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0 只有潘景寅一人没有睡 程洪珍和两个女兵把林立果的20多个箱包归挪到一起后,也下了飞机。因为第二天还要坐飞机,两个女兵没有拿军用挎包。后来程洪珍发枪,两个女兵没有地方放,又返回飞机拿军用挎包。 这时机组九人还在做飞行后例行检查。 康廷梓帮助机械师张延奎往发动机加润滑油。他听见潘景寅对李平说:待会儿把油加到17吨。康廷梓原以为首长明天飞回北京,现在又加这么多油,不一定是回北京了。他就插了一句话:加这么多油,明天到哪里? 潘景寅所答非所问:一会儿我们研究一下航线。 李平去安排加油。因为三叉戟1970年从巴基斯坦引进中国,从来没有在山海关机场加过油,油嘴不配套,不能用先进的压力加油,只能由机械师爬到机翼上,用重力加油。这样加油很慢,所以潘景寅没有再坚持,说那就不加了,明早再说。 21时多,机组九人塞好了飞机的“眼”,最后由机械师锁上飞机,将飞机交给山海关机场的警卫人员。然后机组九人一起到空勤灶吃饭。程洪珍身边放着一个精致的手提皮箱,他和两个女兵快吃完饭了。 中队长康廷梓分配房间。潘景寅是师级干部,被安排在单独的高干房间。服务员小魏和那两个女兵住在一起。剩下机组七人住在机场的一栋平房里。 房间是康廷梓分配的:最东边一间由西郊机场调度室主任李海彬占领,既是他的宿舍,也是调度室,里面有三部电话。每年夏天只要林彪到北戴河,空军34师就专门派调度室主任到山海关负责调度。 程洪珍住在平房东边第二间;第三间分给三个机械师:李平、邰起良和张延奎;第四间是第二副驾驶康廷梓与领航员李成昌;第五间是第一副驾驶陈联炳和通信员陈松鹤。 房间安排好,不一会儿潘景寅来了,在机械师房间召集机组进行飞行后讲评。康廷梓问:到现在航线还不知道,明天怎么看天气?潘景寅说:咱们不用管,空军航行局都掌握,听他们的。然后潘景寅交代:明天6时起床,6时半吃饭,然后到机场准备飞机,抓紧时间睡觉吧。 23时多,机组八人都关灯休息了,只有潘景寅一人没有睡,他在李海彬的调度室兼宿舍里,连着接了几个电话。 潘景寅最后的言行只有程洪珍和李海彬知道。 程洪珍吃完夜餐,先到两个女兵的宿舍,准备教她们使用手枪。两个女兵说陈伦和已经教过她们。程洪珍向她们传达了林立果的指示:明天还有一架飞机来这里,是周(宇驰)副主任坐的伊尔-18。明早上走时,你们可能上那架飞机,也可能上这架三叉戟。如果上三叉戟,听李伟信指挥。今天听我指挥。 20时多,程洪珍来到李海彬的调度室,他遵照林立果的命令检查保密机。潘景寅正在和李海彬了解天气情况。 调度室除了机场内部电话,还有两台专线保密机,一台通北京,一台通北戴河96号楼(林彪别墅)。程洪珍用保密机进行了通话试验,声音清晰。 程洪珍问潘景寅:飞机维护好了吗? 潘景寅肯定地说:维护好了,不会有问题。 程洪珍又问:飞机警卫好了吗? 潘景寅笑着说:这个你放心,机场的人可聪明了,看到什么飞机来了,就知道派什么人警卫。 程洪珍觉得一切安排好了,就回房间睡觉。 他睡得正香,突然被潘景寅和李海彬叫醒?? 潘景寅坐在李海彬的调度室里,除接了几个电话,就是抽烟,留下满满一缸烟灰。 潘景寅不走,李海彬也不能睡觉,陪他坐着。 那天半夜,只有潘景寅和李海彬两个人坐在调度室里。潘景寅是个话极少的人,而李海彬在自己的上级面前,也不会有更多的话题。潘景寅接电话,李海彬听不见电话机里的声音,从潘景寅的只言片语里,也搞不清发生了什么事情。但北京方面反复查问256三叉戟,李海彬感觉到了异常。 “九·一三事件”后,李海彬成了“重点案犯”。空军34师只有两个人被关进秦城监狱,一个是陈士印(空军34师副大队长,周宇驰劫持的直升机上幸存的飞行员),另一个就是李海彬。1980年陈士印被免于起诉,李海彬被无罪释放。 也许到现在,李海彬也说不清楚潘景寅为什么“赖”在调度室。是啊,潘景寅明明知道第二天一大早还要飞行,为什么熬夜呢?是一个又一个的电话,把潘景寅“锁”住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