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中央研究院的来龙去脉(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民国档案》 孙宅巍 参加讨论

这一时期,由于国民党当局挑动内战,造成经费拮据,人心涣散,中央研究院的工作没有什么大的建树,会议制度及科研秩序都不正常。其各研究所规模简况如下:
    物理研究所:迁沪后,复在南京九华山新建所址。主要对基本原理和近代物理学进行研究,如磁暴现象、干涉电磁微波等;同时,利用地磁台,对北碚地区、四川全省和长江沿岸各地的地磁进行复测。
    化学研究所:迁沪后,有实验室、储藏室20余间,期刊80余种,书籍8000余册。开展了多项有机化学和电镀的研究,以及对食品、药物的分析、鉴定等项服务工作。
    工学研究所:迁沪后,有中外文专业参考书1300余种、杂志刊物80余种;原有之各种试验设备多遭损失,仅棉纺织试验仪器尚属完整。所进行的金属、玻璃、燃料、棉纺织和木材等项试验工作,均属过渡性质。
    地质研究所:迁宁后,有图书5000余册、标本1万余件、模型30余种。在地质构造和矿床研究方面,列有数十个课题。其中对各种有色金属和铀矿的调查报告及矿床分析,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天文研究所:迁返后,仍设于南京紫金山旧址,备有太阳分光仪、变星赤道仪、24英寸返光透镜等精密仪器,图书杂志共万余册。主要研究项目有:对银河系、球状星团,中国古代天文学,以及特殊恒星的研究;对太阳黑子日蚀的观测;以及翻译新城新藏着《东洋天文学史之研究》,编纂《天文学史》等。
    气象研究所:迁返南京后,仍设北极阁原址。1947年2月,原物理研究所的地磁台并入,故增设地磁组。除进行远东环境指数、南京气压、中国气团等专题学术研究外,兼作统计各项气象、气候资料之服务性工作。
    历史语言研究所:迁返后,设址于南京鸡鸣寺1号。拥有旧藏中文书籍连同善本共13万余册,外文书籍1万余册,拓片数万件,民间文学万余件;另于北平接收中文书籍约17万册、日文书籍约10万册,就地专设图书史料整理处。研究工作分史料、语言、考古、民族四项进行;出版专刊3种、单刊1种、总刊1册、集刊外编4册;并将抗战期间完成的论文及考古、发掘报告,加以整理,陆续出版。
    心理学研究所:迁沪后,有生理心理实验用仪器约200余件,神经解剖切片百余匣,图书杂志4000余册。主要研究项目有:两栖类胚胎行为发展的生理分析、脑各部对行为发展的影响等。
    社会研究所:迁南京后,所中共收藏中、日文书籍约3万册,西方书籍1.6万册;另接收伪方图书1万余册。对经济理论、社会经济史、财政、贸易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并对国民收入、战时损失、物价等项,进行了调查、分析。
    动物研究所:迁沪后,研究项目集中于鱼类、昆虫、寄生虫、原生动物、实验胚胎、实验动物细胞及遗传等项。
    植物研究所:迁沪后,按高等植物分类学、藻类学、真菌学、森林学、植物形态学、植物生理学及细胞遗传学七研究室分置。有种子植物标本5万余号,标本照片1.8万张,藻类验制标本2500号,液浸标本约3000号,其它标本1000号。对植物生理、种子植物分类和各类藻类进行了研究,并协助台糖公司对甘蔗品种进行了改良。
    数学研究所:迁沪后,有外文专门书籍1000余册,英美各类数学期刊基本齐全。主要对数学分析、代数专题、几何专题及数理统计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医学研究所:迁至上海岳阳路,接收了原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在医学方面的设备和图书。主要工作仍为筹备设所,已做之研究项目有:斯氏结扎后心跳之暂时停止理象、膈神经中枢之越过现象、各类结晶及酵母抗体的产生以及胃溃疡新药等。(18)1948年冬,南京政府已摇摇欲坠,国民党当局企图将中央研究院的人员和财产劫往台湾。12月,将南京各研究所之重要设备运往上海集中。但因国民党军之战局急转直下,使中央研究院的人员、物资、财产都来不及中转。只有历史语言和数学二研究所的图书、仪器、设备2000余箱及人员,系随故宫文物同以兵舰运往台湾。其余11个研究所的人员和财产,都留在大陆,成了新中国发展科学事业的基础和重要力量。81名院士中,去台者仅朱家骅、凌鸿勋、林可胜、傅斯年、董作宾、李济、王世杰、吴敬恒8人;有12人原先即在国外或辗转出国;其余除逝世者约60人留在大陆。
    中央研究院总办事处的人员与一部分档案于1949年2月迁往广州,10月转赴重庆,11月底至台北。时任中央研究院代理院长的朱家骅,为将该院人员、财产劫往台湾,一直滞留南京,直至1949年4月23日,方匆忙抵沪。24日,朱在上海祁齐路大厦召集院务会议,仍图作劫运的最后努力,但毫无办法。此后,他经广州、重庆、成都,直至12月8日,方绝望地离开了成都飞赴台湾。
    国立中央研究院留在大陆的11个研究所,在新中国建立后,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院接收。
    注释:
    ①②中央研究院档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③④《国立中央研究院工作报告》,台湾《革命文献》第53辑。
    ⑤⑦⑧(11)(12)(13)《抗战时期迁都重庆之中央研究院》,重庆市档案馆藏。
    ⑥《中国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研究院工作报告》,中央研究院编印,1935年11月南京。
    ⑨《中央研究院三十年度工作成绩考察报告》,1942年11月,台湾《革命文献》第59辑。
    ⑩(16)(17)(18)朱家骅:《国立中央研究院简况》,1953年12月,台湾《革命文献》第59辑。
    (14)《国立中央研究院组织法》,1947年3月13日修正公布。
    (15)刘敬坤:《国立中央研究院》,《南京史志》1990年第1、2合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