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9年8月,斯大林在莫斯科会见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资料图) 【斯大林外出办公如何警卫 】 斯大林的别墅戒备如此森严,当他离开别墅外出时,警卫工作又如何进行呢?弗拉基米尔回忆说,一般而言,斯大林的外出路线是不变化的——从别墅到克里姆林宫,再从克里姆林宫回到别墅。沿着整个线路不间歇值勤的是负责外围警戒的民警和特工人员。在紧挨这条“政府通道”的地方散步可是一件不无危险的事情,在距离这条“政府通道”不远处约会的人们,往往会被带进警察局弄清楚个人身份,还要被跟踪监视一段时间,此类故事可以讲出很多。 在斯大林离开别墅外出时,贴身警卫会分乘两辆掩护车护送他。这两辆高级装甲轿车是美国生产的,贴身警卫们总是将车窗的玻璃放下来,以便可以随时向外射击。斯大林一进入办公室,贴身警卫们就立刻在门边站岗值勤。 从别墅到克里姆林宫之间的具体行车路线是否会有变化,又如何变化,弗拉基米尔没有展开介绍。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对此倒是作了详细描述:“斯大林晚年出现了恐惧症。我是从许多迹象中发现的。例如,每当我们看完电影从克里姆林宫出来,前往‘近郊别墅’,汽车驶过从克里姆林宫至莫斯科河西面拐弯处这段相当短的距离,尚未跨越莫斯科河,便突然在莫斯科的大街小巷兜开圈子了。通常,斯大林的车上坐着贝利亚和马林科夫,其余的人则根据自己的选择,分别就座。我大多是和布尔加宁共坐一辆车。我后来问过与斯大林同车的人:‘你们干吗在那些小巷子里绕来绕去呀?’他们回答说:‘你别问我们了。不是我们选择的路线,是斯大林点名走那些街道的。’看来他胸中装着莫斯科的平面图,能够指点路线,一旦车开出来,他就会说:往那边拐,往这边拐,就这么开,往那里开。傻瓜也能猜到,他这是在采取措施,迷惑那些可能企图谋害他性命的敌人。” 【斯大林外出休假如何警卫 】 弗拉基米尔回忆说,斯大林不喜欢旅游,但每年都要到克里木或高加索去,并在那里呆上几个月时间。这两处都是前苏联最重要的疗养区,高加索还是矿泉区。 事实上,早在弗拉基米尔成为斯大林贴身警卫前,比如上世纪20年代末,斯大林就已经常到高加索或克里木去休假。正因为有斯大林的关照,在30年代,整个高加索黑海海滨才迅速发展起来,那里发现了几十处医疗用的矿泉。1930年和1931年,斯大林把自己的休假延长到两个月,在南方度过了8月和9月。1930年8月13日,斯大林给在莫斯科暂时代替他处理政务的莫洛托夫的便函结尾处这样写道:“我在逐步地恢复健康。”1个月后,斯大林给莫洛托夫的信中已是这样的内容:“我现在十分健康。”1931年8月,他在给莫洛托夫的便函中感叹:“这里的水很奇妙。真的。当我们见面时我再详细地告诉您。” 然而,由于工作繁忙以及战争爆发等原因,斯大林并没有每年都到外地去休假。比如1928年和1929年就一直在莫斯科工作;再如,从1937年至1946年秋天之前,斯大林也不曾到南方去休假,直到1946年的秋天才又到南方去疗养。因此,弗拉基米尔回忆所说的斯大林“每年都要到克里木或者高加索去,并且要在那里呆上几个月的时间”,是不够准确的。 弗拉基米尔回忆,在斯大林前往这些地方休假时,往往会动用各方面力量,火车沿线各车站都会被关闭,所有旅客和各色人等均被驱散。沿铁路线每隔一公里就有一名肃反工作人员在执勤。专列的前边,通常行驶着一辆专门负责检查各方面情况的列车,车上载有大批警卫人员,另外还装载着一辆辆各色汽车;专列的后边,是一辆负责掩护工作的列车。从外表看,专列的车厢跟普通车厢没什么两样,实际上是专门订购制造的,并用装甲护板加固了,只有车顶没有给予保护,这给警卫人员制造了不少麻烦:每当列车经过一座座桥梁时,警卫人员就会特别注意,生怕哪里会抛下一枚炸弹。 斯大林外出,自然会有一些政府要员随行,不算这些政府要员的贴身警卫,仅斯大林的卫队就有2/3的警卫人员随行护卫。