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流派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现状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当代中国史研究》 张星星 参加讨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伴随着对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逐渐在学术界兴起。经过近30年来的努力,这一研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成为中国历史研究中一个新兴的年轻学科。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发展概况
    
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做过初步尝试。1956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黄炎培曾提出,要“及时收集和保存建国史料”[1]。1958年,南开大学历史系编写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1956)》[2],河北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学生编写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3]。但是,严格的学术意义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还是应当从20世纪80年代算起。从那时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学科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建立了正式的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研究队伍
    1990年,国家为编纂、研究和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当代中国研究所。该所现在设有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与社会史、外交史与港澳台史四个研究室,办有一个国史研究专业期刊--《当代中国史研究》(双月刊),一个国史专业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一个全国性的学术团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该所与这一学会建立了学术年会制度,至今已召开了六届学术年会,其中包括2004年召开的“当代中国史国际高级论坛”。2001年,该所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成立了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共同开展当代中国史研究和培养当代中国史专业的研究生。另外,全国不少省、市、自治区也设有从事当代史研究的专门机构,许多高等院校也设立了研究当代中国史的机构或中心。
    第二,编辑出版了大量档案文献,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近30年来,公开出版的中共中央和国家领导机构的重要文件主要有:建国以来至1965年的重要文献选编[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至十六大以来历次代表大会期间的重要文献选编[5];《人民代表大会文献选编》[6]、《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史料》[7]、《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8]、《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9]等文献资料;《知识分子问题文献选编》[10]、《民族工作文献选编(一九九○-二○○二年)》[11]、《一国两制重要文献选编》[12]等专题文献选编。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中央档案馆合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1949~1957年)①,共21卷。公开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文章、报告主要有:《毛泽东文集》[13]、《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4]、《周恩来选集》[15]、《周恩来经济文选》[16]、《周恩来外交文选》[17]、《刘少奇选集》[18]、《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19]、《邓小平文选》[20]、《陈云文选》[21]、《陈云文集》[22]等。另外,还出版了大量领导人的传记、年谱、回忆录、口述史料,如《毛泽东传》[23]、《周恩来传》[24]、《邓小平年谱(1975-1997)》[25]、《陈云年谱(一九○五-一九九五)》[26]、薄一波的《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27]等。这些都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
    第三,发表或出版了大量研究成果,推进了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
    从1983年开始,在全国组织了10万人、历时16年编写和出版的《当代中国》丛书,堪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著作。这套丛书按部门、行业、省市、专题设卷,共150卷,208册,约1亿字,3万余幅图片,全面记录了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为系统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奠定了重要基础。在新中国建国40周年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著作开始面世②。到目前为止,全面记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学术性著作已经出版约六七十种。按照不同领域研究的专门史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史》[28]、《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史》[29]、《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30]、《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史》[3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32]、《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33]、《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史要》[34]等。按照历史阶段研究的专题史主要有:《1949~1989年的中国》丛书[35]、《“文化大革命”史稿》[36]、《中国改革开放史》[37]等。集中研究重大事件的专题研究著作主要有:《抗美援朝战争史》[38]、《土地改革运动史》[39]、《农业合作化运动始末》[40]、《三线建设:备战时期的西部开发》[41]等。资料性著作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编年》[4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43]、《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百科全书(1949~1999)》[44]等。据统计,每年在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比较有价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论文有300篇左右。
    第四,纳入了国民教育体系,为学术研究的持续发展培养了一批专门人才
    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高等院校除在中共党史课程中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内容外,并无专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或中国当代史课程。现在,不仅高校的历史系开设了这门课程,而且其他各学科专业的学生也都要学习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有关的必修课程。为此,高等教育出版社先后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专业教材[45]。2006年,高等院校实行课程改革,进一步设立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内容在内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另外,自200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依托当代中国研究所设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系以后,许多高校也自主设立了“当代中国史”专业或在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专业之下设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研究方向,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有的还面向国外招收留学生。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中的重大问题
    
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毕竟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各方面学者处于不同的学术视角,因而在学科建设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学科定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究竟算不算一门独立的学科?如果是,那么,它与中国现代史、中国当代史是什么关系?目前,学术界大多数人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属于中国历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中国通史的组成部分,与中国现代史或当代史的内涵是一样的,都是起源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中国历史。但是,由于国家学科目录中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或中国当代史的学科名称,所有的中国近现代史学科中的现代史,仍延续着建国初的定义,即上下限为1919~1949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因此,我们主张把中国现代史从中国近现代史中独立出来,将其上限定为1949年,并在这种情况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当代史合并,统一称为中国现代史,而不同意在不改变中国现代史上限的情况下,将其延伸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也有的学者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与中国当代史有明显的区别,理由是:国史以政治为主线,在研究对象方面侧重于上层政治和政策的演变;当代中国史的研究范围较为宽广,对社会的主导方面和被主导方面都持一视同仁的态度[46]。我们认为,这一观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概念的理解上过于狭窄了。
    第二,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研究主线
    所谓主线,就是贯穿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始终,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走向的主要历史脉络。在这个问题上,目前也存在着不同认识。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意见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应当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这一主线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巩固和发展的历史及其规律[47]。第二种意见认为,应当以建立、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探索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历史主线,简明的表述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奠基、开创和发展[48]。第三种意见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主线不一定是一条,可以是多条主线,具体说,主要包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争取早日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独立等。
    第三,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发展主流
    历史的主流是相对于支流甚至逆流而言的。作为一名史学工作者,如何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主流和支流、全局和局部、全部过程和个别现象的关系,是一个非常重大而又十分困难的问题。我们认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曾出现过严重失误,遭受过严重挫折,甚至一度给国家和人民带来过严重灾难。但这与当代中国历史的主流相比,只能算是支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这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近60年历史的主流。只有把握和处理好这一关系,才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做出全面、客观、公正的分析和评价,才能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真正起到弄清事实、总结经验、找出规律、资政育人的作用。
    第四,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历史分期
    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也有不同的分期方法,主要有:“四阶段分期法”,即依照《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分为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956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7~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历史的伟大转折时期(1976年以后);“三阶段分期法”,即分为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1949~1956年)、社会主义建设曲折探索时期(1957~1978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年以来);“二阶段分期法”,主要是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分为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和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1949~1978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1978年以来)。我们认为,历史分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一件动态性的研究工作,各种不同的分期方法可以在平等的学术讨论中共同促进认识的深化。
    三、深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几点思考
    
