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论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 青觉 马守途 参加讨论
在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发展表现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阶段,这是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
    一、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含义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建国以来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解决民族问题上的一贯立场,是我们全部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理论观点的形成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
    毛泽东同志早在建国初期就强调,“让各少数民族得到发展和进步”,并把这看成“是整个国家的利益”[1],这是毛泽东思想关于少数民族发展理论和政策的重要内容。周恩来同志对民族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论述较多,并且第一次提出了“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表述。如在对待民族平等和民族繁荣的关系上,他指出,“我们对各民族既要平等,又要使大家繁荣”[2]379,“在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基础上,建立起我们宪法上所要求的各民族真正平等友爱的大家庭。”[2]377 关于如何摆脱整个国家贫困落后的状态,他认为惟一的办法就是我们50多个民族大家合作起来,共同发展。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确立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结合新的形势和实践,丰富了关于民族发展与共同繁荣的理论。邓小平民族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强调各民族的发展。邓小平同志1987年6月29日会见美国前总统卡特时指出:“我们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是坚定不移的。”[3]246 “不仅西藏,其他少数民族也一样。”“观察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是看那个地区能不能发展起来。”[3]247 邓小平同志在1988年11月2日祝贺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时题词:“加速现代化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3]407 邓小平的民族发展理论,主要是回答和指导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问题。因此,邓小平民族发展理论把民族发展与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联系起来,对民族发展的理论基础、现实意义、战略步骤、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等诸方面进行了阐述与指导并付诸于实践,成功地解决了第一代领导人曾经提出过但由于历史条件未能解决的如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问题。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发展、新变化,对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思想进行了与时俱进的论述。在1992年1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社会主义阶段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兴旺的时期”。“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同全国其他地区的现代化、少数民族的振兴同整个中华民族的振兴,是密不可分、互相促进的。推动各民族发展进步和共同繁荣发展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个政治问题。”[4]257。并且在这次会议上,第一次将“生产力标准”理论引入民族工作领域,提出“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4]257。1994年,江泽民同志在国务院第二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又指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共同进步”,“中华民族的振兴,就是56个民族的共同振兴。”[5] 在1999年9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将“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列为新中国民族工作的两大主要任务之一。“新中国的民族工作主要有两大历史任务:一是通过进行社会制度的变革,引导翻身解放的各民族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二是通过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加快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6]
    在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把握时代特征和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当今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在2005年5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胡锦涛同志进一步阐明了“两个共同”的科学内涵。其中,“共同繁荣发展,就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7]7-8。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具体来讲,就是各民族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不断得到发展,自身素质都得到发展提高,并且各民族的特点和优点都得到充分的展现,共同走向民主、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共同享有国家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果。因此,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它既包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也包含汉族和其它地区的繁荣发展(但当前重点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既包含少数民族自身族体的繁荣发展,也包含整个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既包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也包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事业的繁荣发展;既包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物质文明建设,也包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既包含民族自身素质的提高,也包含民族自身特点和优点的充分展现;既是指目标上各个民族都得到繁荣发展,也是指过程上各民族应通过互帮互助达到繁荣发展。
    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当代中国的时代特征1.在当代中国,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要建设的现代化,是包括56个民族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现代化,是包括民族地区在内的全国的现代化。因此,没有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没有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现代化的建成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不可能实现的。新中国成立前的我国各民族,分别处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生产力低下,经济文化十分落后。这种在经济文化发展差距上的惯性,不可能在短期内消失。在当前,突出的表现为民族地区同其他地区、同全国平均水平的发展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因此,实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决定了必须全力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2在当代中国,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根本前提。我国在20世纪末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这一判断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部分地区仍处于贫困状态这一客观现实而作出的。因此,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重点和难点是在民族地区。没有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就谈不上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少数民族的繁荣富强,就没有整个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要通过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丰富民族地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来满足各民族人民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同时,在民族地区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健全的医疗卫生体系,创造出保证各民族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社会运行机制,必将在多方面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逐步缩小民族地区同发达地区以及各民族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最终实现民族地区社会的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之,能否共同繁荣发展,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