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史评与史论的关系。这主要是指对史论自身的若干理论问题如史例、史论方法等进行探讨,即进行史学批评。通过对史学中的史论进行批评认识,既可以丰富史评的内容,又可以推动史论走向自觉与科学,明代史论研究也说明了这一点。研究中提出了史论的评价标准、史论方法、史论原则、史论体例等理论范畴,对史评与史论都有一定的价值。从史评方面讲,如史论不应以个人是非为是非而应尊重公论,史论受时代、社会以及史家个人观念的影响,史论的评价标准,史论的形式,史论须有所创新等问题,都属史学理论范畴。它同其他史学理论一样,是通过史学批评而获得的自觉的史学认识。反过来讲,这些自觉的史学认识必定成为史论实践中的一部分,并指导史论实践走向成熟。明代史论研究中提出了不少关于史论自身理论的问题,而且明代学者对此有分歧,这正说明了史论理论建设的必要,也反映了史论自觉化的历史潮流。我们应好好总结明代史论纷杂的经验与教训,客观地评价明代史论的得失。 (四)史论传统和史论创新的关系。前文所谈到的诸多史论的思想来源及其影响的研究,实际上是史论传统与创新的问题。史论传统与史论创新是相对而言的,前人的史论成果对后人来说是前进的基础,是传统;而后人对前人的史论既无法割弃又不能因袭照搬,这就要有创新。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反映的是史论的发展水平与趋向。史论传统与史论创新的关系,对明代史论研究而言是有所启示的。正如李贽的史论之所以成就卓异,是与前几代史家的探索无法分开一样,明代史论与前后几代史论的关系也包含着史论自身发展的内在趋势。明代史论中不乏卓越的见识,这既与明以前的史论积累有关,事实上它还成为明末清初历史思想实现飞跃的基础。只有经过有明一代史论的发展,明末清初才可能产生具有强烈历史批判精神的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著名学者,才可能产生被学者评价为具有总结性成就的史论著作--《读通鉴论》与《宋论》(注: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 北京出版社,1999年9月版。)。应该说, 明代史论研究在解释中国古代史论在明清之际的发展这一问题上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 上述四个理论问题是近五十年来明代史论研究中经常被讨论的主要问题,从史学史及史学理论的角度来看,明代史论当然不只是这些。概括地讲,明代史论研究涉及史料、史论发展史以及史论理论(或规律)三个层面,而每一层面都需要认真细致地深入探研。只有三方面工作都做到,尤其是理论认识完成后,明代史论研究的目的才能得以实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