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著作 >

司马光与《洛游录》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 陈光崇 参加讨论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素为艺林所重,但其中关于《洛游子》一书的论断,看来还是有点问题,其言如下:
    《洛游子》一卷,题司马光,非也。所称乐全子、齐物子,亦莫知何人(卷十一)。
    陈氏因不知齐物子和乐全子的真实姓名,没有说明任何理由,就认定此书并非司马光所作,未免失之武断。其实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对此曾有明确的记载。这篇记载还被江少虞收入《宋朝事实类苑》卷四十一,其中略有异文,现录王氏全文于下,而以括号注明江引异文,以资参考:
    司马温公优游洛中,不屑世务,弃(齐)物我,一穷通,自称曰齐物子。元丰中秋,与乐全子访亲洛汭,并辔过韩城,抵登封,憩峻极下院,趋嵩阳,造嵩(祟)福宫、紫极观,至紫虚谷,寻会善事。过轘辕(辕下有“道”字),遽达西洛,少留广度寺。历龙门,至伊阳(川),以访奉先憩。登华严阁,观千佛岩。蹑山径,瞻高公真堂。步潜溪,还保(宝)应,观文、富二公(公下有“庵”字)。之广化寺,拜汾阳祠。下涉伊水,登香山,到白公影堂。诣黄龛院,倚石楼,临入节滩,还伊口。凡所经游,发为咏歌,归叙之以。为《洛游录》,士大夫争传之(卷四)。
    王辟之是治平四年(1067)进士,与司马光同时而稍晚,其书撰于绍圣年间(1094-1098)。去元丰未远,所记自当有据。他说司马光自称齐物子,这是毫无疑问的。既然如此,那么乐全子又是谁呢?据《宋史》记载,与司马光同时的官员中,有个张方平号乐全居士,但此人和司马光并无交谊,司马光还参劾过他;而且他的年事已高,不可能同游嵩洛。但在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后录》卷七中,却有一则关于司马光的记载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言行录》称:
    公(按指司马光)居洛,尝同范景仁登嵩顶,由轘辕道至龙门,涉伊水至香山,憩石楼,临入节滩。凡所经从,多有诗什,自作序曰《游山录》,士大夫争传之。
    从内容上看,《渑水燕谈录》与《名臣言行录》两书所记,都是司马光与人同游嵩洛的一件事情。既然司马光自称为齐物子,那么与他同游的范景仁当然就是乐全子了。范景仁名镇,成都华阳人,官至翰林学士兼侍读。他是司马光的挚友。关于司马光与范镇同游嵩山的事,朱弁在《曲洧纪闻》卷三中也有记载,他说:
    蜀公(范镇)与温公(司马光)同游嵩山,各携茶以行。温公以纸为贴,蜀公用小木合子盛之。温公见之,惊曰:“景仁乃有茶器也。”蜀公闻其言,留合与寺僧而去。
    这也说明只有范镇曾经和司马光同游嵩山,因此乐全子的雅号又一次证明非范镇莫属。
    范镇为甚么号为乐全子?这在司马光《再与范景仁书》中,可以找到些蛛丝马迹:
    光所谓良玉易疵,清水易污者,谓其全之之难,有疵而人见之易也,非谓其易磷缁也(《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五十九。以下简称《马集》)。
    司马光这封信是在宋仁宗晚年范镇当谏官时写给他的。范镇为人和易修敕,不汲汲于进取,而又勇于谏诤,不肯随波逐流,63岁就辞官不做,优游山林。他也许记取司马光那番勉励自己的话,便以乐全子为号,用意就在乐于保全一己不疵不污的清白之节吧。
