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的典范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新余高等学报》 曾岚玲/李敏/傅志 参加讨论

实现现代化,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我们党三代领导人的共同愿望。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先河;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则找到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伟大构想,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总揽全局,审时度势,高屋建瓴,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在丰富的实践和经验的基础上,从多方面对邓小平现代化理论作出了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一、解放思想,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杠杆,加速推进中国经济现代化
    党的十四大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第二代领导集体针对新阶段出现的新问题,大胆探索,开拓创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经济现代化理论。
    一是确立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即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同时实行有效的宏观经济调控的经济体制,这一目标模式的选择与确立,从根本上解决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问题,首次完整地提出和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和深刻内涵,实现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划时代的创新。
    二是坚持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方针。在公有制含义、实现形式、所有制结构等方面实现了所有制改革理论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指出非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搞单一的公有制,也不能搞私有化;在分配形式上,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按劳分配为主,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原则。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的确立,解决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兼容性问题,把市场化、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改革这三个重大的社会变革结合在一起,以市场经济为动力推动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实现,从而大大加速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二、紧跟时代潮流,提出一系列重要的发展战略
    根据邓小平为我国制定的三步走战略,第三代领导集体把长远目标和现阶段任务结合起来,确立了新世纪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新“三步走”战略,并从多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现代化发展战略理论。
    第一是正确处理了改革、发展、稳定等关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本关系。明确提出了“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这个总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方针;强调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发展是改革的目的,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三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这是对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和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实践经验的新概括。
    第二是承继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江泽民科学地阐明了“科教兴国战略”的涵义:“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和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并且指明了科教兴国的方向与步骤。
    第三是针对人口众多、资源不足的情况,适应时代要求,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把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改善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现代化总体战略部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第四是根据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思想,实现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把它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重大举措。江泽民指出,没有西部地区的繁荣昌盛,就不可能保持我们整个国家的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没有西部地区的全面振兴,就不可能达到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振兴;没有西部地区的基本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我们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终成功。我们力争用5到10年的时间,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有突破性进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