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创办时期困难重重,孙中山这次能够回广州建立政权,用廖仲恺在国民党中央干部会议的说法:是“各军逐陈(按:指陈炯明),请先生(按:指孙中山)仍回粤。”(注:《双清文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683页。)因此,政府受制于依附孙中山大元帅府的各军。廖仲恺当时担任大元帅府财政委员会主席委员,但从1923年初至1924年夏,“迄今两载,财政命令,不出署门,财厅五易长官也都束手无策。”(注:《双清文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723页。)廖仲恺在国民党的中央干部会议上曾经很有信心地说,依靠办军官学校,“一年之内,可以成两师真正党军。”(注:《双清文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604页。)但蒋介石却似乎不相信在广州这种险恶的环境下能弄出个什么名堂。军校筹办才10多天,蒋介石就以“环境恶劣,办事多遭掣肘”为由向孙中山提出辞呈。看来,蒋介石做梦也想象不到黄埔军校以后的发展。 当时,筹备处许多人是蒋介石邀请来的,准备散伙。(注:《黄埔军校史料》,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5月版,第31页。)但参加筹办工作的粤军第二师参谋长叶剑英等人,主张问问廖仲恺再说。廖仲恺来后,说明军校是一定要办的,筹备工作要照常进行。军校教务长王柏龄是蒋介石邀请来筹备处的,本来想离开,但经廖仲恺再三劝说,于几天后致电已回浙江奉化的蒋介石:“仲公力挽,现此事(按:指黄埔军校)非办不可。”(注:台北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编:《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史料专辑》,1984年版,第333页。)但蒋介石并没有返回黄埔之意。蒋走后,孙中山派廖仲恺任黄埔军校筹备委员长。廖仲恺一面进行筹备工作,一面致电浙江奉化蒋介石:“党事讵可因兄而败,已代告假半月。来沪之军官学生,请即就近考验,事竣即归。”(注:台北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编:《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史料专辑》,1984年版,第333页。)在孙中山、廖仲恺的一再催促下,蒋介石于军校开学前夕的1924年4月26日返回黄埔。5月5日,黄埔军校开学。孙中山5月3日任命蒋介石为校长,5月9日任命廖仲恺为驻军校国民党党代表,孙中山亲任军校总理。纵观黄埔军校开办的过程,廖仲恺是真正的筹建者,蒋介石也称廖仲恺“襄助总理,手创本校。”(注:《蒋介石祭廖仲恺文》,载《廖仲恺先生哀思录》,广州,1925年印。) 据周恩来回忆,第一期黄埔军校有600多学生,大部分是我党从各省秘密活动来的左倾青年,其中党团员五六十人,占学生的1/10。(注:《黄埔军校史料》,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5月版,第60页。)但许多高级教官,如王柏龄、何应钦等,是蒋介石邀请来的。苏联顾问鲍罗廷和巴甫洛夫将军等,也经常参与指导黄埔军校的工作。中共党员包惠僧、周恩来先后担任军校的政治部主任。 廖仲恺曾在黄埔军校的演讲中说:“俄国的军事学校,军事政治是并行的,而且是并重的。偏重于军事,是不可以的,偏重于政治而轻于军事,亦是不可以的。”“现在我们这个军官学校,关于训练方面与他们的军官学校是相同的。”(注:《双清文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85页。) 蒋介石1924年6月对黄埔学生的讲话中,也说俄共产党员“个个肯负责任、守纪律,始终努力奋斗,视死如归”,“俄国共产党员只愿为国家,为群众谋幸福,”“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以主义为前提,都以精诚来团结。”(注:《蒋介石生平》,吉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81页。)这说明蒋介石在黄埔军校初期还是执行了孙中山关于“以俄为师”的建军思想的。 三 国民党“一大”闭幕不久,1924年3月13日,香港《华字日报》发表了《孙政府进行共产之趋势--共产政府期三个月成立》的长篇报道。由3月14日至22日,又分7次刊出《国民党反共派聚讼之悬案》的特长文章。文章说国民党“24名中央委员,已有14人系属共产党或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广州共产首领廖仲恺,有东山洋楼约值2万余金。”(注:《廖仲恺年谱》,湖南出版社1991年版,第305页。)这说明廖仲恺已成为国共合作的关键人物。 1924年8月9日,当商团购买的大批枪械运抵广州时,孙中山即下令黄埔军校校长,广州长洲要塞司令蒋介石率军舰将其扣留。同时廖仲恺奉孙中山命,以广东省省长名义发布了《扣留商团枪械布告》,《禁止商团成立联防总部令》。以后,廖仲恺又发出了《劝告商民切勿罢市布告》和《通缉陈廉伯陈恭受电》。(注:《双清文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750页。)中共广东区委负责人周恩来也在《向导周报》上发表文章严厉遣责商团。(注:见《向导周报》合订本,第92页。) 但在商团的胁迫下,广州市及广东省有100多个城镇罢市。商团且策划更大的暴动,到处张贴标语攻击孙中山、廖仲恺,有的写着“假三民行真共产,教猱升木鲍将军(按:指鲍罗廷)。”当时,投身于革命政府旗帜下的滇军范石生、廖行超等部没有执行革命政府的命令。廖仲恺于8月底写信给滇军师长廖行超,力促他出兵镇压商团,廖仲恺称商团“刁顽已极。若不制止,必至酿成大祸。似此今日之事,不能不以快刀断麻之法处之。否则滋蔓难图矣。”(注:《双清文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681页、697页。) 当广东革命政府准备动员各方力量镇压商团叛乱时,滇军军长范石生、师长廖行超且以武力助迫革命政府,接受对商团有利的调停条件。由于受到军阀的巨大压力,国民党内的胡汉民等人,也主张与商团妥协。廖仲恺被迫向孙中山辞去广东省长职务。孙中山委任主张调停的胡汉民接任广东省长。 9月25日,蒋介石对黄埔军校师生作政治演讲,严厉谴责商团和滇军军长范石生等军阀。(注:《蒋介石生平》,第86页。) 1924年10月10日广州的工农群众团体在广州集会,中共广东区委负责人周恩来在会上讲话说:“我们不要以为反革命派的势力很大,反革命的气焰日涨,我们只要下我们团结的决心,我们有工人可以武装,有农民可以自卫,有士兵可以做先驱。”(注:《中国大革命史》,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511页。)会后工农群众举行游行,遭到商团军的枪击,接着商团军在广州市内布置军队步哨,准备勾结陈炯明军夺回广州。 这时,中国共产党力主坚决镇压商团,孙中山也电令成立由许崇智、廖仲恺、汪精卫、蒋介石、谭平山组成的革命委员会,孙中山亲自担任会长。12月,孙中山从韶关电令广东省长胡汉民将全权托付于革命委员会。15日,廖仲恺等向范石生、廖行超等部军队进行说服,要求他们守中立,由革命政府派粤军等部镇压商团,这时范、廖也恐怕所占地盘被商团和陈炯明军夺去,表示同意政府决定。15日,革命委员会下令进攻商团,商团叛乱在几个小时内即被平定。在广州商团事件中,廖仲恺是力主坚决镇压商团的。 从1923年初孙中山到广州重建革命政权,到1924年10月平定商团叛乱,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孙中山和廖仲恺由于得到共产党人的支持,排除各种干扰,保卫了广州革命根据地,为以后国民革命军的两次东征、平定刘杨、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条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