    司马光和范镇这次出游的经过十分清楚。他们从洛阳出发,到达登封。首先访差问的是嵩阳寺,也是北宋四大书院的嵩阳书院,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都在这里讲过学。崇福官是司马光退居洛阳时四任提举的著名宫观,都在嵩山南麓。他们离开嵩山以后,取道轘辕,返抵洛阳的龙门,寻访奉先寺。那就是杜甫所谓“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的地方(《杜少陵集》卷一《游龙门奉先寺》)。保应当是梅尧臣《游龙门,自潜溪过宝应精舍》的那个地方(《宛陵集》卷一),应以江引作“宝应”为是。文、富二公是指文彦博和富弼,他们都做过北宋的宰相。据司马光《潞公游龙门,光以室家病,不获参陪,献诗十六韵》自注云:“公作药寮、潞公庵、临伊庵,皆在龙门”(《马集》卷十四)。说明文彦博在龙门另有别墅。又据司马光在《司徒开府韩国富公挽辞四首》之三中说:“溟海涵容大,龙门谒见荣”(《马集》卷十五),可见富弼也有别墅在龙门。由此可证今本《渑水燕谈录》所说的“观文、富二公”句下脱一“庵”字,当以《类苑》所引为正。唐代诗人白居易葬在伊水南岸的香山,当时还有影堂存在。欧阳修在《游龙门分题十五首》诗中,有《石楼》、《伊川泛舟》、《宿广化寺》、《八节滩》、《白傅坟》等篇,他所说的这些地方,也都是马、范二人经游龙门的胜迹。
    关于司马光这次出游的时间,《渑水燕谈录》说是在“元丰中秋”,元丰凡八年(1078-1085),不知究竟是在哪一年。根据我们初步的考察,当以元丰元年最有可能。这是因为:
    第一,司马光在《续诗话》中曾经说过,“元丰元年秋,余游万安山玉泉寺”。万安山一名石林,在今洛阳市东南,南接登封县界。这很可能和他的嵩山之游是同一次的事情。
    第二,从年龄来看,元丰元年,司马光60岁,已经到了“须知筋力行将老,渐恐峰峦不可攀”(《马集》卷十三《和王秀才以光始自陕石游山归,复登少室,为诗见寄》)的时候。范镇这年71岁,年龄更大。他在游山时,往往需人扶持。有如司马光所说,“景仁年长力更孱,牵衣挚手幸不颠”(《马集》卷十二《和范景仁》)。这一年恐怕是他们结伴远游的最后机会了。值得注意的是,司马光写了《六十寄景仁》的诗,范镇也写了《七十一偶成》一首(《马集》卷十四),他们对元丰元年,似乎都感到有特殊的意义。
    第三,司马光在《遗表》一文的自注中说:元丰五年秋,吾苦语涩,疑为中风之候,恐朝夕疾作,猝然不救,乃豫作《遗表》,自书之,常置卧内,俟且死,以授范尧夫、范梦得,使上之”(《马集》卷五十七)。这说明元丰五年前后,司马光体力已经大衰。就在这年春天,他的妻子张氏病故。前此文彦博招游龙门时,他便因妻病没能前往。可见元丰元年以后,元丰五年以前的一段时间内,司马光就难以与人“并辔”远游了。因此我们认为马、范二人的嵩洛之游是在元丰元年。
    马、范二人交谊甚笃,范镇称:“君实吾莫逆交也”(《东斋记事》卷二)。司马光也说:“吾与景仁兄弟也,但姓不同耳”(《三朝名臣言行后录》卷五《范镇》)。他们相约,“生则互为传,死则作铭”(《宋史·范镇传》)。司马光先写了《范景仁传》(《马集》卷七十二),后来范镇也给司马光作了墓志铭。范镇致仕后住在许昌,司马光住在洛阳,虽然相距很远,范镇却常往洛阳探望司马光,一同游山玩水,赋诗唱和。司马光的游山诗集除《洛游录》(与陈振孙所说的《洛游子》当即一书)外,还有《西游行记》。他在《和范景仁谢寄西游行记》(《马集》卷十二)诗中,言及“洛川秦野”、“八水三川”、“千里归来”等情,当是同范镇的一次关中之游。《马庥》中还有一些在洛阳附近和范镇游览的诗篇,这些诗汇集起来,也许就成为苏轼在《司马文正公行状》中的《游山行记》十二卷,可惜这些诗流传下来的已经很少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