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吴文化与《孙子兵法》散论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 徐同林 参加讨论

《孙子兵法》之所以辉煌无比,魅力永存,是因为它是包括吴文化在内的华夏诸文化的结晶。它植根于中原,萌芽于齐国,开花结果都在吴地。本文从《孙子兵法》成书年代、孙子与阖闾的君臣关系、及其文化特质等角度论述了吴文化对孙子及其兵法影响的可能性、必然性及其具体表现。认为《孙子兵法》之重智、崇美、尚文,实为精致优雅的吴文化熏染所致。SS吴文化/孙子兵法/影响
    作为我国古代第一部有系统的兵法,作为世界军事学著作中的最早珍品,《孙子兵法》的丰富内容和杰出成就正越来越为世人瞩目和珍重。方兴未艾的“孙子热”正说明了它的永恒魅力。随着对孙子兵法研究的日渐深入,引出了新的问题。为什么孙武能写出如此辉煌的著作,为什么该书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为什么这部理论著作显示了如此精美的语言风格?凡此种种就不能不涉及到吴文化与孙子及其兵法之关系的问题。鉴于学术界对此关注甚微,偏颇尚在,笔者不揣浅陋,略陈管见,聊作引玉之砖。
    一、吴文化对《孙子兵法》的影响
    《孙子兵法》之所以如此伟大辉煌,是因为它是包括吴文化在内华夏诸文化的结晶。如果说它植根于中原,萌芽于齐国,那它开花结果都是在吴国。
    孙武约生于齐景公十三年(公元前535),约卒于吴夫差十六年(公元前480)。18岁左右从齐国避乱奔吴,23岁向吴王进献兵法、演兵任将,52岁在伍员被吴王杀死之后退隐避居,修订兵法。不久忧郁而逝。他出身于贵族家庭,祖先封于陈,并世袭为君主,后一公子奔齐,任为卿大夫。所以,他从小就受到政治军事的熏陶,具有优越的学习环境和研究条件,能够广泛接触各种文化典籍,如古代军事典籍《军政》等。而且,他的曾祖父陈无宇和祖父孙书就是善于领兵作战的将领,并有本宗族的私属军队。《左传·昭公十九年》载:“秋,齐高发帅师伐莒,莒子奔纪彰,使孙书伐之。子占(孙书字)使师夜缒而登,登者六十人,缒绝。师鼓噪,城上之人亦噪。莒共公惧,启西门而出。七月丙子,齐师入纪。”可见他的祖先有勇有谋,能征善战。另外,齐国又是姜太公和管仲的故乡,他们都是历史上善于权谋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这些对孙子军事思想的孕育和形成都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对孙子军事思想体系的诞生、完善产生重大影响的当推吴地文化。因为孙子避乱投奔的是吴国,隐居耕读在吴郊,用他为将的是吴王。他在二十岁之前避乱奔吴,先在吴都郊外“隐于罗浮山之东”,与从楚国避难而来的伍子胥为邻。孙子在南国隐居山野,汲取南方文化之精气,静观待机,深思熟虑,终于融南北文化之精华,写出洋洋六千言的《孙子兵法》。随后,献吴王,获重用。在其后的一系列争霸战争中孙子辅佐吴王,“西破强楚,南服越人,北威齐晋”,取得了赫赫战果。经过数十年战争实践的考验,孙子在晚年对战争的实质和规律有了更全面、深入而准确的把握,因而对其早年之作作了修订和补充,使其内容更加完备、系统和精辟。[1]
    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书中对水战的论述中得到证实。《孙子兵法》多次论述南方的作战方法:“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行军篇》)这里的水上、斥泽显然是针对水网地区的。吴楚、吴越作战,不少是在水上进行或与之有关的。而吴越间一系列的水域作战,大多是孙子亲身经历的。如果没有这些丰富的军事实践难以精辟地阐发上述水域行军作战的原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