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柏杨曾在防空洞中巧遇蒋介石 发现其镇定如恒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参加讨论

2008年,作家柏杨去世。五年之后,其长子郭本城开始写作《背影———我的父亲柏杨》。本书详述了柏杨幼年被后母凌虐、少年失学、战乱从军、冒名读书、远渡台湾以及十年小说、十年杂文、十年牢狱、十年著史的人生经历,重温了父亲的苦难、斗志和皇皇两千万字的创作历程。郭本城,1954年生于台北市,从事文艺创作与实业贸易活动。因为父母离异,曾经对柏杨有过诸多疏离和误解,本书也是作者走进父亲内心世界的一次心灵旅程。
    防空洞中巧遇蒋介石
    就在父亲到重庆的那年6月,恰巧碰上了大隧道惨案。这大隧道是指重庆山脊唯一的一条防空壕洞,几乎是把山掏空,从西方的入口到东方的出口有好几公里,每隔一段距离开一个洞口,供民众进出。惨案发生的那天,日本飞机一早就来轰炸,全城都在震动。当时的中国,面对日本人野蛮的屠杀和疯狂的轰炸,根本没有防御的能力,日机只须保持一架飞机在上空盘旋,就足以让山城变成死城。
    这是1941年的6月5日,日机突然又夜袭重庆,缺少准备的市民闻警后仓皇涌向就近的防空壕洞。父亲回忆说:“当晚,较场口这段仅可容纳五千人的隧道,顿时蜂拥挤入上万人。”
    这次空袭,日军出动二十四架飞机分三批轮番轰炸,在这长达五个小时之久的“疲劳空袭”下,由于隧道内避难人数超过容量,里面又潮又湿,空气难以流通,避难的人拥挤不堪,干渴饥饿加上氧气不足,到了午夜时分民众开始发出呼号,可是把守洞口的士兵却都不予理会。每一个洞口又都放下栅栏,防止民众闯出乱跑而引起日机攻击。
    就这样煎熬到解除警报之后,人们劈开栅栏,看到里面的尸体重重叠叠地已经堆到了洞顶,而隧道深处的人大都窒息而亡,其状惨不忍睹。
    官方公布有二千五百名民众窒息,但通常官方数字保证不实。这个震惊中外的“较场口大隧道惨案”,也是中国防空史上一个最大的耻辱,事后卫戍司令刘峙遭到免职。父亲说:“刘峙是国民党政权有名的饭桶将军兼捞钱将军,但依照传统的官场文化,他不久必定升官。”果然,1948年5月,蒋中正高升刘峙为徐州“剿总”总司令,结果在淮海战役全军覆没。
    1954年,刘峙在台受聘为“总统府国策顾问”,1971年病逝于台湾。而刘峙的曾外孙女刘洁女士,却是在“美国将军摇篮”之称的西点军校,以第一名的优越成绩毕业,这是近年来首位获此殊荣的华裔女性,相较之下,华人之光令人钦佩。
    父亲的回忆,都是令人伤心和悲痛的往事,但是他也有荣耀的经历,就是曾和蒋中正躲在同一个防空壕里。有一天上午,警报突鸣,中央训练团的所有团员,都被带进一个庞大的隧道中躲避空袭,这个防空壕洞应该有几十个足球场那么大,三面是天然岩石,侧面开向山谷。当大家坐定之后,蒋中正在护卫之下也走了进来,坐在一张藤椅上,卫士们四周站立。没多久轰炸开始,大家都听见远远的重庆市区轰轰的爆炸巨响。
    父亲回忆说:“我仔细地观察领袖,发现他镇定如恒。忽然,我突发奇想,如果这次把他炸死,历史上不知怎么描述这一幕?又怎么描述我们这些陪死的无名小卒?”
