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近代史 >

“空壳”总统李宗仁何敢要价“划江而治”?(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人民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颜惠庆等4人详细向李宗仁汇报了在北平与中共领导人的接触情况,表示中共领导人十分有诚意与南京政府合作,但有两个先决条件:一是南京政府与美国完全断绝关系;二是解决蒋介石反动政府的残军余党。此外,他们还带回了毛泽东写给李宗仁的信件,并转达了毛泽东的口信,“刘仲容先生是桂系的亲信,又是中共的朋友,我们欢迎他前来。”
     刘仲容,湖南益阳人,生于1903年。早年在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回国后长期任李宗仁、白崇禧的高级参议。抗日战争期间,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曾多次前往延安,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畅谈建议抗日民主统一战线问题,参与发起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由于刘仲容与共产党联系密切,以至于蒋介石、白崇禧甚至连李宗仁的夫人郭德洁都视他是共产党员。
     李宗仁沉思良久,决定派刘仲容前去与中共接洽,商议和谈的事项,并亲自拟定了五项谈判要义:
    一是政府同意以政治方法解决国内一切问题;
     二是双方立即组织正式代表团恢复和谈;
     三是和谈期间停止一切军事行动;
     四是今后国家建设应遵循政治民主、经济平等、军队国家化、人民生活自由等原则;
     五是今后外交方针应遵守平等互惠之原则。 刘仲容临行前夕,白崇禧面授机宜:李宗仁代总统后,国共双方都表示愿意和平解决争端,和平气氛有了,希望早日举行和平谈判;今后可以有一个“划江而治”的政治局面,希望中共军队不要渡过长江。国民党军队的主力虽然部分被歼灭,但还有强大的空军、海军和数十万陆军,如果中共硬要渡江,是会吃亏的。而且,既然双方表示愿意和谈。如果中共过了江,打乱了摊子,那就不好谈了。
     “见到毛泽东的时候,一定要把这层意思讲清楚,陈明利害。”说到这里,白崇禧再三强调。
     随后,白崇禧拿出了他写给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亲笔信,交给刘仲容,并说:“你跟我们十几年,你是我们办外交的能手,相信你这次一定不辱使命,会为我们打算的。”
     中共中央与毛泽东对李宗仁的和谈要求十分重视。3月21日,毛泽东亲自起草了致中原局的电报:
    “李宗仁、白崇禧的代表刘仲容十六日到汉口,与白崇禧大约需有几天商量,约定二十、二十一、二十二日到驻马店,请你们迅即命令卢声涛科长速往驻马店迎接。刘仲容到时,立即派妥人陪同乘车经徐州、济南、天津至北平市政府叶剑英市长处,愈快愈好……” 3月下旬,刘仲容到达北平。当天,周恩来接见了他,并安排他住在中南海的丰泽园里。当晚,一辆吉普车把刘仲容悄然送到北平西郊的香山脚下,毛泽东要接见他。
     双清别墅里,毛泽东谈笑风生。两位湖南老乡亲热地问候寒暄了一番。
     话题很快转到和谈上。毛泽东首先询问到南京政府的动向。
     “依我看,南京政府有三种人,一种是认识到国民党失败的命运已定,只好求和罢战,这是主和派;一种是主张‘谋和备战’者,他们认为美国一定会出面干涉,和是为了赢得时间,准备再打,这是顽固派;还有一种人,既不敢得罪蒋介石,又不相信共产党,动摇徘徊,非常苦闷,这可以说是苦闷派吧。”刘仲容如实地回答。
     毛泽东轻轻点头表示赞许,笑着又问:“李宗仁、白崇禧的态度怎样?”
     刘仲容继续说:“从历史上看,蒋桂多次兵戎相见,宿怨甚深。现在两家又翻了脸,彼此怀恨。李宗仁、白崇禧知道蒋介石是不甘罢休的,他们既要防范蒋介石的‘暗箭’,又怕共产党把桂系军队吃掉。在这种情况下,只好被迫主张和谈,以谋取‘划江而治’的局面。因此,白崇禧极力希望解放军不要渡江。他估计解放军能够抽出参加渡江作战的不过60万人。认为依据着长江天险以海陆空军固守,解放军想渡江是不那么容易的。”
     “白崇禧要我们不过江,这是办不到的。”毛泽东的回答斩钉截铁。
     毛泽东吸了口烟,然后接着说:“我们能用于渡江作战的解放军不是60万而是100万,另外还有100万民兵。我们的民兵可不像国民党的民团,我们的民兵是有战斗力的。等我们过了江,江南的广大人民都拥护我们,到那时共产党的力量就更强大了,这是白崇禧没有估计到的吧。”
     谈话从晚上8时一直到第二天凌晨3时才结束。
     4月3日晚,毛泽东再次接见了刘仲容。会谈中,毛泽东要刘仲容返回南京,继续对李宗仁、白崇禧做工作,争取他们在此重要历史时刻,能认清形势,向人民靠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