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远征军里的“学二代”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华读书报 刘宜庆 参加讨论
《大师之大--西南联大与士人精神》聚焦中国远征军中西南联大学子的身影,展现联大教授议政参政的家国情怀与担当精神,厘清联大教授与各党派的关系和纠葛:穆旦翻越野人山,闻一多喋血西仓坡,张伯苓晚景凄凉,钱端升神情落寞……历史困境中的西南联大人,最后的命运令人唏嘘不已。
    西南联大“学二代”
    在两次入缅作战的热潮中,联大教授的“学二代”也纷纷参军,或当译员或任驾驶兵。联大三位常委正在读大学的儿子都率先做出了榜样:张伯苓之子张锡祜早已成为空军飞行员;梅贻琦之子梅祖彦和蒋梦麟之子蒋仁渊都志愿去参战部队当军事译员。不仅如此,西南联大训导长查良钊之子查瑞传,任参战汽车部队驾驶兵。联大文学院院长冯友兰之子冯钟辽,去参战部队当军事译员。
    联大教授在讲坛上是大学教授,在家庭中,是儿女的父亲。我们从下面两个细微的生活场景来看父子两代联大人。
    据李钟湘回忆,联大外文系助教杨西昆抱着儿子教大一英文,非常叫座。联大教授李继侗任生物系主任,他的儿子也在生物系求学,但是有一次,他的儿子参加年度考试,李继侗批卷给他一个不及格,让他补考。
    冯友兰书赠时在云南大学执教的施蛰存一条幅:“鸭绿桑乾尽汉天,传烽自合过祁连;功名在子何殊我,惟恨无人先着鞭。”这首诗言明陆游“扫胡尘”、“靖国难”抗击侵略者之心曲,书录给好友,寄寓了冯友兰对抗日的爱国之情,也代表了联大教授的心声。当战时形势危急需要联大“学二代”从军时,他们又毫不犹豫地把儿子送到前线和战场。
    不仅联大的“学二代”,当时整个文化学术界的“学二代”,大多有从军的经历。联大哲学系的熊秉明是云南大学校长熊庆来先生的公子,后来成为国际著名的美术家和艺术学家、法国巴黎大学教授,当时他也弃学从军。联大学子陶渝生,是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陶孟和的公子,当时也和同学一起当军事译员,他的母亲沈性仁在抗战期间因为疾病得不到治疗而病逝,联大教授金岳霖曾写文章悼念。
    梅贻琦四个女儿中,除了长女出嫁,四女尚幼外,在联大读书的二女、三女都在1944年“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从军运动中报了名,他们的带头作用在西南联大一时传为佳话。
    联大学子从军,不仅见证了战争的残酷,也亲身体验到政治的腐败。军委会外事局昆明办事处赖某私刻图章,冒领译员薪津70余万元,亏空公款 30余万元,致使西南联大到远征军做译员的同学不得不向美军朋友借钱。
    联大历史系刘崇鋐教授也送子参军,但获悉天之骄子在军队中的遭遇时,同情以致泪下。据1946年出版的《联大八年》记载:
    刘崇鋐先生,前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待人和蔼可亲,教西洋近代史,他的参考书目中有《联共党史》,这也许在旁人会引为奇怪的。刘先生热忱爱国,昆明有什么关于政局的讲演,是他常去听的。前次知识青年从军,刘先生送了自己的孩子去入营。可是后来在欢迎从军同学返昆席上,刘先生致词,当他说到这批青年人所受到政府的待遇时,眼泪不禁夺眶而出。
    尽管目睹和体验到军队中的黑暗,但联大学子依旧投笔从戎,为抗战做出的贡献,彪炳史册。
    美国为了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战区的战绩,美国总统于1945年7月6日预立指令(1946年5月14日公布),授给做出卓越功绩的人员以铜质自由勋章(由于当时通讯不畅,很多人未能收到勋章和证书),名单共有三百余人,上自傅作义等高级将领,下至军官和技术人员和军事翻译员。在52名受奖的翻译官中,有西南联大学生16人:钟香驹、冯钟辽、许芥昱、林龙铁、卢飞白、马维周、程道声、李乃纲、李益琛、刘厚醇、梅祖彦、蔡国谟、邹国奎、左永泗、王蜀龙、姚元。他们代表着西南联大所有从事翻译员工作的同学获得了这项荣誉,这也说明了军事翻译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起的作用。
    获得铜质自由勋章的联大学子,后到美国留学,有不少在美国定居,成为各个领域的专家、教授。冯钟辽于1945年西南联大肄业后,到美国留学并长期旅居,成为工业锅炉方面的专家。许芥昱、卢飞白等将联大的诗韵带到美国,他们两人都在美国著名的高校执教。
    近年来,以远征军为题材的文学和影视作品颇受关注。一段湮灭在烟云中的历史被钩沉出来,在历史教科书中不曾记载的中国远征军,渐渐浮现在今人的视野。有不少人去滇西和缅甸寻访远征军的足迹,当一轮明月当空照之时,凭吊战场,在战争的铁与血之间,伫立着联大“学二代”的身影。
    驼峰“生死线”
    从地上来的,从地上打回去!