    那个时代,最高领袖的权势,是大到没有极限的,蒋中正把他的签名照片送给中央训练团的每一位学员,这张身着戎装、威严英挺的人像,使人动容。当时能有这张照片,不但是无上的光荣,还能把照片当作护身符避邪。
    蒋中正会亲自校阅、一一点名,还注视打量学员的脸庞、身躯,一两秒之后又微微点头,在名册上打一个勾。这种点名方式比赠送相片更能产生预期效果。有的学员喜不自胜地喃喃自语:“点名之后,领袖对我有了印象。”然而,父亲接着说:“放心吧!领袖对你不会有印象的,点名是叫你对领袖有印象。”大家听了这话都愣住了。父亲自己也警觉又失言了,赶紧低下头,立志不再多话。他只是想一语点破那位同学的冥顽,全没想到它的危险性。
    显然,这次并没有让父亲记取教训,后来遇事,不但不吐不快,甚至还用笔写出来,让自己铁证如山、罪证确凿。
    


    柏杨抱着长子郭本城
    柏杨婚变与笔名由来
    1958年冬天,父亲参加“救国团”在风光明媚的日月潭举办的青年文史年会,这是一个以大专学生为主的冬令营,以团结自强教育为主,包括品德教育、生涯规划、文史交流等。就在这次年会的活动中,他认识了不该认识的人,也追求这不该追求的人———静宜英语专科学校的学生
    倪明华,种下了日后“妻离子散”的因子。
    倪明华的双亲强烈地反对,除了向成功大学警告,还发电报给蒋经国先生,指控他的部下利用职权勾引他们的女儿,要求严办。许多长官、好友都劝告说:“拿
    得起、放得下,才是大丈夫。”“前途重要,怎么可以这么胡闹!”当时,父亲已经完全灭顶在爱情的漩涡里,不爱江山爱美人,对任何的劝阻都听不进去,对任何后果也都弃之不顾,他不顾任何强硬激烈的反对和阻挠,坚持跟倪明华交往。
    父亲的个性耿直,平常就树立了不少敌人,现在,更成为大家攻击的箭靶。
    父亲怎么也想不到,这个绯闻事件,以及足以置他于死地的“被俘”传言,星火燎原、愈演愈烈,使他完全被孤立。
    蒋经国叫李焕转达他最后一次的警告:“主任说:郭衣洞不是被俘过吗?他如果再继续闹事,我就叫调查局调查这件事。”我想父亲并不是无知,也不是那么单纯跟白纸一样,而是让爱情淹没而窒息。他自认与共产党相关的事情是问心无愧的,所以,他居然回答说:“调查就调查,我根本没被俘过。”李焕沉默了一会儿,说:“好吧!你辞职吧!”当时父亲已经四十岁了,虽然历经诸多灾难、艰辛和坎坷,却不知道“调查”的恐怖含意。直到十年之后,他被逮捕,才发现一旦被“调查”,即便是以皇太子之尊,也会被“调查”出叛国的罪行。
    父亲回忆说:“虽然蒋经国当时已经十分不耐,但他却不为已甚,并没有实际下令调查,而李焕先生,以他当时的影响力,如果不包容担当我的荒唐,蒋经国一定会被激怒并付诸行动,而发生在十年之后的逮捕事件,将提前十年发生,这才是我最大的悲惨。”于是,只有辞职,恢复当年的孤独。其实他并不孤独,只是他没有选择回到拥有贤妻和两个可爱儿子的家庭,他选择了不该选择的抛妻弃子的不归路,去追求他的新欢。
    父亲的倔强让他不愿回头。现实人生常有这样的例子,大多数的人一错再错而万劫不复,也有少数的人坚持在错误中,却也柳暗花明。这是执着,或是冥顽不化?一切都等到盖棺才能论定。
    1959年我刚满五岁,弟弟还牙牙学语,双亲的婚姻维持不到六年,就此画下句点。父亲对离婚的说法是:“两个人的个性发生严重冲突,我第一次证实,性格决定命运的真理,这是一个错误的婚姻。”他说跟我们的母亲是错误的婚姻。
    回顾1939年,在河南的老家辉县,父亲跟大陆元配艾绍荷的第一次婚姻,他也认为:“假设人生能够重来一遍的话,我绝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而这次婚姻,带给我终身的歉疚。”他自认绝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并且自觉惭愧与懊恼对礼教的顺从。所以在整整二十年后,他对礼教不再顺从,而且他也不再感到终身的歉疚。只是当他再度犯了同样的错误后,受到惩罚的,却是我的母亲,和他的两个无辜稚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