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学会与五四精神
五四时期是人才辈出、百舸争流的时期,也是各种思想流派碰撞激荡、百家争鸣的时期。在五四时期众多的社团中,少年中国学会(简称“少中”)人数最多、存在时间最长、人员分布最广、国内外分会最多、思想交锋最为激烈、分化也最明显,对中国政党历史的影响也最广泛深刻。“少中”由王光祈、李大钊、周太玄、曾琦、陈淯、张梦九、雷宝菁七人发起于1918年7月1日,正式成立于1919年7月1日,1925年底停止活动,先后发展会员112人。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十月革命影响的加深,在如何创造“少年中国”问题上会员发生分歧,有人选择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道路,有人选择国家主义和西方议会民主道路,有人则主张学术、教育、科技或实业救国。学会最终分化为三派:一派由爱国主义者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发起、组织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他们是李大钊、毛泽东、邓中夏、恽代英、赵世炎、高君宇、张闻天、杨贤江、黄日葵、沈泽民、候绍裘、张申府、刘仁静等,一派由爱国主义者转变为国家主义派,他们是曾琦、李璜、左舜生、陈启天、余家菊、张梦九、何鲁之、彭云生、曹刍、刘泗英等,发起、组织或参加了中国青年党;王光祈、周太玄、李劼人、宗白华、许德珩、周炳琳、田汉、郑伯奇、方东美、杨钟键、谢循初、朱自清、卢作孚、舒新城、魏时珍、赵叔愚、康白情等则坚持社会活动,超然于党派之外,专心致志于学术研究或教育事业,走上了科学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的道路,并在各自所从事的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其中不少人成为20世纪中国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的开创人和奠基者。从这一名单可以看出,“少中”几乎集中了五四时期遍布全国的优秀青年,其历史及精神,具体生动地反映了五四时期中国青年思想和政治活动。在跨世纪的今天,研究分析“少中”的特点,对于更深刻地认识20世纪的中国政党,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爱国、进步、科学、民主的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本科学的精神”,科学与民主并重 “少中”的特点之一是高举科学的大旗。在学会发起时,即规定“以振作少年精神,研究真实学术,发展社会事业,转移末世风气为宗旨”(注:“本会通告”《少年中国》一卷一期。)。正式成立时,由李大钊、王光祈、曾琦提议,修改为“本科学的精神,为社会的活动,以创造少年中国”(注:“本会通告”《少年中国》一卷一期。)。学会宗旨词句简洁,特点鲜明,含义深刻,令人一目了然。 “本科学的精神”,首先表现在学会以科学的态度发展组织,吸纳会员。学会规定了“奋斗、实践、坚韧、俭朴”的八字信条,规定严格的组织发展程序和会员的资格条件。第一,发展对象必须是拥护和参加新文化运动、从事或预备从事教育文化实业,有志于改造中国社会的青年学子。“凡会员必须选择”文、理、工、农、医、商、政治、法律、经济“各科之一种研究之”,有品行而能著述,参加学会方能以“道义相规,学术相问”。第二,入会者必须具备:纯洁,“凡是思想龌龊、行为卑鄙之人,不适合本会所谓纯洁标准”;奋斗,“凡能奋斗之人,无论其为学术或事业,将来皆必有成就,故本会取人以奋斗为标准”;“对本会表示充分同情”(注:“本会征求会员之标准”《少年中国学会周年纪念册》,1920年。)。第三,具备以上条件者,再须经半年左右的考察,有会员5人介绍,经过评议部认可,方可入会。 正是由于坚持严格的标准和程序,才使学会能在五四运动前后两年多的时间里,几乎集中了全国的优秀青年,形成了一个“网罗天下人才”的团体。它的会员遍布国内外。总会设在北京,南京、成都、法国巴黎设立分会。在湖北、湖南、山东、山西、福建、安徽、辽宁、陕西、上海、杭州、天津、广州等省市都有会员。国外在法国的会员最多,德国、英国、美国、日本、南洋等地也有会员。 “本科学的精神,”还表现在学会的组织方式遵循科学与民主并重的原则。1920年,曾有会员提议把学会宗旨中“本科学的精神”修改为“本科学和民治的精神”,(注:“少年中国学会规约修正案”《少年中国》三卷二期。)但是绝大多数会员以为原表述包含“民主”之意,亦简明凝练。这一特点充分体现在组织机构上,“既无会长、理事名目,又不似各种团体有所谓首领、党魁,指挥党员为种种的活动”(注:“少年中国学会之精神及其进行计划”《少年中国》一卷六期。),而仅设立了执行、评议、编辑三个部负责日常工作。它并不是纲纪严明,组织严密,服从某一领袖的团体。这种组织方式,既有利于兼容并包各种思想和流派,又有利于会员发挥各自的才能和创造性,成就各自的事业。 “本科学的精神”,更表现在以民主科学精神开展会务活动。由于会员遍布世界各地,因而它的视野开阔。学会编辑出版《少年中国》和《少年世界》两种月刊。《少年中国》“注重文化运动,阐发学理,纯粹科学”;《少年世界》“注重实际调查,叙述事实,应用科学”。“要把中国人村落的眼光,改变方向直射到世界上去”。“我们以为改造中国--即是改造世界的一部分--应有三种的步骤:第一步,本科学的精神,研究现代思潮,使中国人对于现代思潮的趋势,有一个明确的观念。第二步,详细记载由现代思潮演成的事实,给中国人一种更深的刺激。第三步,根据思潮和事实的趋势,草一个具体的改造中国的方案。”“‘少年中国’月刊是做的第一步工夫。‘少年世界’月刊便是要做这第二步工夫。这第三步工夫要让中国全体青年去做”(注:“为什么发行这本月刊”《少年世界》一卷一期。)。此外,在学会成立前,还出版了四期《少年中国学会会务报告》,编辑出版了几十本少年中国学会丛书。学会在开展会务方面步骤严谨,立意深刻,目标远大。 “本科学的精神”,还表现在许多会员在加入学会后经受了锻炼,选择了献身于科学研究的人生道路。会员曾就青年的理想、人生观、世界观和社会问题的许多方面展开过研究和讨论,《少年中国》出版有妇女、宗教、诗学研究、新唯实主义、法兰西、相对论等问题的专号,传播了各种思想学说和科学知识,拓展了人们的视野。爱因斯坦及其相对论,就是魏时珍(嗣銮)和王光祈在《少年中国》月刊上第一次介绍到中国来的。周太玄对于生物学的研究和介绍,魏时珍“关于分量论数学基础”的论文,杨钟键关于地质学古生物学的论文,王崇植在机电工程方面的介绍和研究等,对于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起了奠基的作用。田汉的戏剧,李劼人的小说,朱自清的诗和散文,宗白华的美学和哲学论文,王光祈关于德国和欧洲音乐的介绍,方东美的哲学研究,谢循初的心理学,更是由此开始了他们创作和学术生涯。他们中间很多人的名字同这些学科在近代中国的形成和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么多优秀人才的出现,是同学会宽容的自由学术气氛,允许各种爱好、兴趣、意见倾向、风格的存在,鼓励争辩和讨论的兼容并包的民主精神分不开的。 “少中”虽最终分化为三个部分和政治上截然对立的两个党派,但是发起时,却源于“创造少年中国”这一大家共同的心愿和目的。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