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试论陈独秀的教育思想(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 徐嫩棠 参加讨论

第三,新教育方法是全身的,而非单独脑部的。陈独秀批评旧教育说:“中国教育大部分重在后脑的记忆,小部分重在前脑的思索。训练全身的教育,从来不大讲究。”[(26)]咿咿唔唔摇头摆脑的读书,走到人前,痴痴呆呆的歪着头、弓着背、勾着腰、斜着肩膀,面孔又黄又瘦,耳目手脚,无一件灵动中用。[(27)]有的甚至连吃饭穿衣走路的知识本领也没有。新教育则注重全身的训练,不单独注重脑部。既有体操发展全身的力量,又有图画和各种游戏,锻炼耳目手脚的活动能力,使受教育者智力和体力同时发育成长。陈独秀反对清淡教育,提倡实用科学教育。认为中国学校所教的无非是中国腐旧的经史文学,是死读几本外国文和理科教科书,算不得是现代教育。他主张“用科学方法从客观上潜心研究人事物质地的分析”他指出:“平常人不用说,就是习科学的人,只是书架上放了几本科学书,书房里书桌上很少陈设着化学约品或机械工具;无论什么学校里都是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的功课占了最大部分;出版界更是不用说了。”[(28)]陈独秀提议中国注重教育的人,此时有四件事要抓紧做,一是在出版界鼓吹科学思想;二是在普通学校里强迫矫正重文史轻理科的习惯;三是在高级学校里设立较高深的研究科学的机构;四是设立贩卖极普通的科学药品及工具,使人人得有研究科学之机会。
    四
    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以前的教育思想主要是提倡民主和科学,以个性解放、人格独立为核心。鼓吹中国教育“必须取法西洋”。五四运动后,他的教育思想转向了马克思主义,开始以唯物史观为教育思想的基础,他的教育观点发生了显着的进步。
    陈独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下,明确提出教育要面向社会,教育要为推动社会改造和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他认为新教育应当“是客观的,教育主义是社会的”。反对“教育是主观的,教育主义是个人的”[(29)]方针。他批评说,我国古代“纯粹的个人主义”之教育,不但是贵族的,而且是神秘的。一般着书立说的学者文人,务以藏之名山,传诸后世,造成个人名誉为目的,专以玄秘难解为高贵,通俗易懂为浅陋。现在某些学校门首高挂的“学校重地闲人免进”的牌子,正是承受了古代贵族教育的陋习,也是旧教育界实行闭关主义的表现,他认为这是必须要改革的。
    1921年1月2日,陈独秀在广州高等师范学校作的《新教育是什么?》的演说中,深刻地论述了新旧两种教育的区别。他指出,新旧教育的区别,既不是教育形式之不同,也不在于教材之新旧,而是两者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方法的根本不同。旧教育“是要受教育者依照教育者的理想,做成伟大的个人,为圣贤,为仙佛,为豪杰,为大学者。”[(30)]新教育“注重在改良社会,不专造成个人的伟大。”[(31)]陈独秀强调社会环境对人们的决定性影响。他说:“社会差不多是个人的模型,个人在社会里,方圆大小都随着模型变,所以我敢说,如果社会不善,而个人能够独善,乃是欺人的话”。[(32)]他指出,有许多学生,在学校读书时,品行很纯洁,志趣很高尚,很是一个有希望的青年,一旦出了学校,入了社会,马上就变成一个胸中无主意的人。社会里混久了,还会变成一个毫无希望的恶人。“这都是因为个人主义的教育把教育与社会分离,社会自社会,教育自教育,致使训练失去了效力”[(33)]。因此,教育改革的注重点在社会不在个人。
    陈独秀提出教育要为发展经济的需要服务。他认为旧教育严重脱离发展经济的实际需要,从而大大减少了教育的效力,减少了学术应用的效力,减少了文化普及的效力。结果把教育与社会分为两件事,学生在社会中成了一种特殊阶级,学校在社会中成了一种特殊事业。“农学生只知道读讲义,未曾种一亩地给农民看;工学生只知道在课堂上画图,未曾在机械上应用化学上供给实业界的需要;学生物的记了许多外国名词,见了本地的动植物茫然不解;学经济学的懂得一些理论,抄下一些外国经济的统计,对于本地的经济状况毫无所知”[(34)]。因此社会上一般人心目中学生和学校都是一种奢侈品,不是他们自己生活中所必须的东西。陈独秀认为,旧教育的这种弊病,社会和教育界都有来克服的责任。
