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队中,将“皇军”的传统观念和“日本民族精神”灌输进官兵的头脑中。要求官兵秉承发扬“武士道精神”,激励他们以旧时代日本军人为榜样,力图将他们培养成为能够“殉身报国”的“正统”军人。 在社会上,以“武士道精神”教育青年学生,要求他们忠君、节义、廉耻、勇武、坚韧,鼓励他们积极参军参战,效忠天皇。 还要求国民必须尊崇天皇和皇室,强迫国民信仰天皇即“活神”的“神道”。同时广设“神社”,供国民“参拜”,强化对国民的思想控制。 就在对外扩张的准备工作有条不紊进行之时,日军的作战部已经制定出详尽的作战计划。同时又派出大批间谍前往朝鲜和中国,搜集各种情报,为战争开路。 “大陆政策”的先行军 同治十一年八月下旬(1872年9月末),盛京城。 几天前,盛京城出现了三个形迹可疑的日本人。 他们诡异的行踪,引起了清朝地方政府的注意,地方官随即派人尾随跟踪,并伺机进行查问。得到的答复却是,来此参观,考察贸易。 每当涉及敏感的政治内容,他们就一再声称,他们只是做生意的普通人,什么也不懂。 实际上,这几个人是日本陆军大将西乡隆盛(1828——1877)派往中国的谍报人员,他们分别是日本陆军少佐池上四郎(1842—1877)、陆军大尉武市正千以及外务省官员彭城卫平。此次行动的主要任务是搜集中国东北地区的边防、财政、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情报。 早在一个多月前,他们就伪装成商人,秘密潜入中国。由上海登陆,途经山东烟台到达奉天的营口,于八月下旬(9月下旬)来到盛京。他们的秘密活动一直持续到次年三月(4月)。期间,他们获取了大量翔实的情报,甚至连辽河何时封冻、何时可行人马、何时解冻,都了如指掌。 第二年春暖花开时分,三人满载而归,回到日本,并将搜集到的情报详细地向日本政府作了汇报。 池上四郎在汇报中说: 满洲的常备军积弊日久,士兵怯懦”,“几乎是徒具虚名”,“以今日之状态,不数年中国将土崩瓦解,现今为我国解决朝鲜问题之最好时机。 由此可见,当时日本为推行大陆政策而派出的先锋队——谍报人员,已经开始在中国进行猖狂的情报搜集活动。由于当地官员往往对他们掉以轻心,不知戒防,这种活动颇见成效。 实际上,日本早在16世纪便开始了自己的间谍和情报活动,且其水平丝毫不差于美国和俄罗斯,甚至略胜一筹。这源于日本人对情报这个概念更深刻、更广泛、更富想象力的理解和对于情报有更强烈的渴求欲。 明嘉靖十五年(1536),军阀统治下连年内战的日本,诞生了一位乱世枭雄——丰臣秀吉。他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但更鲜为人知的,他还是日本间谍活动的策划者和推行者。丰臣秀吉熟读《孙子兵法》,并将其中的计谋加以消化改造,作为间谍活动的谋略。 他将自己手下的间谍派往全国各地,这样每一地区的情况就都处于其掌控之中。为提高情报的可靠性,他要求谍报人员严格按规定路线轮流侦察,把后一组的报告与前一组进行核实。 明万历十五年(1587),丰臣秀吉为搜集更多的情报,把进攻九州的时间,推迟了七年之多;他留足了准备时间,还通过间谍的离间活动,从内部瓦解敌人。他要求间谍尽可能详细地收集各种地形图以及有关收成、粮食供应以及军阀部队等情报。然后再根据情报拟定作战计划。 西方史学家认为,丰臣秀吉之所以能在统一全国的战争中取得重大胜利,他的战略战术固然重要。同样,他精心制定的谍报计划也是功不可没。丰臣秀吉也因此被称为“统一国家的间谍大师”。 自此,日本就一直把间谍活动作为国家战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