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浅谈英国庄园法(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经济史论坛 消暑 参加讨论

尽管庄园法对农民的保护不够全面和深入,或者有时显得力不从心,很难让人满意,但是这种保护是确定无疑的。总的来说,庄园法对农民的保护,无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来说,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在11世纪之前,农民的租税和劳役都是非常繁重的,虽然庄园法对其有所保护,但这种保护是非常有限的,甚至根本就得不到保护。但是这种格局到11世纪和12世纪得到了较大的改观。这种可喜的改变,其重要原因是农民经济实力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农民的经济地位的提升,将会导致农民对政治权利方面的要求,同时农民寻求法律的保护的意识亦得到提高。他们通过对经济方面的有利于自己要求的提出,迫使庄园领主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让步。这种让步不是暂时的权宜之计,而是把它们作为法律固定了下来,成为日后农民限制庄园领主的手段和农民跟庄园领主斗争的工具,这是农民阶级和封建领主之间阶级斗争的结果。这一斗争的结果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对赋税、劳役和义务数量的限制,这种限制是非常具体的。庄园法对状元领主的限制,对于农民来说,特别是从经济层面来说,更具有重要意义的,因为这种限制,同时也意为这从今以后农民生产的发展成果,将会直接成为农民自己的财富。经济学家托尼曾经估算,“农民每交给领主1个便士,就往自己口袋放进6个便士。”,很显然,如果没有庄园法对农民的保护,这是很难做到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并不能就此认为庄园法的天平已经倾向了农民,因为庄园领主会通过各种途径来维持自己已有的权利或者也会夺取一些新的权利。
    “在王室法院的推动下,至13世纪,英国在各地习惯法的基础上形成了通行全国的普通法。”⑨,这一重要的发展,是庄园经济发展和庄园法自身发展的总和结果。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货币以不可阻挡之势,渗透到庄园经济体系之中了。货币经济的发展,使赋税、劳役等租税被货币所取代,货币使得庄园领主和农民的关系进一步松动,并有趋向瓦解的态势。庄园经济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潮流漩涡中,其独立性在慢慢的消失,庄园经济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进商品经济之中。在这以一过程中,以习惯和惯例为基础的、分散缺乏系统性的庄园法,正在逐步向系统化的、成文的普通法过度。这是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商品市场的形成,要求有与之相关的法律来管理商品市场,使其能够有序的运行。庄园法对英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农民就是在庄园法的保护之下,其财富得到不断的积累。富裕的农民有能力购买土地,他们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从事自己土的体耕种和管理;而土地的市场化,由从根本上造成了对庄园经济的瓦解。这一具有资本家头脑和丰富管理经验的富裕农民阶层,“最终成为‘第三等级’的一部分。”⑩。
    总的来说,庄园法是在继承传统习惯和管理的基础之上而形成的、具有封建性质一种法律体系。庄园法是庄园经济体制下一种产物,它是用来维系庄园体系运行的法律基础。作为对英国近代化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第三等级”,就是在庄园法的保护下,慢慢的发展起来的。同时庄园法对后来英国法律的发展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注释:
    ① 曾尔恕:《外国法制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P.178。
    ② 姜守明:《刍议都铎时代的圈地运动》,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一期。
    ③ 美哈罗德·J·伯尔曼:《法律与革命》,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P.392。
    ④ 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P.52。
    ⑤ 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上卷),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P.198。
    ⑥ 曾尔恕:《外国法制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P.179。
    ⑦姜守明:《刍议都铎时代的圈地运动》,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一期。
    ⑧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P.55。
    ⑨曾尔恕:《外国法制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P.179。
    ⑩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P.58。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