河”。因此,当时的法国政坛之激进可以让今天的两位候选人相形见绌。之后随着拿破仑的政变,法国政坛进入了相对平缓的岁月。
    但是这一切都让冷战给打碎了,原先法国欧洲第一的地位一去不复返了。这给当时的法国带来了巨大的刺痛。虽然在理论上两次世界大战都是以法国的最终胜利告终,但是无论德法,都因此而元气大伤。法国也彻底失去了启蒙时代引领全球思潮的能力,转而被动地吸收他国的政治思维。
    
    法共标志
    以共产主义为例,早在1920年法国共产党便成立了,但是在此之前一直不温不火。但是随着二战的结束,到了1945年至1946年间,法共在选举中可以得到28%的选票,并参加了政府。法共之所以能如此成功,和战争结束后的人心所向有关。以工业为例,法国在1945年的工业产量尚且不到1938年的一半,50万幢建筑遭到了彻底的损毁,另外有150万幢严重损毁。全国只有四分之一的火车头还能用,卡车更是只剩下了十分之一。失血严重的法国迫切地需要一个强势铁腕的政府去修复战争的伤痕。再加上此时对苏联的防范并不严重,如毕加索这种影响力巨大的艺坛大佬都可以堂而皇之地与苏联交涉斯大林画像的问题。这一切都让法共一跃成为了当时法国的第一大党。
    但是有阴就有阳,冷战开始后,北约各国对苏联的敌意和对苏联渗透的警惕急剧提升,法共的势力不可避免得遭到了打压。更为重要的是法国人其实非常渴望过去的大国地位,这一切也给了右翼势力机会,双方开始在政坛上展开了无数了的拉锯战。其他国家在二战结束后,都进入了相对稳定的政权发展阶段,唯独法国开始了比几年前的日本更为夸张过的政权更迭。在整个第四共和国期间内阁走马观花地更换了足足四次,最长不过一年,最短仅两天。
    
    影视复原的诺曼底战场
    值得一提的是,隔壁英国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丘吉尔的巨大威望也不能阻止工党(第二国际分支)击败保守党夺取英国政权。但是,相比起自己的老领居而言,法国的情况更为糟糕。首先英国有着强烈的自由主义传统,就算是后来“英国病”最为严重的时候,也仅仅是使用着凯恩斯主义而已。但是,法国是个严重依赖高利贷的国家,据统计在1914年其投放海外的资本总额就达到了600亿法郎,因为二战的缘故,法国在海外的资产损失不可谓不严重。更糟糕的是相比起务实的英国人,法国人对于殖民地的控制欲明显要强得多。这直接引发了灾难性的阿尔及利亚战争,最终使得戴高乐登上总统宝座,右翼大翻盘。
    阿尔及利亚大多数富饶的土地,商业和工业,以及几乎所有政治和行政权力操在长期建立的120多万欧裔定居者社区(被称为移民或黑脚)手中,主要是西班牙人,意大利人,科西嘉人和阿尔萨斯人出身。与此同时当地的穆斯林人口爆炸到约800万。但是大部分穆斯林遭受着长期失业,健康不佳和真正的饥饿。绝大多数确实有工作的人是农民,或是基本在赤贫中挣扎着生活的城市劳工。这一切让当地的居民极为不满。在全球殖民地独立的大热潮之下,阿尔及利亚人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和宗主国开战。
    
    阿尔及利亚圣战士
    这场战争称帝使法国陷入军事政变的边缘,它摧毁了第四共和国,并决定性地改变了法国宪法。它毁掉了成千上万人的生活。痛苦地使一代法国人的军事和政治阶层分裂。并把数十万欧裔定居者家庭送上经常是毁灭性的流亡之路。其造成的确切生命损失仍然未知。约有25,000名法国士兵在行动中、因事故或疾病死亡。大约3600名欧裔平民被杀害或失踪,相近数量的穆斯林军队被杀。阿尔及利亚游击队因当场死亡损失了大约155,000人,而更多的人受伤而死。穆斯林平民甚至在停火后的复仇血战开始之前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死亡就轻易突破50,000,复仇血战的死亡人数更是高达此数字的两倍。一百万阿尔及利亚死者这一被大量引用的估计总数现在已被打了折扣,但真正的损失肯定至少是此数字的一半。
    