    陈独秀提出办教育设专业都要从实际出发,坚持适合社会需要的原则。他认为“无论设立农工何项学校以及农工学校何种科目,都必须适应学校所在地社会的需要以及产业交通原料各种状况。”[(35)]他指出广东省办教育应该从广东各地的需要和实际情况来考虑。譬如广州附近丝织业兴盛,即应设立蚕桑学校;潮惠富于海产及渔业,即应设立水产学校;粤北地区盛产树木,即应设立林业学校。如果不考虑实际情况,把林业学校设在潮惠沿海地带,把水产学校建在粤北山区,那就违背了社会需要的原则,减少了学术应用的效力。
    陈独秀提倡发展平民教育,不断提高中国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反对少数人垄断受教育的权利,反对教育界的关门主义。他要求“学校倾向平民主义”,“人人应该受教育”。[(36)]他揭露说:“资本主义时代的教育是专为富家子弟而设,多数贫民是没有份的。”[(37)]他“希望教育界有由贵族到平民的趋势”。[(38)]打破贵族的神秘的旧教育习惯。他要求人们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认识普及教育的重大意义。“新教育对于一切学校的观念,都是为社会设立的,不仅仅为一部分学生设立的;自大学以至幼稚园,凡属图书馆、试验场、博物馆,都应该公开,使社会上人人都能亨用。”[(39)]并且,陈独秀还认为教育“是改造社会最重要的工具,而且为改造社会最后的唯一的工具。”[(40)]他说:“与其高谈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不如去做劳动者教育和解放的实际行动;与其空谈女子解放,不如切切实实谋女子的教育和职业。”[(41)]他自己很重视工人的教育,在广州办了不少工人学校,并说:“工人的知识比较缺乏,故求知识是今日工人一件很重大的事情,我想在广州设立许多劳动补习学校,令工人有求知识的地方。”[(42)]
    陈独秀提出了中国教育改革的三大纲领性的意见。(一),未成年教育是中国教育的基础,要分期普及幼儿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二),发展成年教育,即补习教育和社会教育,筹设编译局、宣讲员养成所、贫民教养院、劳动补习学校等;(三),专门教育要以工业教育为主。除高等专门学校及大学工科外,以设立甲种工业学校普及乙种工业学校为目的。陈独秀还指出,虽然未成年教育是中国教育的基础,而目前中国非重视成年教育不可,尤以社会教育为最要注意,使在短时间内改变一般人民的思想和知识程度,同时努力普及工业教育。陈独秀还提出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主张,反对办什么工业学校、农业学校,都是一块黑板、几支粉笔的做法,他提出,办工业学校要有工厂、办农业学校要有农场,并且他要求办学校要“附设工厂,实行学生半工半读。”[(43)]只有实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才能为国家造就一代新型人才。
    注释:
    (1)(2)(4)(5)(6)(7)(8)(9)(10)(12)(13)(14)(15)(18)(20)(21)(24)(27)(28)(32)(33)(35)(37)(43)陈独秀着:《独秀文存》安徽省人民出版社出版。第373页、106页、549页、297页、390页、14页、3页、15页、16页、17页、75页、18页、19页、709页、381页、108页、386页、109页、381页、382页、820页、280页、272页、792页。
    (3)(36)(38)(40)《独秀文存》第436页。
    (16)(17)《独秀文存》第20页。
    (19)(23)(39)《独秀文存》第383页。
    (22)(34)《独秀文存》第382页。
    (25)(26)《独秀文存》第387页。
    (29)(30)(31)《独秀文存》第378页。
    (6)(41)任建树着:《陈独秀传》上册第174页、第231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