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德珩,原名许础,1890年10月17日生,江西九江县人。6 岁进家馆读书。1907年考入九江中学堂,参加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他投笔从戎,任九江都督府秘书。1913年随李烈钧参加湖口起义,讨伐袁世凯。起义失败后避走上海,入中国公学。1915年夏,考入北京大学英文学门(系),次年转入国文学门(系)。许德珩进北大以后,很快地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受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影响很深,与他们结成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在五四爱国运动中,许德珩是积极分子。他是五四运动宣言即《北京学生界宣言》的起草者,又是五四示威游行时被捕的32名学生之一,后来又被北京学联派往天津、南京、上海等地发动学生运动。 1920年1月,许德珩赴法勤工俭学,还到英国、德国学习。1927 年2月,他旅欧回国。先后在广州中山大学、武汉大学、上海大陆大学、暨南大学、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等校担任教授,主讲《社会学》、《社会主义史》等课程,宣传马克思主义。 九一八事变后,许德珩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斗争。他在北大、师大等处讲演,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抨击南京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为此,1932年12月,北平宪兵三团将他关进监狱。经蔡元培和宋庆龄、杨杏佛及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营救才获释。 1944年底,在重庆的科技界、教育界、文化界人士许德珩夫妇、梁希、褚辅成、涂长望、黄国璋、潘菽等一、二十位科学家,由于对时局焦虑,经常相聚交谈,讨论民主与抗战问题。他们主张“团结、民主、抗战”,继承五四民主与科学的传统,为实现民主和发展科学而奋斗,遂定名为民主科学座谈会,并定期举行。 1945年9月3日,是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举国上下,普天同庆。民主科学座谈会的科技界、教育界、文化界人士许德珩夫妇、黄国璋、潘菽、褚辅成、税西恒、周君实、梁希、金善宝、涂长望、于锋、黎锦熙、张雪岩、叶鼎彝等在重庆青年举行了庆祝胜利座谈会。座谈会上,“有人提议:今天是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日本向盟国签订降书的日子,意义重大,千载难逢。民主科学座谈会这个名称政治意义不强,应当改一个政治意义比较强的名称。经过大家研究,会上一致同意,改名为九三座谈会。后来又成立了九三学会筹备会。”〔1〕 1946年1月8日,许德珩和褚辅成、税西恒邀请重庆学术界人士20多人举行九三座谈会。一致认为:政治协商会议必须完全公开,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会议决定许德珩和褚辅成、张西曼等筹组九三学社,声援出席政协会议各代表,完成他们所负的历史任务。在政协会议期间,九三学社筹备会发表了《对政治协商会议之意见》,主张开放政权和民主与自由权利等十大问题,并发表在1946年1月18日重庆各报。 经过斗争,政协会议通过了五项决议,在不同程度上有利于人民而不利于国民党反动统治。重庆各界人士非常振奋。他们多次举行讲演会和庆祝会等,但国民党派出特务捣乱,终于演出了沧白堂事件和校场口血案。许德珩闻讯后,即去慰问被打伤的郭沫若、李公朴、施复亮等。4月1日,蒋介石公然撕毁东北停战协议和推翻政协议案。4月8日,九三学社发表对东北问题的书面意见,主张“东北政权自应由东北人民用民主方式,自行决定。”〔2〕 1946年5月4日,九三学社假重庆青年会大厦举行成立大会。褚辅成致开会词后,许德珩报告筹备经过,税西恒报告社费收支帐目。大会发言之后,通过了社章缘起、成立宣言、基本主张、对时局主张及致美国会电文。会议最后选举潘菽、张雪岩、褚辅成、许德珩、税西恒、黄国璋等16人为理事,梁希、卢于道、刘及辰、黎锦熙等为监事。5月12日,九三学社召开理事第一次联席会议,许德珩和褚辅成、税西恒、藩菽、张雪岩等被推为常务理事,梁希、卢于道等被推为常务监事。会议决定设总社于京沪区,设分社于重庆、武汉、成都、昆明、香港、广州、北平、天津等地。会议要求立即停止东北及其他各地内战,取消党化教育,停止党团及党团学校经费开支,切实采取彻底改善全国一切公私立小中大学教职员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之有效办法。会议还部署了当即开展的具体工作,如反对美蒋挑起国共战争等。 九三学社成立以后,许德珩于5月14日由重庆飞抵北平。 在北京饭店晤见了徐冰,决定应聘担任北京大学教授,夫人劳君展仍留重庆任女子师范学院院长。接着,他去了一趟南京和上海。九三学社上海分社为他举行了欢迎会。6月18日,他返回重庆。6月23日,南京发生“下关惨案”,马叙伦等10位民主人士被国民党特务打伤。九三学社立即为此举行会议,对时局和马叙伦等被殴打的事件发表声明,刊登在重庆《新华日报》等各报纸。并于6月27日向受伤诸先生发出慰问电, 电文说:“此次诸先生为呼吁和平或采访新闻,竟遭凶殴,实堪愤慨,尚望加意调养,早复健康,继续为和平运动努力奋斗,本社同人誓作后盾。特电奉慰,诸命鉴察。”〔3〕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