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这一说法不容怀疑(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 何绍波 参加讨论

二、袁世凯是不折不扣的“窃国大盗”
    1.时势造“英雄”各省光复后,清朝大势已去,但形势发展方向仍很难预料。因为当时社会的混乱局面是有目共睹的,帝国主义列强也更加虎视眈眈。面对南北对峙局面,由谁来从头收拾呢?是将革命向前推进,迅速结束清朝的反动统治;还是尽快地将南方的革命烈火扑灭,恢复反动的专制统治呢?清政府、南方革命政权中的重要人物都多少作了一点尝试,但都很难成功。环顾海内,此时似乎只有袁世凯才是最佳人选。
    此时的袁世凯重兵在握,他所一手培植和始终暗中控制的北洋军队是无人可以匹敌的,因为它本身就是清政府的依靠力量,而南方政权军队纯属乌合之众(尤其是革命党人的力量)。可以这样说,当时只有袁世凯具有“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力量。他也因此成为南北双方争相利用的抢手货。如前文所述,南方许其以临时大总统职位促其早日“反正”,结束清朝反动统治(完全交出了底牌);清廷则不得不屡次为其加官晋爵,以至使自己的命运完全捏在袁的手中,为其彻底出卖自己创造了最为充分的条件。这个千载难逢,或者说是古今中外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机遇”出现在袁世凯的面前,何去何从任由自便。
    2.袁世凯两面三刀,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拥兵自重,并不等于处理任何事情时都能游刃有余。能使自己成为南北方争相拉拢的人物也不是从一开始就有确定了的。为此,袁世凯为了达到他的卑鄙目的,还是很费了一番苦心的。
    他对自己的清朝主子忠心不足,异心有加。武昌起义爆发,冯国璋随同荫昌南下路过彰德拜见袁,袁吩咐他不必急于作战进军,而应“慢慢走,等等看。”
    10月14日,清廷任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兼办剿匪事宜,他并不马上答应,反而提出六项要求,分别取悦于立宪人物、革命党、南方旧官僚,更主要是为自己争取更大的权利。
    清廷于10月27日又任命他为钦差大臣、部分答应了他的条件,他仍不出来。
    又经过一番讨价还价,11月13日,袁世凯就任内阁总理大臣,并借机辞退所有的满族亲贵,总算答应出兵南下了。出兵后,他的“战略意图”非常明确:既要打倒革命政权,也要打倒清政府,最后把权势集中到自己手中。但要达到这个目的也不容易,分寸并不太好把握。如果很快地就把革命党镇压下去,清廷还是有力量铲除他的,也许就象武昌起义没有发生过一样;过早地结束清政权,不要说从南方捞不到什么好处,或许革命党人还要把他当成新的革命对象。因此,在没有确实弄清两方面意图、没有掌握全部主动权之前,他做了一系列尝试。最突出的就是武汉战争。
    11月1日,袁南下督师当日,冯国璋攻占了汉口。 袁切凯立即命令停止前进,派自己的亲信分别试探黎元洪和黄兴的态度,想以此触动革命党人开出价码。在武汉军政府拒绝了袁的君主立宪主张后,袁看到还需要进一步威胁革命党,便命令冯国璋于11月27日攻占了汉阳,威胁武昌。此时,黄兴出走,黎元洪避而不出。但袁世凯又“手下留情”了,再次提出议和。
    这时,帝国主义发挥了特殊的“作用”。一出由列强导演、由袁世凯出面、立宪派推波助澜的“南北议和”的“文明戏”〔23〕就此开场。
    在南北议和过程中,袁对南方革命力量进行赤裸裸的武力威胁。当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袁指使自己的部将冯国璋、段祺瑞等四十八名将领发出“誓死抵抗”的叫嚣,加之帝国主义的干涉,最后双方议定:革命党人同意让出政府,袁则同意宣布赞成“共和”,并逼清帝退位。
    1月26日, 就是袁世凯指使汪精卫利用彭家珍炸死满清贵族少壮派领袖良弼的当天,曾在二十三天前通电反对共和的原班人马(冯国璋除外)联名奏请皇帝确定共和政体。这样,袁世凯利用同样的手段、同样的一伙人(也是他的根基)达到了同时压制南北双方的目的(当然,具体过程也是极为复杂的,本文仅举此一例)。
    2月12日,清帝退位:2月13日,袁声明赞成“共和”,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呈;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布就任临时大总统;4月1日, 孙中山正式解职;4月5日,参议院宣布迁都北京……
    至此,袁世凯实现了他对各方政治力量的胜利。他是怎样完成的,性质如何,是再明白不过的了。
    注释:
    〔1〕郭世佑:《辛亥革命的历史条件与历史结局再认识》, 载《清史研究》,1995年3期。
    〔2〕基本词义解释见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版。
    〔3〕《孙中山全集》,第一卷,第576页。
    〔4〕《孙中山全集》,第二卷,第23页。
    〔5〕1911年11月13日美国《纽约时报》,转引自1981年9月24日《参考消息》第4版。
    〔6〕《胡汉民自传》,第60页。
    〔7〕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一册,第114、95页。
    〔8〕王兴业:《孙中山对袁世凯的认识过程》, 《学术界》(合肥),1988年第3期。
    〔9〕《孙中山选集》(上),第98页。
    〔10〕胡汉民:《朱执信别记》,《建国月刊》,第一卷,第六期以及《胡汉民自传》,《革命文献》第三辑,总第426页。
    〔11〕《黄兴致袁世凯书》,《近代史资料》,1954年第1期。
    〔12〕李书城:《辛亥前后黄克强先生的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回忆录》第一集,第200页。
    〔13〕《黄兴致袁世凯电》,1912年2月24日, 湖南社会科学院编:《黄兴集》,第133页。
    〔14〕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室编《三民主义历史文献选编》,第124页。
    〔15〕吴玉章、李书城的回忆录,见《辛亥革命回忆录》,第一集,第118、200页。
    〔16〕张国淦:《辛亥革命史料》,龙门联合书局,1958年版,第115页。
    〔17〕张孝若:《南通张继直先生传记》,中华书局1931年版,第146页。
    〔18〕《张季子九录·政闻录》,卷四,第1页。
    〔19〕《张謇日记》,第24册;及见张国淦:《辛亥革命史料》,第292页;《辛亥革命江苏地区史料》,第60页。
    〔20〕《赵凤昌藏札》第36函,第109页。
    〔21〕朱尔典的报告,转引自胡绳:《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第129页。
    〔22〕《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八),第508页。
    〔23〕《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497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