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80年代初,苏联部长会议所属已有64个部,20多个国家委员会和其他一些直属机关。这些部委正副部长级干部就有800多人。黑色冶金工业部有部长一人,第一副部长三人,副部长15人,正副部长共19人。各级领导机关的官僚主义、文牍主义和形式主义大大发展,党政机构和人员编制大大增加。据俄罗斯社会学研究所提供的材料,当时苏联党政领导机构作的决议能得到执行的充其量不到十分之一。 特权阶层在做任何事情之前,考虑的不是国家的发展大计,而是本阶层、本人的利益,他们只关心对他们自己有利的事情,其他事情要么敷衍了事,要么高高挂起,要么搪塞推诿,“对于任何事情都无动于衷,所追求的,用他们的行话来说,就是尽快把问题推开,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申诉人像皮球一样踢走。” 从腐败到自杀,苏联败亡之因! 如果说腐败在世界上任何角落都存在,那苏共的败亡和腐败究竟有何关联?苏共《真理报》总编辑阿法纳西耶在《真理报总编辑沉浮录》一书中写道:苏共中央向大会所做的报告,其起草的方式、方法和顺序早就定型了,开头,永远是“资本主义总危机”;第二部分,国内情况,始终是“巨大成就”和“个别缺点”。他还回忆说:为勃列日涅夫起草文件,并不要求有什么“新思想”,更不要说有什么“独到的思想”了。只要你善于把那些早已陈旧、无人感兴趣的思想换上新的形式,找到新的表达方式,应当说就已经体现出十分卓越的“创造性”了。“我们就这样一天一天地、一周一周地、一月一月地写作、炮制、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正是由于苏联建国之初的合法性来自于马克思列宁主义,而当苏共背离了这些支持它存在的原则时,便比其它任何政权更容易失去人心。一方面,当人民看到官场上贪污贿赂公行,官员们生活腐化,而新闻里却天天大谈一些毫无实际的陈词滥调时,失望之情油然而生。另一方面,特权阶层的自我封闭,使得底层人才失去了上升的可能,大批精英被无情阻隔在了政权阶层之外,难以脱颖而出。 与此同时,统治阶层的封闭必然造成近亲繁殖,越来越多的干部子弟进入权力核心,他们从能力上根本不能胜任那些重要的岗位,因此,苏共上层成为一个在体力和智力上逐渐衰落的阶层,这直接导致了苏共的执政能力和统治基础不断下降。更糟糕的是,通过裙带关系获得高位的人,完全失去了信仰,脱离群众、自我封闭、思想僵化、官僚作风……到戈尔巴乔夫时期,当这些人发现有更好的办法将个人私利最大化时,竟然抛弃了自己的政权,改弦易辙,彻底的放弃了挂在口头上的社会主义,公然将国家财富占为己有,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正如美国一个专门研究俄罗斯问题小组的负责人弗兰克·奇福德说的那样:“苏联共产党是唯一一个在自己的葬礼上致富的政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