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广志绎》卷四《江南诸省》。 [5]《图书编》卷四四《蓟镇关系》。 [6]《明史》卷二二三《徐贞明传》。 [7]《图书编》卷四四《蓟镇关系》。 [8]《明经世文编》卷二七七杨博《覆蓟镇查盘御史余希周等议处戍兵疏》。 [9]顾颉刚《浪口村随笔》卷六《明初西北移民》并《临潭居民祖籍》条。 [10]《明史》卷九○《兵志》二。 [11]《明史》卷九一《兵志》三。 [12]《明史》卷九一《兵志》三。 [13]《明史》卷九○《兵志》二,卷九二《兵志》四。 [14]《图书编》卷一一七《议里甲以编民兵》。 [15]《明史》卷九二《兵志》四。 [16]《图书编》卷一一七《议里甲以编民兵》。 [17]《明经世文编》卷一五杨士奇《请勾补南北边军疏》。 [18]《明史》卷九二《兵志》四。 [19]《明史》卷一五九《李侃传》。 [20]《明史·李侃传》称李侃疏上后“时不能用”,《明史》卷九二《兵志》四则记云,自杨士奇提出调整南北互戍的建议起,到李侃上疏后,“始议行”。因《兵志》是专记制度始末,故此从之。 [21]《明史》卷一七八《余子俊传》。 [22]《明史》卷九一《兵志》三。 [23]《明史》卷一四五《朱能传附子勇传》。 [24]《明史》卷九一《兵志》三。 [25]《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三《土兵》条。 [26]《明经世文编》卷三四七戚继光《请兵破虏疏》。 [27]《明史》卷九一《兵志》三。 [28]万历《明会典》卷一二九《兵部·镇戍·各镇分例·蓟镇》。 [29]《客座赘语》卷二《召募十便》条。 [30]《管子·轻重甲》。 [31]《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32] 《史记》卷一一四《东越列传》。 [33]《宋书》卷三六《州郡志》二。说详《吕思勉读史札记》乙帙《闽越民复出》条。 [34]《汉书》卷六九《赵充国传》。 [35]《汉书》卷六八《霍光传》,又同卷《金日磾传》。宋钱文子《补汉兵志》。 [36]《纪效新书》卷首《或问篇》。 [37]《明史》卷二一二《戚继光传》。 [38]《明经世文编》卷二五九唐顺之《条陈蓟镇练兵事宜疏》。 [39]《万历野获编》卷一七《火器》条。 [40]《明经世文编》卷二五九唐顺之《条陈蓟镇练兵事宜疏》。 [41]《纪效新书》卷四《短器长用解》。案此出明万历十六年李承勋刊本,依据的是《中华武术文库》本《纪效新书》所附据明万历十六年李承勋刊本排印本。 [42]《明经世文编》卷三四九戚继光《辨请兵议》。 [43]《万历野获编》卷一七《奇兵不可再》条。 [44]《明经世文编》卷三二二谭纶《□□事疏》。案文中“欲练兵三万”之“三万”,所据中华书局影印明末刻本原阙泐,据《天下郡国利病书》原编第一册《北直上》引文补。 [45]《明经世文编》卷二五九唐顺之《条陈蓟镇练兵事宜疏》。《明史》卷二○五《唐顺之传》。 [46]《明经世文编》卷三四七戚继光《请兵破虏疏》。 [47]《明经世文编》卷二五九唐顺之《条陈蓟镇练兵事宜疏》。 [48]《松窗梦语》卷四《百工纪》。 [49]《七修类稿》卷四五《事务类·倭国物》。参见王兆春《中国火器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91年3月第1版,第134-137页。 [50]《天下郡国利病书》原编第一册《北直上》。案“兵因地而制胜”,原作“兵因敌而制胜”,据《明史·戚继光传》改。 [51]《明经世文编》卷三四七戚继光《练兵条议疏》。 [52]《明经世文编》卷三四七戚继光《练兵条议疏》。 [53]《明史》卷二一二《戚继光传》。《明经世文编》卷三四七戚继光《练兵条议疏》。 [54]《明经世文编》卷二七七杨博《议覆添调南兵疏》。 [55]《明经世文编》卷三四八戚继光《请申军令以壹士心疏》。 [56]《明经世文编》卷三五○戚继光《上政府御虏书》。 [57]《明经世文编》卷二七七杨博《议覆添调南兵疏》。 [58]《明经世文编》卷三四九戚继光《辨请兵议》。 [59]《明经世文编》卷三二二谭纶《□□事疏》。 [60]《明经世文编》卷三五○戚继光《上军政事宜书》。 [61]《天下郡国利病书》原编第一册《北直上》谭纶《陈边务疏》。 [62]《明经世文编》卷三二二谭纶《□□事疏》。 [63]《明史》卷二一二《戚继光传》。 [64]《明经世文编》卷三四九戚继光《辨请兵议》。 [65]《明经世文编》卷三五○戚继光《上军政事宜书》。 [66]明季北方边防兵战斗力低下,主要是由管理体制上的原因造成的,但这不是本文所要论述的问题,有关情况可参看吴晗《明代的军兵》,刊《中国社会经济史集刊》第5卷第2期,收入所著《读史札记》,三联书店,1956年2月第1版。 [67]《穀山笔麈》卷一二《形势》。 [68]《广志绎》卷四《江南诸省》。 [69]《穀山笔麈》卷一二《形势》。 [70]《穀山笔麈》卷一二《形势》。[71]《明经世文编》卷三二二谭纶《□□事疏》。 [72]当然这只是就全国各地不同区域之间,比较而言,而且浙江各地情况也不尽相同。实际实行招募时,还有许多复杂问题,要遇到不同程度的阻力,当朝宰相张居正就讲到,当时“浙中议论,苦于调发召募之扰”(《张太岳文集》卷二一《答蓟辽刘督抚书》),但这并不影响本文的看法,即从总体上看,浙江存在着较大的人口外流压力。 [73]《明史》卷二二二《谭纶传》。 [74]《明经世文编》卷三二二谭纶《□□事疏》。 [75]《穀山笔麈》卷一二《形势》。 [76]《潞水客谈》。案文中“大司马”,所据《丛书集成》本原讹作“大司农”,此处乃指谭纶,时任兵部尚书,雅称“大司马”,故据《农政全书》卷一二《水利》录文改。又“戚元戎欲检南兵之愿农者”,“南兵”原讹作“南人”,亦据《农政全书》同卷录文改。 [77]《明史》卷二一二《戚继光传》。 [78]《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三《土兵》条。 [79]《广志绎》卷四《江南诸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