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乾嘉考据学新论(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 漆永祥 参加讨论

孔子为“万世师表”,《六经》为“万世教科书”,圣人的权威与地位不容挑战与怀疑。乾嘉学者对诸经与旧注笼统视为同一思想体系来相互引证阐释。如戴震《孟子字义疏证》中,引用《易》、《诗》、《乐记》、《中庸》、《大学》、《论》、《孟》及郑玄、许慎之说相互疏通证明,但这些书非成于一时,其思想意识各自不同,且诸书“理”字有其专义,并非同一意义上的哲学含义。正如孙钦善先生所言,“实际上不但六经之间,经注之间的思想内容不尽相同,就是孔孟的思想也是各有其特点的,决不应混同”。(21)
    又如对于《诗经》的研究,乾嘉学者多遵从《毛传》与《郑笺》,视其为周公、文王教化之典谟。例如《野有死麕》中“有女怀春,吉士诱之”。“诱”《毛传》训为“道”,欧阳修释为“挑诱”,深得风人之旨。然戴震《毛诗补传》卷二谓“怀春者,设言女之情。诱之者,托言己之愿。……其吉士好色而不至于淫,其女子含贞一而不可犯干。诗于善兼之矣。”(22)钱大昕谓“言贞女有洁清之操,士当以六礼导行之”(23)。此种解释,较之欧阳修与明代公安、竟陵诸家,以解“五七言”之法而读《诗经》,更是一种曲解与退步,当然从经学史的层面而言,则是另一个话题了。
    乾嘉学者溯源而上,求儒学之本根,他们认为汉儒训诂释解,学有师承,去古未远,的然可信。如惠栋论曰:
    汉人通经有家法,故有五经师训诂之学,皆师所口授,其后乃著竹帛。所以汉经师之说立于学官,与经并行。《五经》出于屋壁,多古字古言,非经师不能辨。经之义存乎训,识字审音,乃知其义。是古训不可改也,经师不可废也。(24)
    又钱大昕论云:
    训诂必依汉儒,以其去古未远,家法相承,七十子之大义犹有存者,异于后人之不知而作也。(25)
    钱氏还认为,东汉复不若西汉经学之可信,其论《春秋》曰:
    盖宣尼作《春秋》,其微言大义,多见于《论语》,西京去古未远,犹有传其学者,今所存唯东汉诸儒之说,而《春秋》之微言绝矣。(26)
    孙星衍所论较钱氏为更详,他指出汉儒承上启下的重要性与其存古之功。其云:
    汉代诸儒,承秦绝学之后,传授经文经义,去古不远,皆得七十子之传,若伏生、郑康成,其功在经学绝续之际,较七十子为难,又迥在唐宋诸儒之上。(27)
    经学与汉儒的权威性不可动摇,则乾嘉学者治学,势必依经释解,缘汉儒之说为说,虽然在训诂考据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对汉儒之说多所纠正,但从本质上来说,他们是保守的而不是开放的。他们打碎了宋明理学的枷锁,抛弃了宋儒所维护之“道统”;但他们又戴上了汉儒经学的枷锁,维护着另一种“道统”。孙钦善先生曾论顾炎武曰:
    他宗宋儒,法孔孟,带有卫道气息,排斥叛逆精神,远不如黄宗羲、王夫之的思想开明。这种自相矛盾的特点,在清代正统考据学派中,一直沿袭下去。(28)
    先生此言良是,无论是顾炎武、黄宗羲等人,还是惠栋、戴震、钱大昕诸家,在思想上皆不具有梁启超所比喻的欧洲文艺复兴那样的“启蒙”性质,皆具有自相矛盾的特点,而其“实事求是”,也是一种在膜拜《六经》、尊崇汉儒前提下的先验论而已。但无论如何,其治经诂字方面,因音求义,讲求本根,追源穷委,无征不信的治学方法;其重知重行,不尚凿空、甘于寂寞的治学的态度;其不重玄谈,“寓义理于训诂之中”的治学理念;以及颠覆宋明理学所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与经术治国的观念思想等,都给了后人以极大的影响。
    三、著述难为稻粱谋
    乾嘉考据学兴盛,世人推论其因,多归之于清廷禁书与文字狱所致。龚自珍“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的诗话语言,后人常以为信史而引证之。陈寅恪曾谓清代史学不振,“未可悉由当世人主摧毁压抑之所致”,其论甚伟。然究其原因,陈氏复以为“往昔经学盛时,为其学者,可不读唐以后书,以求速效。声誉既易致,而利禄亦随之,于是一世才智之士,能为考据之学者,群舍史学而趋于经学之一途”。(29)依陈氏之说,则当时考据学家皆利禄之徒如汉代治经者,所谓“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者也。然如详辨当时考据家之情状,即知此说为不然。
    即以科举功名而论,乾嘉时考据学家多功名黯然,屡败科场,其求生之手段,或入幕府,或修志书,生活无助,常困衣食者,在在而有,比比皆是。乾嘉学者多不擅时文,以江藩《汉学师承记》中所列诸人而言,掇巍科者,以金榜为最,其为乾隆三十七年一甲第一名及第,其次则王鸣盛为乾隆十九年庄培因榜、江德量为乾隆四十五年恩科汪如洋榜、洪亮吉为乾隆五十五年恩科石韫玉榜一甲第二名及第,卢文弨为乾隆十七年恩科秦大士榜一甲第三名及第,余则邵晋涵为乾隆三十六年恩科会试第一名,然殿试在二甲第三十名。他如钱大昕、王昶、朱筠、武亿等中进士者,皆在二、三甲之列,若戴震之进士名,乃清高宗之所赐。即金榜、江德量、卢文弨,虽名在三甲,然或早退林下,或著述为业,仕宦皆不显赫,更无财富利禄之可言。
    他若江永、惠栋、沈彤、余萧客、江声、汪中、江藩、臧庸等,则或屡败科场,或绝意不为时文以终其身。惠栋乡试,因用《汉书》见黜。江永乃一代通儒,且其所编《乡党图考》、《四书典林》,帖括之士窃其唾余,取高第掇巍科者数百人,而永以明经终老于家。又乾隆元年举博学鸿儒科,沈彤被荐入京。全祖望评曰:“君平生有所述作,最矜慎,不轻下笔,几几有含毫腐颖之风,予以为非场屋之材。而君果以奏赋至夜半,不及成诗而出。”(30)又胡虔记“戴东原震数应礼部试,分校者争欲致之门下,每于三场五策中物色之,不可得。既乃知其对策甚空,诸公以戴淹雅精卓,殆无伦比,而策则如无学者,大是异事。钱辛楣詹事曰:‘此东原之所以为东原也。’戴中壬午江南乡试,年四十矣。出青田韩锡祚房,其文诘屈,几不可句读。后以征修四库书,得庶吉士。”(31)清季李慈铭曾论曰:“盖汉儒之经学,为利禄之路,其从师传业者,无异今之举业。而国朝诸儒之学,则实与时背驰,宜其愈上而愈困也。”(32)乾嘉诸儒,虽治汉学,然与汉时学术与时代皆不相同,诸人皆注全力于经史,则场屋文字不时作,比至考场,自然生疏;又科举时文,皆须烂熟《四书》朱注之类,而诸人又不喜朱子,则其落选也必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