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政府支配与公共防疫:1894年香港对鼠疫的应对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清史参考》 郭卫东 参加讨论

历史上,鼠疫在世界范围的大流行有三次,即6世纪的"查士丁尼瘟疫"(公元541到542年爆发于地中海,后扩散至欧洲);14世纪的"黑死病"(一说起源于亚洲西南部,一说起源于黑海城市卡法,约在1340年散布到整个欧洲);第三次就是1894年 光绪二十年始于广州的腺鼠疫,以香港为传播源波及32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纪之交的全球瘟疫。1894年5月初,鼠疫由广州传入香港,这年香港鼠疫患者2679人,其中死亡2552人,这一年成为香港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年份。港岛鼠疫的迅速流行并屡禁不止,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
    英国统治香港伊始,便奉行种族歧视政策,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末,港英政府将维多利亚城中心划为欧人专属区,并强调"今后应尽可能避免华人与欧人杂居","于是在不同的区域内,便出现绝然不同的社会生活方式。大致上港岛的中央部分和半山区域属欧人区,东西两端属华人区"。港督德辅(William Des Voeux)曾向英国政府报告:"在维多利亚城西部不及半方哩的地区内,住了超过十万人,平均一英亩住上了一千六百人。这种挤迫情形,殆为世界任何地区所不及。"一套面积为390平方英尺(约合36平方米)的房屋常住30-50名华人,人均比香港法定的华人墓穴面积(3.65平方米)还小。香港的卫生状况引起英国本土的关切,英国政府特派皇家工程师柴维克(Osbert Chadwick)来港,调查后认为港九两地公共卫生极为恶劣。柴维克报告书1882年发表,次年,港督宝云(George Ferguson Bowen)向立法局提出修法,"这个法例一旦执行,当年不合卫生的华人住宅,势将大举拆除或重建。华人社会有鉴于地皮缺乏和房租奇昂的事实,力表反对,使宝云不得不暂缓执行"。直到1887年,立法局才通过《公共卫生条例》,并组成洁净局。但这个条例同样引起华人社会不安。因担心当局随意检查民房,四万华人联名上书要求撤销该法案。华人社区恶劣的生存条件形成了"疫病的温床",种族歧视又使港英政府对华人的施政能力大打折扣。二元社会的存在,造成香港华洋、官民之间的严重对立。这种状况使得在鼠疫面前,港英政府的应对缺乏合力基础。
    首先,封港政策陷于失败。瘟疫爆发之初,港府即行封港,却屡遭岛内人们的突破。部分是出于避疫的需要,岛内居民想逃离疫区;部分是出于华人习俗,因其并无医院的概念,染疫者多习惯在家里诊治,但此法确不适宜传染病的治疗,家人极易被传染。故一经港府人员发觉,即被强制送往医院。染疫之家,则予熏洗消毒,死者尸体须以石灰埋葬,这又与华人葬俗相悖,往往隐匿不报。"港府于是派兵逐户搜查华人房屋,每隔十天搜查一次,市民深受其扰。"于是,华人大批离港,"买办、承包商、收账人、商贩、家仆和苦力全都加入了大逃亡"。以东华医院为中心的华人社群,就离港问题与港府屡起交涉。1894年5月20日,"香港绅商在东华医院集议港地病人调理之事,时适降雨,华人至者,院内上下立满,有在院外持伞立雨中观望者。巡捕官梅及国家医生亦踵院会议,以刘君渭川为主席,……呈禀官场求准人情,俾病疫者回省",并起草给港督的联名信。22日,有华商多名赴港督府求见,再谈"求准病人回本土",港督答复"任人去留,并无阻止"。港英当局并不打算认真封岛,实际上采取的是明禁暗放、以邻为壑的政策。港府这一官方表态,使人们纷纷离港,"约有四万人避至他处"。几天后,离港人数大幅攀升,"目下华人之避至他埠者已有十万,每日尚有三、四千人舍而之他"。粤港间的长途转运,慌不择路,交通事故频仍,"有一华船由广州载避疫人一百五十名至石龙,中途翻覆,悉数毙于海中"。此时,港府还采取了另一项更危险的措施,就是把染疾病人转送广州,"准许染疫者离港,而染疫致死者,其尸体亦得运返原籍安葬"。港穗对烈性传染病人如此迁徙,实在不可想象。如果说做出此项决定的双方,不明厉害的广东官员是愚蠢已极,而知道此病传染性的港英官员则是明知故为,引疫它处。所谓封港政策全然失败,瘟疫在粤港间交叉传染,互为恶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