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与新型关东文化
19世纪中叶以后,持续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动,导致了中国近代大幅度的区域间的人口流动,这为东三省的移民与开发带来了机缘,使东北进入近代以后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移民社会。这一移民运动堪称世界移民史上的奇迹之一,所带来的移民社会内容,其意义相当深远。对此,在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形成了如下的看法。 (一)移民构成了近代东北人口增长的主体,使东北地区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移民社会。汉族正式成为东北的主体民族,以中原汉族流民为主体的东北社会成为一个移民社会,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从清朝开始的,虽然自秦汉以来,东北即有较大数量的汉人,但是“这时期东北汉族的主要来源,并非居住在东北的汉人,而是不断从中原迁来的汉人,北魏和唐代东北的汉人曾大量减少,这些减少的汉人则又大体是迁回中原了。”[①a]这几乎成为清代以前东北汉人的消长规律。清代以前,虽然东北代有汉人,然而他们都不断地迁徙、散灭,没有形成一个以移民为主体的社会结构。白山黑水之间,一直是满族等土著居民的故乡。从清代开始,关内的广大汉族移民与俄国、日本、朝鲜等国际移民才逐渐进入东北,形成了以汉族移民为中心的新的社会结构。 这一移民社会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两个时期。第一时期,从清初到咸丰十年(1644-1861年)。在这一阶段里,其移民的构成大致是流民和流人两种。虽然清初顺治曾有辽东招垦之举,但在乾、嘉、道三朝,全面严厉地封禁东北,封禁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在这一阶段中,流民大都是“泛海”、“闯关”偷渡进来的人口,而流人则都是被发放而来的犯人。总的看来,这一时期的移民虽在增加,但还没有达到改变东北社会人口结构的程度。移民的大规模进入与东北社会人口结构的发生改变是在第二个时期才逐渐实现的。第二时期,从咸丰十年到日本投降(1861-1945年)。咸丰年间,外有俄国和日本进疆,内有太平天国等农民运动的沉重打击,迫使清政府开始改变政策,逐渐推行移民实边。从咸丰的弛禁到光绪的开禁,移民运动发展到民国初年进入了高潮,后虽“九·一八”事变而遭挫顿,但由于清末民国移民潮的影响,伪满时代,关内前来东北的人口仍在不断地增加,同一时期,俄国移民和日本移民、朝鲜移民和欧美移民也纷纷涌入,东北终于发展成为一个移民社会。 据史料统计,咸丰十一年,奉天与吉林的人口之比为1∶8.6,到光绪二十三年(1897)缩小到1∶6.4,而到宣统年间更进一步缩小到1∶2弱[①b]。黑龙江的人口由嘉庆年间的16万,增加到宣统年间的185万[②b],这显然与关内移民大规模进入有极大的关系。又据日人天野估算,1908年到1930年,东三省的中国人口增长情况如下表[③b]:(单位千人) 如据这一资料估算,在这20多年中,东北人口大约增加了72%,而在这72%中,“估计有48%强是移民,”“这是从华北大量涌入农业移民的结果。”[④b]进入30年代,随着日寇占领东北,伪满洲国成立,一段时期里移民运动有所波动,但总的趋势还是增加。据伪满洲国总务厅企划处统计,自1933年到1940年,累增为1200万人,详见东北人口增加概算表[⑤b]: 由上表数字发现,在这增加的1200万人中,其中14%为由出生数扣除死亡数的自然增加数,而自外地移住东北之增加比率约为20%,其余65.8%是纯因发现而增加的人口数。事实上,这种发现的人口数基本上还是散居在各地的移民增加数(当然其中也包括人口自然增长数),如果这样看问题的话,那么在这一阶段,东北地区的移民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则达到80%以上,而不是20%。这样,历史告诉了我们,移民构成了近代东北人口增长的主体,东北由处女地到开发,由寂静到沸腾,由沉睡到觉醒,由停滞到前进,均与移民休戚关系甚大,近代东北是一个典型的移民社会。 (二)清代民国以来,东北成为一个移民的社会,移民社会自有移民社会的心态和性格,东三省也不例外,客观的社会环境与严寒的自然条件,极大地影响到了这个移民社会个性的形成。从移民进入的早晚程度看来,在第一个时期,由于“闯关”移民多滞留在东北南部地区(辽宁和吉林大部分地区),这一地区的居民在清末已开始了由移民社会向定居社会转变,在当地社会环境的长期影响下,已逐渐实现了东北化,自认为是东北人,东北即是家乡了。在第二时期,无论是“闯关”的汉族移民,还是来东北梦求暴富的外国移民,即以南部地区为立足点,大多是向北部广大地区发展。此处所讲的移民社会,主要就是这一时期的移民社会的心态与个性。 在近代东北这个区域性的移民社会当中,其移民来源和目的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这个移民社会心态的复杂多变性。就国际移民来说,俄国、日本、朝鲜、欧美等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在东北地区的心态也各不一样,即是同一国度如俄国、日本两国移民在不同时期其心态也不一样。一句话,心态随着处境的变化而变化。十月革命前,俄国移民是为发财牟富而来,十月革命后,则基本上是以逃亡为主体的白俄人口,其前后心理反差很大。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在东北的移民,其心态是一种侵略性、奋发性的趾高气扬,战争末期则悲观失望。而欧美移民在日本占领东北前尚能自由经商,此后受排挤,日子也不好过,包括俄国移民,同样受到日本军队的欺负与压迫,至于朝鲜移民,更多的是为了谋求生存,谋求土地,抱着想过一点好日子的社会心态。但这些移民无论就其人数或是就其影响力来说,其冒险性的一面,大起大落心境不定的一面,狂喜无比与悲观极度的一面,这些心态与性格对东北移民社会的影响都不能算太大。真正影响近代东北社会人口结构发生变化的,在这个移民社会中起支配地位的主力军作用的,还是广大来“闯关东”的中原人口。他们影响了东北,同时也接受了东北对他们的影响,最终使汉民族成为东北人口的主体,而在近现代这个关键时期于东北根深蒂固了,成为我们今天的新型关东人主体的前身。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