    中国人知道戴高乐多半因为他抗德殊不知其舞台是在冷战
    1958年,法国迎来了他们的第五个共和国,戴高乐将军就任总统,宣布终止战争。但这场战争虽然结束了,其影响却十分深远,它冲垮了法兰西第四共和国,也极深地刺激到了法国人--何时起法兰西沦落到这个地步?法国人不甘心彻底失去过往的地位,沦为美苏争霸的马前卒,于是“戴高乐主义”应运而生。这套思维的主体根本就是维持法国在国际上的独立地位,保证法兰西的独立自主。为此戴高乐政府实施了一连串的组合拳。1959年3月,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宣布其地中海舰队不受北约指挥。同年六月,法国拒绝美国在法设置核武器,并迫使美国撤出它在法国的核弹及携带核武器的轰炸机。1962年,法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3年,法国宣布大西洋舰队不受北约指挥。1964年,法国召回在北约海军司令部任职的全体法国军官。1966年3月,戴高乐至函美国总统约翰逊,要求正式退出北约各军事机构,并宣布在7月之前撤回受北约指挥的全部法国军队,同时还取消了北约军用飞机在法国过境和降落的权利,限令美军及其基地在一年内撤出法国。7月1日,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10月,法国退出了北约军事委员会。北约总部由巴黎迁至布鲁塞尔。
    戴高乐之后的法国政坛,明显地体现出在左右翼之间摇摆的特征。戴高乐之后相继执政的是继承其路线的蓬皮杜和德斯坦两位总统。但到1981年,以反戴高乐主义著称的左翼领导人佛朗索瓦·密特朗成为法国总统。密特朗在外交上积极推动欧洲一体化,在经济上推动国有化计划化。但他的经济改革很明显没有成功,并引起了不少反对。
    
    法国军工体系的独立铸就了幻影系列
    冷战结束后的道路
    在密特朗任上,法国迎来了冷战结束。受东欧剧变的影响,法共势力全面萎缩,1988年得票仅为6.5%(法共冷战期间没低于过20%)。但是,法国人在此期间形成的两股巨大的思潮却在各自的阵营根深蒂固了(法共只是左翼力量中的一支而已)。
    1995年密特朗卸任,法国的坐标又摆回到右翼。希拉克连续两届当选法国总统。在他任上,法国公开反对伊拉克战争,否决《欧盟宪法》,隐隐又能看见当年戴高乐总统的影子。继他之后登上法国总统宝座的萨科齐也是右翼政治家,个子矮小的他一度被视为拿破仑式的人物。
    但2012年的总统大选,法国的坐标又倒向了左翼。密特朗总统曾经的经济顾问奥朗德竞选成功登上总统宝座。他主张要建立“联邦欧洲”,加强政治与社会欧洲建设,建立欧洲经济政府,实行统一的欧洲预算和货币政策,扩大欧洲央行行动范围。
    回到今年的总统大选,我们可以看到,法国的总统选择依旧在左右摇摆中。勒庞是非常典型的极右翼思维,同时秉承戴高乐极为强调法国的大国地位谋求使法国独立于欧元区,同时对非法移民尤其是穆斯林采取严厉打击措施。她要求增强军事力量,面对威胁到法国的恐怖势力采取严厉打击措施。
    而马克龙号称“中间派”,实际出身于密特朗、奥朗德一系的左翼社会党。只是因为他竞选总统的要求在社会党中缺少支持,一怒之下“破门出教”成为“独立候选人”。他和他的支持者们则深受密特朗、奥朗德以来左翼思潮影响,力挺全球化和欧元区。
    
    勒庞与马克龙
    不过,左右翼的区别并不意味着左翼就亲中,右翼就反中。在法国政治史上发生的往往相反。中法关系最好的时代是右翼总统希拉克时代,被称为中法关系的“黄金十年”,而戴高乐时代法国率先承认中国政府更是让老一辈对戴高乐这个名字深抱好感。而相反,左翼的密特朗时代却发生了法国向台湾出售军舰和战机的事件,一度让中法关系走向谷底。
    因此作为中国人是否应该庆幸马克龙赢得了选战,恐怕还需要继续观察才行。但欧元区和法国的外国移民们倒是该为马克龙的当选感到庆幸。至于马克龙任内是否能缓和这两种大思潮之间的矛盾,让法国社会停止进一步的撕裂,让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