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垣的“史源学”与“新史学”(3)
【8】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236页。 【9】虞云国:《学史帚稿》,合肥:黄山书社,2009年,第139页。 【10】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第240页。 【11】【12】《陈垣全集》第23册,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819,593-594页。 【13】陈智超编注:《陈垣史源学杂文》(增订本),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前言”第4页。 【14】【15】《陈垣全集》第22册,第453,743、741页。 【16】《陈垣全集》第7册,第464页。 【17】《陈垣全集》第21册,第37页。 【18】陈平原选编:《胡适论治学》,第194、201页。 【19】《陈垣全集》第4册,《中西回史日历》“自序”第1页。 【20】胡适:《介绍几部新出的史学书》,《现代评论》1926年第4卷第91期。 【21】《陈垣全集》第7册,《史讳举例·序》,第1页。 【22】陈智超编注:《陈垣来往书信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556页。 【23】胡适:《胡适书评序跋集》,长沙:岳麓书社,1987年,第375页。 【24】许冠三:《新史学九十年》,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6年。 【25】杜维运:《史学方法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页。 【26】【29】【31】【32】《陈垣全集》第21册,第95,110,102,106页。 【27】陈智超编注:《陈垣史源学杂文》(增订本),第74页。 【28】《陈垣全集》第22册,第454页。 【30】陈智超编注:《陈垣来往书信集》,第773页。 【33】《陈垣全集》第2册,第559页。 【34】《陈垣全集》第17册,第553页。 【35】蒋俊:《中国史学近代化进程》,济南:齐鲁书社,1995年,第164页。 【36】《陈垣全集》第1册,第38页。 【37】【38】【39】【40】【41】《陈垣全集》第2册,第122,124,672-683,856-857,543、559、560页。 【42】【47】许冠三:《新史学九十年》上册,第111,126-127页。 【43】【44】【45】【46】陈智超编注:《陈垣史源学杂文》(增订本),第33-36、41-42、79-83、87-90,16-19、51-53、91-93、94-97、98-100,6-9、22-24、84-86、104-105、106-107、108-109,13-15、28-30页。 【48】【49】【50】【51】【52】【53】【54】【55】《陈垣全集》第22册,第431-432,432,441,455,434,432,454,455页。 【56】陈智超编注:《陈垣史源学杂文》(增订本),第117-119页。 【57】暨南大学编:《陈垣教授诞生百一十周年纪念文集》,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45页。 【58】【61】【62】《陈垣全集》第22册,第439-446,454,454页。 【59】龚书铎主编:《励耘学术承习录--纪念陈垣先生诞辰120周年》,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82、180页。 【60】【63】【64】陈智超编注:《陈垣史源学杂文》(增订本),“前言”第1页,第72,52页。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