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因我国民族政策的根本宗旨是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少数民族的利益,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周恩来曾经指出:“我们对各民族既要平等,又要使大家繁荣。各民族繁荣是我们社会主义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场。”[8] 1.这是由民族发展规律决定的。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社会现象,有一个产生、发展到消亡的过程。民族要充分发展之后才会消亡。民族消亡是指全世界所有民族经过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共同体作为客观事物而不复存在的现象。而这一现象的出现是‘要世界上各个民族在长期交往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民族特征和民族差别逐渐消失,最终所有人类融合成为一个没有民族界限的整体的过程。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民族远未充分发展。民族自身的发展规律,决定了社会主义时期还不是民族融合和民族消亡的时期,而是民族繁荣发展时期。民族作为客观存在,其发展也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社会主义时期,这个过程表现为民族的繁荣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但是实现这一伟大目标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而是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一个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才能实现的过程。 2.这是由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决定的。民族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民族的发展是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的,社会的发展最终决定民族的发展。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表现为两个平行的过程,后者受前者制约,某个民族的发展不可能超越社会总体发展限度。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民族的发展也将经历这样的过程。在社会主义时期,由于废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同时,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人类文明,体现了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有机统一,体现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有机统一与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文明的本质特征,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总体趋向。因此,随着社会主义时期整个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将经历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民族的发展也将经历一个从相对低级到高级的过程。民族在社会主义时期从相对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外现为民族的繁荣发展。 3.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民族平等团结为各民族共同繁荣确立了前提。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废除了历史上的民族压迫制度,各民族真正实现了平等,奠定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基础。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与社会主义的本质相联系。邓小平同志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他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成为可能,而且也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才能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 新中国民族政策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制定的民族政策。这些民族政策,既全面考虑了我们这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事实,又全面考虑了我国56个民族在发展水平和文化风俗上存在多样性与差异性的基本事实,既深刻总结了我国历史上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教训,也积极借鉴了世界上一些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成败得失,因而具有历史和现实的科学依据。我国的民族政策内容丰富,但无论是政策原则还是政策措施,共同指向的目标都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意义胡锦涛同志指出:“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也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7]3。 1.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客观要求。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我们党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场,也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中国共产党把这一重要原则已载入宪法,成为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在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如果一些民族经济文化发达,生活水平高,而另一些民族经济文化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就不利于民族团结,难以巩固和发展政治上的平等。“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3]364 因此,处于执政地位的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帮助以前受压迫剥削的民族达到事实上的平等,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这样才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有利于民族的和谐、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展现社会主义中华大家庭的祥和繁荣,使社会主义制度显示出勃勃生机和强大生命力。 2.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必然要求。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废除了民族压迫制度,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各民族在政治上、法律上的平等,各民族都平等地享受到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各项权利。但是,由于历史上反动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的压迫和少数民族内部的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以及少数民族的社会制度等原因,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发展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各民族在享用各项平等权利方面,还因经济文化发展滞后受到制约。事实上还存在着不平等。这些都说明了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某些民族事实上的落后性。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促使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只有共同繁荣发展了,才能彻底消灭历史的遗迹和影响,才能全面增强民族地区科技教育实力,提高各少数民族科技文化素质,继而提高其整体素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 3.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解决当前及今后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途径。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民族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社会总问题的解决,解决好民族问题又有利于解决好社会总问题。当前,我国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文化的发展上。只有通过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提高生产力和社会整体水平,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才能满足各族人民的愿望与要求,才能处理好当前的民族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