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威尔逊:一位几乎被人遗忘的历史学家(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理论研究》 张澜 参加讨论

三、一点尝试性评价
    威尔逊对美国史学的最大贡献是促成美国史学精神的独立。1884年,美国历史学会的建立标志着美国史学专业化,但是美国史学的精神并未同时独立。“种族主义学派”和“帝国学派”占据史坛,均从英国的角度来观察美国的历史进程,美国缺乏解释自己历史的理论。1883-1885年在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威尔逊与特纳经常谈论美国历史的独特性及其形成的原因;两个人一致认为美国的民族性形成的关键因素在中西部地区。运用“边疆”扩张的朴素思想解释美国的整个历史发展进程是威尔逊对美国史学作出的一项重要贡献。他的这一解释美国历史的实践对后来特纳“边疆理论”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当然,威尔逊的边疆思想也受到了特纳很大的启发。但是直到1893年12月特纳向美国历史协会年会提交《边疆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性》一文之前,威尔逊已经运用中西部的发展和边疆概念来解释美国的历史进程,并在美国史学界引起很大的反响。特纳从威尔逊的史学实践中深受启发,于1896年完善了边疆理论。由于威尔逊前期广泛运用边疆概念解释美国历史所作的铺垫和当时已经声誉隆盛的威尔逊极力推荐,特纳的边疆理论迅速确立了它在美国史学中的主流理论地位。一般认为,只是到了特纳边疆理论的提出,美国史学才真正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在这一过程中,威尔逊功不可没。
    威尔逊是最早具有长时段观念和运用经济因素解释历史现象的美国进步主义历史学家之一。1886年10月18日完稿的《内战的原因》一文是美国最早运用经济因素解释南北战争的史学作品并反映出威尔逊具有长时段理念。他认为:“南北之间的差异是深刻的社会和经济差异,它们远在殖民时代就已经存在。南方几乎完全是单一的农业经济,而且由奴隶进行劳作。……北方有多种收入途径,南方一直只有一种途径,两个部分的差距日益扩大而且越来越明显。”(39) 他认为差距的产生和扩大与南方的地理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指出,“国家主权原则实际上不是战争的根本原因。真正的是南北社会经济利益不可调和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奴隶制造成的”(40) 因为,“战争的目的极少是为了抽象的理论。”(41) 南方奴隶制与北方资本主义工业制度是不可调和的论断与马克思很相似。
    威尔逊是当时美国史学界极少数具有整体史观并能将其反映在史学作品中的历史学家。如前所述,威尔逊强调历史研究必须围绕与现实社会生活相关的主题展开,而主题的展示必须置于有机联系的整个社会画面之中。于是,史学研究的对象和领域比以前扩大了许多,从政治和宪法扩及社会经济、环境、思想、文化等方方面面。在威尔逊之前,麦克马斯特就写过一部《美国人民史》,涉及面也很广,并明确提出人民“应是主题”的口号。(42) 但是,这部史书并没有一个真正的中心,因此有如无所不包的松散的社会史。威尔逊的《美国人民史》由于围绕着美国的民主精神这一主题展开,不仅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场面宏大,而且结构很紧凑,浑然一体。这种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的研究方法后来被广为接受。此外,威尔逊始终坚持运用比较方法,重分析轻描述,这是其史学生涯的一大特色。可以说,他是美国最早的比较史学家和以分析见长的史学家。
    威尔逊的史学研究也有明显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史料功夫不够扎实,有时扭曲史料。1896年12月6日美国《国家报》上对《乔治·华盛顿》的评论文章就指出:“所用材料常常令人怀疑。比如,谁知道乔治·华盛顿是伦德·华盛顿的叔叔?”(43) 他的《美国人民史》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二手材料写出来的,而且许多权威研究成果未能在其书中得到反映,降低了学术质量。总共九篇书评,只有一篇是赞誉有加,其余则毁誉参半。(44) 二是史学研究的政治化倾向严重。威尔逊虽是历史学家,但更是政治学家;论史为治国而非为史论史。由于过分强调实用,导致在历史研究中牵强附会,以文害史。同行对其作品的评价是,“产品要比工具或材料重要得多,结果比过程的价值重要得多。”(45) 三是不重视社会科学,尤其轻视社会学。他曾经嘲笑社会学是说不清楚自己研究对象的学科,并嘲笑凡是说不清楚研究什么的学科都可以称为社会学。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研究手段,威尔逊的史学成就未能达到他自己所期望的高度。
    尽管缺点不少,但是从美国史学发展进程来看,威尔逊仍然是一位重要的历史学家。他与特纳共同创立了边疆理论,堪称为美国史学精神独立的奠基人之一。他最早向兰克学派的史学理论提出质疑和挑战,确立了历史学家在历史研究中的主体地位,从而解放了历史学家的思想,为美国史学研究由描述性阶段向分析性阶段的转变开辟了道路。
    注释:
    ① Ernst Breisach, Historiography Ancient, Medieval & Modern, Chicago & London, 1985.
    ② 徐正、侯振彤:《西方史学的源流与现状》,东方出版社1991年版。
    ③ 杨彪:《作为历史学家的威尔逊》,《历史教学》1996年第6期;《威尔逊的史观及其对政策的影响》,《世界历史》1994年第6期;韩莉:《威尔逊的社会政治观、历史观及其外交政策》,《首都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1期。
    ④ Arthur S. Link, The Papers of Woodrow Wilson, Vol.5,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3,p.72.阿瑟·S·林克主编的《伍德罗·威尔逊文件集》是目前最权威的威尔逊文件集。
    ⑤ Arthur S. Link, The Papers of Woodrow Wilson, Vol.5,p.62.
    ⑥ Arthur S. Link, The Papers of Woodrow Wilson, Vol.5,p.463.
    ⑦ Arthur S. Link, The Papers of Woodrow Wilson, Vol.5,p.70.
    ⑧ Arthur S. Link, The Papers of Woodrow Wilson, Vol.5,p.76.
    ⑨ Arthur S. Link, The Papers of Woodrow Wilson, Vol.5,p.463.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