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乾嘉考据学新论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 漆永祥 参加讨论

一、乾嘉考据学家之宋学背景
    清代考据学盛于乾嘉时期,然追溯其在清初之源流,则一般认为与顾炎武等人有密不可分之关系,即汪中所谓“古学之兴也,顾氏始开其端”①。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在学术宗尚方面虽汉宋兼采,但也各有所主,业师孙钦善先生综论顾、黄、王三人曰:
    从总的思想倾向看,王夫之和顾、黄一样,也是反对宋明理学的。但细分起来,三人还有些差别,即:顾炎武反对陆、王,修正程、朱;黄宗羲修正陆、王,反对程、朱;王夫之则宗师张载,修正程、朱,反对陆、王。②
    也就是说,顾、黄、王诸人,无论其宗程朱抑或宗陆王,其根柢皆为宋明理学系统中人物。同时之张尔岐,其学亦“深于汉儒之经而不沿训诂,邃于宋儒之理而不袭语录”③。至乾嘉考据学家,自惠栋始,师法汉儒,标举“汉学”,排斥宋学,几与宋儒划清界限,此世人皆知。然细考其学术渊源,实与宋学有密不可分之关系,不少学者有宋学背景,此则或为时人隐而讳之,或为后人所忽略不道。
    例如,惠栋是高举“汉学”大旗的第一人,对宋代经学大加排斥,甚至说“栋则以为宋儒之祸甚于秦灰”。但对宋儒正心诚意、立身制行之学,却采取肯定的态度并树为楷模。即所谓“六经尊服、郑,百行法程、朱”④。而江永、戴震之学,本出自朱子故里,有深深的宋学烙印,江氏有《近思录集注》14卷,《河洛精蕴》9卷等书,就是最好的证明。戴震虽然痛责“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但不废性理,以闻道为治学之终极目标。章学诚明言“戴君学术,实自朱子道问学而得之”⑤。又如王昶“治经与惠栋同深汉儒之学,《诗》、《礼》宗毛、郑,《易》学荀、虞;言性道则尊朱子,下及薛河津、王阳明诸家”⑥。其从清军征川藏,襄赞机务,战事结束,“大兵久撤,幕府清闲,乃借《性理大全》、《语类》、《或问》、《王文成公集》读之,求天人性命修身立行之要”⑦。又如卢文弨为桑调元婿,其自述称“弱冠执经于桑弢甫先生之门,闻先生说《中庸》大义,支分节解,纲举目张,而中间脉络无不通贯融洽,先生固以为所得于朱子者如是。盖先生少师事姚江劳麟书(史)先生,劳先生之学,一以朱子为归,躬行实践,所言皆见道之言,虽生阳明之里,余焰犹炽,而独卓然不为异说所惑”⑧。然则卢氏之学,初亦为宋学根底。又如邵晋涵,章学诚《邵与桐别传》详论其学术宗旨在宋学而不在于汉学。⑨刘台拱“十岁,心慕理学,尝于其居设宋五子位,朝夕礼之,出入里闬,目不旁睐,时有‘小朱子’之目。年十五,从同里王君雒师学,及见王予中、朱止泉两先生书,遂笃志程、朱之学”⑩。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因此,无论惠栋、戴震、钱大昕诸儒,虽然对朱子多有讥讽,对宋代经学与理学持否定的态度,但对宋儒立身致行之学并不否定,且见诸行事。当时并未出现“汉贼不两立”的绝对状态,有之则自江藩《汉学师承记》始。皮锡瑞论曰:
    雍、乾以后,古书渐出,经义大明。惠、戴诸儒,为汉学大宗,已尽弃宋诠,独标汉帜矣。……宋儒之经说,虽不合于古义;而宋儒之学行,实不愧于古人。且其析理之精,多有独得之处。故惠、江、戴、段为汉学帜志,皆不敢将宋儒抹摋。(11)
    因此,乾嘉考据学家一方面坚主汉学,反对宋学;但同时对宋儒修身诚意之学并未全盘抹杀。惠栋曾说:“汉人经术,宋人理学,兼之者乃为大儒。荀卿称周公为大儒,大儒不易及也。”(12)后人执此言以为惠栋不反理学,实际上惠氏所指理学指宋儒修身诚意之学。换言之,即将汉儒训诂之学与宋儒立身之学统一起来,知行合一,方为大儒,即他所谓“章句训诂,知也;洒扫应对,行也。二者废一,非学也”(13)。此语可以认为是惠栋对上句话的最好注解。之所以提倡如此,是因为他看到了“自古理学之儒,滞于禀而文不倡;经术之士,汩于利而行不笃”的弊端。(14)这正是惠栋父子在立身制行方面宗尚宋儒的原因,也是惠氏将“六经尊服、郑,百行法程、朱”书为楹联而父子皆遵行不悖的思想背景和合理解释。明白此旨,我们对乾嘉考据学家的言行,才会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乾嘉学者“实事求是”之局限
    《汉书·河间献王传》载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颜师古注云:“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乾嘉考据学家远承汉儒,以“实事求是”为宗主,将其贯穿于治学及立身制行之始终。如卢文弨评价戴震之学“精诣独造,以求至是之归”(15)。钱大昕更是大倡“通儒之学,必自实事求是始”(16)。实事求是遂成为他们品量学术、评价时贤的主要标准与原则。当时学者,最喜将训诂考据之实与空衍义理之虚相比较。如凌廷堪云:
    昔河间献王实事求是。夫实事在前,吾所谓是者,人不能强辞而非之,吾所谓非者,人不能强辞而是之也,如六书、九数及典章制度之学是也;虚理在前,吾所谓是者,人既可别持一说以为非,吾所谓非者,人亦可别持一说以为是也,如理义之学是也。(17)
    同时阮元也有相类似的论述,阮氏云:
    《汉书》云:“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后儒之自遁于虚而争是非于不可究诘之境也,河间献王竟逆料而知之乎!我朝儒者,束身修行,好古敏求,不立门户,不涉二氏,似有合于“实事求是”之教。(18)
    在乾嘉学者看来,其所谓“实事求是”,所针对的是科举时文之虚、理学玄谈之虚、佛道异端之虚与好名务奇之虚。即凌廷堪所谓“伪士不可以乱真儒也,犹之鱼目不可以混美珠也;虚声不可以紊实学也,犹之燕石不可以冒良珏也”(19)。换言之,“实事求是之学”亦即“实学”,治经训诂,求学闻道,进而可推广至经国安邦,扶世济民。如阮元于嘉庆八年杭州奉御批云:“经济必从典谟中推求,无不可办之事。”(20)考经研史,有益于世,这是从帝王至考据学家一致的观点。
    但乾嘉学者言言有考、字字有据的“实事求是”之学,实际也是要大打折扣的:首先,他们的“实事求是”是建立在对孔、孟与《五经》完全信赖的基础之上;其次,是建立在对汉儒尤其是东汉如许慎、郑玄诸人充分信任的基础之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