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历史作用新探(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贵州社会科学》 郑志廷 参加讨论


    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不仅是战胜蒋介石的基本条件之一,还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从传统保守的封建社会向改革开放的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中,不铲除封建制度,就难以更新生产方式、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世界上还没有一个民族和国家能跳过封建土地制度的变革而能发展工业现代化的。综观世界上的先进资本主义国家无不根据其国情采取变革封建制度的措施。在英国,进行过圈地运动,为农业资本主义开创活动领域,为现代化的发展提供劳动力和国内市场。在法国,资产阶级“用真正革命的手段摧毁过时的封建制度,使全国过渡到更高的生产方式,过渡到自由的农民占有制。”(注:《列宁选集》第3卷,第166页。)美国、普鲁士亦采取过相应的变革。尽管各国变革封建制度的方式不尽相同,但都主要是由资产阶级来完成的。在中国,直到近现代,资产阶级仍无力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因此,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现工业化,历史性地落到了无产阶级肩上。这就是中国的特殊国情。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在为振兴中华民族、实现工业化而不懈努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主要进行解放生产力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同时,已开始探索发展生产力、振兴民族工业的问题。土地革命时期,在各革命根据地曾兴办近代工业,比如建立炼铁厂、军工厂等,仅中央苏区就有规模较大的军需工厂33座(注:人大:《中国近代经济史》下册,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81页)。在红军实行战略转移时,还历尽千辛万苦,把工厂的车床、回转机、提净机、铸模机等从南方根据地运到陕北,在那里建立了近代工厂。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根据地进行了一系列经济建设活动,公营工业就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边区工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了发展工业对于革命战争和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抗日战争中后期,党和毛泽东已对中国工业化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并基本产生了实现中国工业化的构想。毛泽东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目标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建立资产阶级国家。同时指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是工厂”,“是机器”。“我们共产党人的任务不但为新民主主义国家而奋斗,而且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如果我们永远不能获得机器,我们就永远不能胜利,我们就要灭亡”(注:《毛泽东书信选集》第38-239页。)。为此, 毛泽东号召全党“学习使中国工业化的各种技术知识”。针对当时重视军事工作、轻视经济工作的倾向,毛泽东强调指出,“对于经济工作,尤其是工业,我们还不大懂,可是这一门又是决定一切的,是决定军事、政治、文化、思想、道德宗教这一切东西的。是决定社会变化的。因此所有共产党员都应该学习经济工作。”这实际上已提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是工业和发展生产力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的思想。正是在这种思想理论的指导下,解放战争时期大规模的土地改革不能不具有为工业化扫清障碍的内涵,不能不具有由传统农业向工业国转变的意义。
    从党的土地改革史来看,它是在中国共产党工业化构想形成之后,首次宣布废除封建半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它不仅是为保证解放战争胜利的需要,而且也是共产党人推进中国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步骤。在解放区广阔的范围内进行土地改革,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的一次翻天覆地的社会大变革。它从根本上废除了在中国土地上盘根错节的封建制度的根基,使长期遭受地主阶级残酷压迫的农民翻身作了主人。使他们获得了主要的生产手段--土地,从而使他们免于将生产的大部分以地租的形式,供给地主作不生产的消耗,而用于扩大再生产。同时,他们的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努力改良耕种技术、改良土壤,进一步组织劳动互助,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力。这一变革使解放区农村走向经济富裕、文化发达的新社会,同时为工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原料,开拓了更广阔的市场,创造了中国工业化的前提条件。
    综上所述,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不仅是人民军队力量的源泉和战胜蒋介石的基本条件之一,而且又是中国由传统农业向工业文明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