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梁启超的科技观念 同维新派其他成员一样。梁启超首先认识到科技同国家富强的关系。有关这方面梁启超发表过许多言论。他强调近代科技对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重大作用〔18〕,尤其强调铁路在国民经济与国家安全中的重要地位〔19〕。他看到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类文明,“求得印书之法,而文明普遍之开,求得航海之法,而世界环游之业成。凡我等今日所依所食、所用所乘、所闻所见。一切利用前民之事物,安有不自学术中来。”〔20〕他还从人和自然关系的角度看到了科技的本质,“今日机器之力大进,人力可以胜天”〔21〕,人类征服自然界的能力大大提高,“我们不是马,也可以腾空,不是鱼也可以入水。不是神仙,也可以和几百千里外的人答话。”〔22〕他热情地讴歌科学巨匠。赞美了哥白尼的天文学,瓦特的蒸汽机、富兰克林的电学、达尔文的进化论等等,看到了这些成就对人类社会巨大而深远的影响〔23〕。“今日光明灿烂如荼如锦之世界。何自来乎?实则诸贤之脑髓之心血、之口之笔锋所组织之而庄严之也。”〔24〕他认为以自然科学为核心的近代学术是决定世界发展的最重要力量。这在当时不能不算是深刻的洞见。梁启超已经明确觉察到了科学技术水平是决定一国强弱、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内容。他写道:“欧洲人其竞争力之强悍”〔25〕。“其所由来与其所终极”“是自前世纪以来。学术日兴机器日出,资本日加,工业日盛”〔26〕的结果。学术的兴旺、科技的发展、经济的富强是国家竞争力的源泉。他明确指出:“今日之竞争不在腕力而在脑力,不在沙场而市场。”〔27〕这充分展示了梁启超目光的远大和深邃。试想近百年之后的今天,我们不是才刚刚认识到这一点吗? 梁启超同样认识到科学在开展民智方面的巨大作用。“科学之力日盛,则迷信之力日衰”,他学习和宣传西方自然科学。并希望国民成为可以独立思考和不盲目信仰的“新民”。变法失败而流亡日本的梁启超深切感受到:“欲救今日之中国,莫急于以新学说变其思想”〔28〕,因此,他在《新民丛报》上大力宣传国家、民权、三权分立学说。抨击封建制度。同时大量介绍西方的学术和科学,发表了介绍心理学、医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方面的文章。可以说,梁启超是当之无愧的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先驱。 西方近代科学思想对世界文化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成为近代文化的基础。梁启超觉察到了这一点。他在一次讲演中说到:“现代文化根底在那里,不用我说。大家当然都知道是科学。”〔29〕他从多方面考察了科学思想对近代文化的影响,最突出的就是他对生物学的考察。以进化论为核心的达尔文生物学被恩格斯称为十九世纪人类三大发现之一。梁启超则稍具体考察了它的影响,他仔细列举了生物学所带来的观念上的变革,准确评价了这些变革所具有的伟大意义,并称之为生物学家的“惊人事业”。他紧接着指出:“社会学的产生可以说全部建设在生物学基础之上”。而且。“法律学、经济学、政治学、宗教学、历史学都受了它的刺激。”〔31〕他的说法虽略有偏颇,但表明了自然科学对社会科学的巨大影响。 尤其让人叹服的是梁启超对科学的精神气质有着极为深刻地理解。“人们常说治科学可以使人虚心静气。忍耐努力忠实不欺,寅旭便是极好的例子。”〔32〕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这实际上道出了科学研究所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在《美术与科学》中,他深刻地洞察到实验观察和创造力对科学的根本性作用。看到了科学研究同艺术创作根本意义上的相通性〔33〕,具有深刻的科学哲学思想的意蕴。 三、科学史及其他 梁启超的学术活动跟科学本身直接相关的就是他的科学史的研究工作。他在《格致学沿革考略》一文中,对上古、 中古、近古(近代)科技发展的情况、成绩和代表人物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在《墨子学案》中他给予墨子逻辑学思想和其他科学思想以相当的重视和论述。不过,真正有学术价值的还是他对中国近代科技史的研究工作。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他用部分章节较为系统地考察了明清以来中国近代科技发展的历史。他非常重视明清以来西学东渐的过程。详细列举了来华传教士所带来的科学知识,并对一些问题进行了回答。他考察了以历算为主的中国传统科学在这一时期的进展。严格来讲。梁启超的科学史工作并不全面和系统〔34〕。但考虑到他的知识背景,我们不能以科学史家的标准来衡量他,但他的工作无疑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1.他在中国第一次把中国科技史的内容写进学术史之中。标志着科学史地位的初步确立。而几乎在同时或稍晚,萨顿正在美国报怨科学史的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2.他对中国近代科技史进行了分期。并客观评价了清代许多科学家的工作和意义。对其功过作了恰当的评价。直至今天还不失为有说服力的看法。 3.他从多方面论述了中国近代科技为何落后的原因,以他自己对科学的深刻理解,通过东西方文化的比较(从而较早开辟了中国科学文化比较研究的先河),认识到了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体制以及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对科学发展的影响〔35〕。从而较早明确地认识到科学发展受社会条件的制约,而这却是三十年后诞生的科学社会学的研究内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