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构筑文化交流桥梁 奠基世界史学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 段启增 参加讨论

张芝联教授学贯中西,多闻博识。他出身于浙江鄞县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张寿镛是著名教育家、藏书家,其最大贡献是创办了私立光华大学,编刻《四明丛书》。张芝联自幼在家塾读儒家经典、古文诗词,先后就读于北京燕京大学、上海光华大学、美国耶鲁大学、英国牛津大学,深入研修和广泛涉猎中外历史、文学思想史,深受人文主义思潮影响。
    在大学读书期间,张芝联受业于张歆海、吕思勉、张尔田、洪业等文史鸿儒,发表了《什么是古典主义?》、《历史理论引论》、《古代的中西交通》、《柏拉图的共和国》、《历史与文学》等多篇论文,并用英文撰写了《中国古代史学--从〈尚书〉到〈史记〉》毕业论文。从欧美留学和考察归国后,他感到,为发展中国史学,除必要的国内客观环境外,中国史学家必须开阔眼濈,吸收国外史学研究的精华。他暂时舍弃了对中国史学和外国文学的兴趣,利用从国外带回来的大量历史书籍和掌握英文、法文的便利条件儸转而从事世界史和西洋史学史的教学和研究,最后集中到两个主要方面:当代西方史学和法国史。
    在半个多世纪的教学与研究中,张先生撰写、主编、翻译、审校或参与编写的论著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属于通史性和资料性的;二是法国史专题及中法关系史;三是论述西方史学史、史学理论、方法及其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四是向国外学术界介绍和评述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史学成就。这些论著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起到了促进中外学术交流、宏扬中国文化、推动中国史学发展的作用,特别是为国内世界史研究这门年轻的学科起了奠基的作用。
    张芝联教授认为,我国世界史研究薄弱,必须重视“基本建设”--教材、资料、工具书、地区史、国别史、专史。1961年,张先生受命参加了《世界通史》(总主编周一良、吴于廑)的编著,并担任了其中近代部分(上、下册)的主编(之一),1971年又参加了该书第一版的修订。此外,张先生还积极参加了《世界史资料丛刊》的编审工作,独译了《1871-1914年的英国》一册;他重视历史知识普及工作,协助商务印书馆编审《外国历史小丛书》。
    张芝联教授主张,把我国实际与国际史发展挂钩或接轨,切实研究重大问题和史学理论及方法,特别是要开辟史学研究的新领域。为此,他从1956年起陆续在《历史研究》杂志上发表书评和文章,评介西方史学流派和学术动态。1960年,他应邀到贵阳讲学,把德国学派、法国马克思主义学派和年鉴学派、文化形态学派、大企业学派,作为其重要内容,其中,法国年鉴史学是他最早介绍到中国来的。1986年,张先生在《历史研究》发表了长篇论文《费尔南·布罗代尔的史学方法》。布罗代尔是年鉴学派的第二代代表人物,他把决定人类历史进程的因素按其重要性分为三个时段,即“长时段”、“中时段”、“短时段”,及其相应的概念:“结构”(地理、气候、生态环境、社会组织、思想传统)、“事件”(革命、地震、战争)、“局势”(人口消长、物价升降、生产增减、工资变化),但是,正如张先生指出,布罗代尔并未正确阐明上述三个因素间的辩证关系,“布罗代桘和许多年鉴史学家一样,在处理人与环境、条件、传统的关系时,往往过分看重后者的‘决定’一面,而忽视人的‘创造’一面。在他的人、地、时三位一体的网络中,人好像永远是被动地、机械地、本能地在活动”。从这方面说,布罗代尔的史学观是“历史悲观主义的”,其方法也是“机械的”。这篇论文后来作为三联书店出版的三卷本布罗代尔《十五--十八世纪物质文明……》中译本的引言再次发表。
    张先生又认为,了解和引进外国史学还须“走出去、请进来”。几十年来,张先生到法、美、英、德、意、瑞士、荷兰、原苏联等国讲学、考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带回了大量有价值的史学信息和图书资料。同时,他以各种名义邀请国外史学名家来我国讲学或参加学术会议。例如1989年的上海纪念法国大革命二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和1993的北京中英通使二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等。
    同国外进行学术交流当然是双向的。张先生去国外讲学、考察,参加学术会议,从不放弃向国外同行宣讲中国史学的进展及取得的巨大成就。例如,他分别用英、法、德文发表的《清末民初政界对法国大革命的评议》、《作为批评家的王充》、《19世纪末20世纪的中国史学的特点》、《近百年来中国的法国革命史学》、《当代中国史学的成就和困惑》等论文,即是在意大利、罗马尼亚、英国、法国和德国召开的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宣读的。鉴于张芝联教授在促进中、法两国文化交流方面的贡献,1985年,法国政府特授予他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
    为推动法国史研究,张芝联先生同全国各大学及有关科研机构的学者于1979年创立了中国法国史研究会,他被选为会长。张先生还主编了我国第一部《法国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1月)。体系新颖,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见解独到,对过去因受教条主义、僵化、庸俗化、简单化影响而被曲解或评价不恰当的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作了重新阐释,充实了以往少有涉猎或未触及的有关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宗教、艺术等方面的内容。有学者评价说,该书是一部我国法国史专家自编的纵贯古今、全面系统阐释法国历史的著作,是一项填补空白的研究成果。除此之外,张先生还出版了两部专集《从高卢到戴高乐》(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获北京大学第三届科学研究成果荣誉奖)和《从〈通鉴〉到人权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