    从海上来的,从海上打回去!
    从天上来的,从天上打回去!
    这是咱们中国人的土地!
    这是咱们中国人的海洋!
    这是咱们中国人的天空!
    --赵瑞蕻在《一九四零年春:昆明一画像--赠诗人穆旦》
    2010年,台湾女作家齐邦媛的回忆录《巨流河》,成为各大媒体评出的年度图书。在这部反映中国近代苦难的家族记忆史中,齐邦媛的恋人、空军飞行员张大飞在抗战胜利前夕牺牲,以身殉国。怀着保家卫国之志飞上蓝天的张大飞战功卓著,然而,他却没有看到抗战胜利的来临。1945年,张大飞自陕西安康出击河南信阳日本空军,与敌驱逐机遭遇,在空战中中弹阵亡,年仅28岁。这位感动无数读者的军人,代表了抗日战争期间空军的形象。像他这样的空军飞行员,西南联大也有不少。
    1938年9月13日,联大学子初次在美丽的春城听到了凄厉的空袭警报声。9月28日,九架敌机对准昆明疯狂地投下了炸弹,联大租来作为教职员和学生宿舍的昆华师范学校被轰炸。正如联大诗人赵瑞蕻在《一九四零年春:昆明一画像》一诗描述的:
    绮梦破碎了!轰炸!轰炸!
    敌机飞临头上了!--
    昆明在颤抖,在燃烧,
    不知从哪里冒出浓烟,乌黑的,
    仿佛末日幽灵;叫喊声,
    哭声,血肉模糊--
    轰炸!炸死脆弱的诗句吧!
    联大诗人发出愤怒的呐喊,“从天上来的,从天上打回去!”于是,在 1939年至1942年,西南联大有一股报考空军飞行员的热潮。当时,日寇占尽空军优势,我国空军飞行员牺牲者甚重,当局决定在大学生中招考飞行员。许多联大学生勇赴国难,踊跃报考,有12人被录取:1941年录取戴荣钜等 11人,1943年录取1人。他们走进昆明巫家坝空军航校大门时,大门两侧的对联写道:“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被录取的联大同学们都清楚地意识到,这将是他们英勇报国的开始。
    经过短期飞行训练后,联大出身的飞行员又先后到美国继续接受各种飞行训练,包括初、中、高级的教练机飞行训练,和毕业后的作战飞机训练,为期不到一年(学习七个月,见习三个月)。
    戴荣钜等人在美国受训期间,他在美国写的一封家书,可以知道这批联大出身的空军飞行员的所思所想:“九日起开始飞P-40。一千二百马力之大飞机,我也能飞翔自如,我自己都不会想到。今生不虚。三个月见习完了,我希望能尽快回国。”飞行员在美国受训,花费不菲,“平均每人(不失事)之教育费约美金十万。如失事,赔偿照算。如此数万万美金的贷借需要多少桶桐油、钨砂、生丝、茶叶来抵还哪。”当时国民政府靠出口桐油、钨砂、生丝、茶叶来换取美金,此项协议是由中国驻美国大使胡适签订。戴荣钜觉得花费了国家大量的资金,于心不忍,更加激发出责任感,“非努力奋发不可”。在美国,感受到工业的发达,意识到祖国的差距,受训的飞行员们更是“卧薪尝胆,闻鸡起舞”。从这封战时的家书中,可见联大出身的飞行员的家国情怀和爱国精神。
    他们经过国内外训练后分批回国参战,和美国盟军飞虎队一起痛击日寇陆空军。12人中牺牲者有5人:
    戴荣钜,1939年考入地质物理气象系,受训归来编制在湖南芷江的空军第五大队,1944年6月在长沙与敌机作战时殉国。
    王文,1941年考入机械系,受训归来编制在陕西安康的空军第三大队,1944年8月在保卫衡阳战役中与敌机作战时殉国。
    

吴坚,1939年考入联大先修班,1940年入航空系,受训归来编制在陕西安康的空军第三大队,1945年初在陕西与日寇飞机作战时殉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