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下半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陕西考古研究院的田野发掘合作项目--周公庙遗址的发掘工作在陕西岐山县周公庙遗址进行。10月25-26日,与华商网合作,考古队举办了一次向西安市民开放遗址的合作活动。遗址开放受到很广泛的关注,但因人数有限,许多市民因没能尽早报名而深感遗憾,因此华商网邀请周公庙考古专家通过网络,与更广泛的公众分享考古。10月28日,周公庙考古队的负责人之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徐天进教授,应陕西华商网的邀请,接受华商网的网络视频访谈,回答网友提出的问题。 以下是访谈的内容。 二揭秘考古 共享文化 主持人:徐教授,您好!欢迎您作客华商网。提起考古,许多人都会感觉十分的神秘,对考古也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考古就是为了“挖墓,发掘宝贝”,有的人认为“考古是为了验证历史,徐教授,作为专业人士,你怎么理解考古? 徐天进:你刚才问的这个问题,我觉得从问问题的角度和从考古的理解的角度,因为立场不一样,受的教育不一样,这些说法都有它的道理,考古挖墓挖宝贝没有错,验证历史没有错,但是从学科的角度来讲,考古是用古代的人们遗存下来的一些实物资料来研究历史,这个是考古。现在看不单单是验证历史,它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还重新书写历史,挖宝贝,什么是宝贝,从钱的角度出发值钱的东西是宝贝,从学术出发对学术有重要帮助的是宝贝,前几天你们到周公庙看了,我们发掘的有很多土、碎陶片,凡是跟当时的人们生活有关系的都是宝贝,所以说考古挖宝没有错,考古挖墓也没有错,但是发掘是为什么,考古验证历史也没有错,显然这还不是全部,考古除了验证历史之外,很大程度上在重新书写历史。尤其是我们传统的古典历史文献记载比较少的,比如说先秦的历史,史前的历史基本上由考古书写。 所以你要怎么理解考古呢,考古就是考古学家们通过发掘地下的种种实物资料来重新讨论、研究、了解认识的学问。 主持人:通过考古能够来验证先秦的历史,具体当时人们是怎么生活的,当时的现状是怎么样的? 徐天进:不单单是验证,好多东西,我们现在好多东西是不知道的,文献里面也没有说清楚到底是什么,就需要我们通过实物资料的分析、整理、研究,重新恢复一些我们对过去古代的认识,或者重新恢复一些我们已经失去的一些记忆。 主持人:考古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充满了神秘,很多人对考古有很多疑问,比如说大土堆在很多人眼里就是土堆,但是考古专家一看就说是什么年代,有什么历史,这方面考古专家怎么样来分辨是不是遗址,有没有什么简单的方法教给普通大众? 徐天进:方法本身不复杂,但是需要积累很多经验,比如说我们周公庙的经验,就是辨别不同的土,尤其是在陕西,这种黄土高原地带,所有的遗址都跟土有关系,土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土是由人动过的,什么土是原生的,动过的土应该是什么样的,就需要经验,这些经验积累多了我们一看比如说这个是墓葬,这个表面上暴露出来的土一看就是墓葬,这个是什么建筑,这个是什么,这个能分出来很多,这是常年积累的经验。不单单是看表面,要通过发掘、调查不同的地点、时间,有很多很多实例,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一看这个土是什么土,一看这个是灰土,这个是夯土,积累多了就比较容易看出来。另外只要是人工动过的,古代的人生产生活动过的土,土质、土色就会不一样。往往这些土里面会包含人工的遗留物,陶片、吃剩下的等,总之会留下东西,告诉我们这个什么时间留下的,汉代的、周代的还是什么时期的,这个也是中国考古学界80多年的积累,现在我们已经比较清楚的知道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域大概人工制品的形状,都有哪些东西,特征是什么,这些都是比较成熟的一些认识。 所以就是说当我们在田野里面行走做调查的时候,看到一些断面,看到一些取土的地方暴露出来的一些特殊的迹象,有一定的人工制品的话,基本上我们就判断出堆积,或者说是一个特殊的遗迹是什么年代的。普通的公众怎么来了解遗址可能还需要亲身的体验一下,比如说25、26号周公庙的活动,公众就会对怎么来发现遗址就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不一定知道确切的年代,但是知道这个地方有人活动,以后活动参加多了自然就知道了。 主持人:古代有人活动过的地方土的颜色就不一样? 徐天进:对。 主持人:还有很多人在博物馆里面看到很多精美的文物,他们在刚出土的时候一定是沾满了泥土,请问徐教授,考古专家是如何给文物清晰的,是简单用水清洗吗? 徐天进:不同的文物有不同的方法,现在有一个专门的文物保护的人员,有专门的技术和研究人员,不同的质地的文物对他们保护的要求不一样,比如说我们现在最常见的陶器就问题不大,拿水洗一下,当然也分软硬的问题,但是有一个原则不能损坏文物,怎么样对文物的保存最有利,怎么样对文物的保存最好,我们就用什么样的方法。我们看到的博物馆的文物很多都很漂亮,实际上有一些是经过出土之后把有害的东西,比如说青铜器上有害的锈去掉了,有一些破碎的需要修复,这些都有专业的人来做,不是所有的考古学家,做考古研究的人都来做这些事情,好多这方面的工作是由学物理化学的人来做的,是比较专业的,陶瓷有陶瓷的方法,青铜有青铜的方法,不同的质地不一样。 目前国内来讲一些文物比较好保护,但是一些有机质的不好保护,比如说一些颜料的,出土之后就有光线的问题、干湿度的问题,都会给颜色带来变化,还有丝绸的问题,还有漆器、木器等的问题。 主持人:刚才谈到文物修复这块,很多瓷器、陶器刚出土的时候都是一块一块的碎片,经过专家的手指就变成了完整的器物,是不是修复的过程中特别困难? 徐天进:不一定,我们修复是有规则的,比如说我们看到这个碎片就知道它的口径,不能说光一个口径就把很多器物复原了,另外我们知道一个残片,比如说这个杯子,我们知道三个字华商报,我们发现一个残片,我们知道这个残片在这个杯子的位置,我们可以把这三个字放到这个里面,这个都有很多前提,比如说纹样的修复,我们至少知道残留的一部分,同类的纹样在别的器物上有我们根本这个做一个尝试性的复原,但是还是有很有限制,不是凭空想象的。 主持人:有网友提问中国人讲入土为安,但是考古人员在挖掘的时候经常会挖出一些尸骸,他们想问这些尸骸是怎么处理的? 徐天进:我们现在大部分还是在专门的地方保存,因为我们通过这些研究当时人的性别和年龄,这个是最基本的要素,要鉴定的,现在我们也研究地位和状况,不同的阶层和时期,现在甚至通过骨骼里研究当时人吃什么,这个领域叫体质人类学,跟古代的人有关系的很多内容我们需要这样做。另外一个方面通过性别和年龄来还原墓地的人员构成,然后来考察当地的社会结构、家庭状况,甚至民族的融合等等,现在生物分子技术,比如说DNA技术,遗传基因的分析,现在也在考古研究领域用,通过人骨提取一些遗传基因,来研究不同的族群,来研究墓地里面的结构等等。作为考古来讲它首先是一个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非常重要的材料,这些资料跟其它的文物的资料一样,也是有专门的人来储存和保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