当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全国高等院校普遍设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2007年3月的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上,有代表提交了关于“建议成立国史馆、履行国家修史职责”的提案[49]。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大庆的临近,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研究和宣传将迎来新一轮的高潮。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
    第一,进一步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学科定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历经近30年的蓬勃发展,已经奠定了比较扎实的学科基础。但是,在国家的学科目录和研究生的培养专业中至今尚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独立地位,这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这一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将继续与学术界同仁合作,向国家有关部门呼吁,争取早日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正式列入国家学科目录和研究生招生专业,以推进学科的独立发展。
    第二,进一步拓宽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研究视野
    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最初是从中共党史的社会主义时期研究中分化出来的,因此,研究中存在着过多地集中于政治史研究、偏重于国家的重大决策等倾向,而法制史、经济史、科技史、文化史、教育史、社会史等领域的研究比较薄弱,影响了研究的全面发展。我们今后将进一步拓宽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研究视野,加强对社会生活等薄弱领域的研究,突出国史的“通史”特点,更加全面、更加生动、更加多彩地展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图景。
    第三,进一步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学科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同传统的历史学科相比,在学科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学科史等基础建设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我们要认真学习传统历史学科的学科建设经验,建立健全严格的学术规范,借鉴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公共行政管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进一步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学科建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学科基础。
    第四,进一步挖掘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档案文献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方面,存在档案文献开放不够的问题,也存在已经开放的档案文献未得到充分研究和利用的问题,造成不少学术研究成果实际处于一种低水平重复的状态。我们要一方面加强对档案文献的挖掘和利用,另一方面充分研究和利用已公开的档案文献,以更加全面、更加细致、更加严谨的实证研究,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注释: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1949~1957年),该套丛书分别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中国城市出版社、中国物资出版社1990~1998年分卷出版。
    ②主要有:何理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档案出版社1989年版,1995年增订版)、靳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2005年修订再版)、陈明显等编著《新中国四十年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等10余种。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1956年6月28日,第2版。
    [2]南开大学历史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1959年)》,河北人民出版社1958~1960年版。
    [3]河北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三年级集体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4]《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20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1998年版。
    [5]《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86~1988年版;《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91~1993年版;《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96~1999年版;《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2000~2003年版;《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人民出版社2005、2006年版。
    [6]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编《人民代表大会文献选编》,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2年版。
    [7]《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史料》,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2~1983年版。
    [8]何东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海南出版社1998~2003年版。
    [9]《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1965年版。
    [10]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知识分子问题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1]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民族工作文献选编(一九九○-二○○二年)》,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一国两制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13]《毛泽东文集》第6~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4]《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1998年版。
    [15]《周恩来选集》,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6]《周恩来经济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17]《周恩来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
    [18]《刘少奇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9]《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20]《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3~1994年版。
    [21]《陈云文选》,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2]《陈云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23]《毛泽东传(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毛泽东传(1949~1976)》,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24]《周恩来传》,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25]《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26]《陈云年谱(一九○五-一九九五)》,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27]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8]陈明显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9]杨一凡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0]赵德馨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董辅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等等。
    [31]张顺清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32]何东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海南出版社2007年版。
    [33]外交部外交史研究室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裴坚章主编第一卷(1949~1956),王泰平主编第二卷(1957~1969)、第三卷(1970~1978),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1999年版。
    [34]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史要》,军事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35]林蕴晖、范守信、张弓:《凯歌行进的时期》,丛进:《曲折发展的岁月》,王年一:《大动乱的年代》,王洪模等《改革开放的历程》,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36]金春明:《“文化大革命”史稿》,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7]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中国改革开放史》,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8]军事科学院:《抗美援朝战争史》,解放军出版社2001年版。
    [39]罗平汉:《土地改革运动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0]高化民:《农业合作化运动始末》,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
    [41]陈东林:《三线建设:备战时期的西部开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版。
    [42]当代中国研究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编年》(1949年卷、1950年卷),当代中国出版社2004、2006年版。
    [43]新华通讯社国内资料组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新华出版社1982、1985年版。
    [44]邓力群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百科全书(1949~1999)》,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版。
    [45]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1999年第2版;吴本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杨先材主编《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6]高华:《叙事视角的多样性与当代史研究--以50年代历史研究为例》,《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47]陈明显、陈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教材编写讨论会简介》,《教学与研究》1994年第1期。
    [48]程中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回顾和前瞻》,《当代中国史研究》2004年第5期。
    [49]《中国文化报》2007年2月28日;《人大代表两会建言:建立国史馆续修国史鉴往知来》,中新社北京2007年3月14日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