通常,弗拉基米尔所在的“九人小组”身穿制服,其余警卫人员则穿便装,武器放在小提琴盒里,弗拉基米尔觉得这一幕非常滑稽可笑——苏联政府原来是由一些音乐爱好者组成的。 斯大林喜欢在里察湖(又称大里察湖,位于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境内,属山区气候疗养区之一)附近安排野餐,排场具有纯东方式的奢华:从别处运来精美而昂贵的餐具,还有味道美极了的珍稀葡萄酒,在篝火上烤全羊,烹煮刚刚钓上来的鳟鱼和鲑鱼。这种场面见多了后,弗拉基米尔便觉得有关斯大林个人生活比较俭朴的议论和说法,都不过是杜撰的神话而已。如此酣畅地欢宴三四天,却苦了那帮安保人员,用弗拉基米尔的话来说,就是“只有我们快活不起来”。 【宴会上贴身警卫装扮成“侍者” 】 过去,有关斯大林喝酒的情况,曾有过不同的传说。有说斯大林滴酒不沾的,有说斯大林酗酒很厉害的。弗拉基米尔则回忆说:“斯大林本人饮酒并不多,基本上是喝格鲁吉亚的纯葡萄汁酒,却常常把共同进餐者灌得酩酊大醉。有一次,这类聚餐差点没让斯大林的贴身警卫们遭一次大难。斯大林和他的亲信们突发奇想要乘船出去兜风,一行人坐到罗马尼亚国王米哈伊尔赠送给斯大林的‘里翁’号内燃机船上,却没有带警卫人员随行。我们不得不用一些旧的、行驶速度较慢的‘海上猎人’赶上他们。那天起了风暴,很快斯大林的船就从我们的视野里消失了。说实话,有那么一刻,我甚至以为我们无法活着熬到岸上了:躺着起不来的不仅仅是我们,而且包括我们的头儿——暴风雨是那样的暴烈。我不由自主地产生了种种忧虑:万一‘里翁’号出点什么事,我们的命运将会怎样。所幸的是,一切都平安过去了。” 赫鲁晓夫在其回忆录中也曾描述过斯大林确实喜欢把与他一道进餐的人灌醉。匈牙利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拉科西到高加索疗养时,就曾被斯大林灌醉:“有一次,斯大林把我们叫到一起,说:‘拉科西到高加索疗养来了。’拉科西是头一次到那里。‘他打电话,要求到我这儿来。’我们都默不作声。‘应该让他来。’于是给拉科西去了电话……拉科西来了。他也参加了一场场狂饮的酒宴。有一次他喝得有点醉了,说道:‘请听我说,你们怎么干这种事情?这可是酗酒呀!’他的话可谓一针见血。我们本身也心知肚明,但又总是为自己开脱:我们是‘牺牲品’。然而他的话终究冒犯了我们,贝利亚便告诉斯大林:拉科西说,我们是在酗酒。斯大林回答:‘好吧,咱们就瞧瞧。’大家入席后,他就开始给拉科西灌酒,硬让他喝了两瓶还是三瓶香槟酒和另一种酒。我担心拉科西受不了,会马上送命的。不,结果他缓过来了。”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多处将斯大林描绘成一个“酗酒者”,而弗拉基米尔则回忆说“斯大林本人饮酒并不多”,这是怎么回事呢?极有可能是随着年岁的增大、健康状况日渐走下坡路,遵照医嘱,原本善饮的斯大林对饮酒也有所节制了。 弗拉基米尔认为,当时采取特别防卫措施是很自然的,斯大林的贴身警卫们一直被培训如何辨识企图加害斯大林的形形色色的“破坏小组”,进而营造了一种怀疑和“间谍恐怖症”的气氛。贝利亚为这种气氛的营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正是他时不时地出现在斯大林的别墅,组织各种检查,并下达一个个指示,结果使本可以正常开展的防卫措施竟演化到了荒谬绝伦的地步。比如,在大剧院召开重大会议时,除了在会场周围、各出入口及后台布置了警卫人员外,会议大厅里也聚集了很多安全机关工作人员:每三名应邀参会者,都会有一名特工人员去“照料”。 这类情况也发生在举行政府宴会的时候,斯大林的贴身警卫受命装扮成来宾或者侍者,因此常常闹出不愉快的事情。一次,为庆祝斯大林七十大寿,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盛大宴会,米沙•克洛波夫少校装扮成“侍者”负责开启香槟酒,可他从未干过这活,结果一不小心将邮电部部长夫人从头到脚浇湿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