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密诏”子虚乌有,诛杨当有别情(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安徽史学》 施伟国 参加讨论

三、从“密诏”的材料分析,“密诏”说值得怀疑。
    关于洪秀全“密诏”诛杨,除了清朝地主文人知非子等“参以己见”的记载之外,根据爱尔兰水手肯能等人口述而成的裨治文《关于东王北王内讧的通讯报道》和麦高文《东王北王内讧事件始末》,历来被当作“密诏”说的第一手资料加以引证,尤其是雷诺滋的《镇江与南京》更被视作对这一问题“具有极高的权威性。”但是,对这些材料作实事求是的分析,可以发现,情况并非如此。
    第一,秦日纲和韦昌辉路途相遇,奉诏共抵天京的说法似是实非。《镇江与南京》云:“我们听说第二位(东王杨秀清)曾命令第五位(北王韦昌辉)的队伍从驻地调往别处,在丹阳的第七位(顶天侯秦日纲)被调往安徽。他在途中遇见第五位。第五位问他到哪儿去?他回答说:受第二位之命去安徽……第五位和第七位的部队在午夜未被怀疑地进了城”〔14〕。按秦日纲在一破江南大营后,即奉东王之命率领所部东进丹阳,追剿向荣溃师,准备在攻占丹阳之后,“即长驱苏杭”。〔15〕只因在丹阳屡战不利,遂撤围打金坛。八月十四日,大军奄至金坛城下,不意攻打二十余日不果,又于九月三日撤退,移营距句容二十五里之丁角村住扎(“杀东王即此时之间”)。很明显,在当时杨秀清已决意于东线战场的情况之下,所谓“在丹阳的第七位被调往安徽”的说法纯属误传。实际上,当时秦日纲也已经根本不在丹阳,而是在金坛!又据记载,八月二十二日秦日纲还在金坛南门外出现过,但在战事还没有结束的时候,身为主帅的秦日纲就已于八月二十五日左右甩下了部队,匆匆离开了金坛。〔16〕尽管史料对秦日纲的去向记载不详,但据以后情况推断,他极有可能已在事先秘密潜回了天京。再考韦昌辉行踪。据一名跟随韦昌辉从江西回来又在江浦县境内被俘的太平军旅帅潭盛条供称:“伪北王韦姓于本月初三日(阴历八月初三日)自上江败回,带有逆船二百余只下驰,已由金陵登岸。稍息数日,即分路攻扑浦六营盘。”〔17〕如此则问:在八月二十五日即动身”前往安徽”的秦日纲,又怎么能与九月一日才在金陵登岸的韦昌辉相遇而携手共抵天京?!
    第二,肯能等人在提供“密诏”情况的时候前后矛盾。据麦高文《东王北王内讧事件始末》载:“洪秀全……顿时醒悟,立刻诏令当时出征安徽的北王韦昌辉以及奔赴丹阳的顶天侯及其它首领回京勤王。北王和顶天侯二人应诏返京。”〔18〕但同样是据肯能等口述而成的《镇江与南京》则称:韦、秦在途中相遇之后,“第五位说,你得跟我一起回南京,因为我有天王信件,这是你所不知道的,在他们到达南京前,第七位一直不知道怎么回事。他们在城外停下,这时第五位才告诉第七位,他得到第一位(天王洪秀全)的命令,要杀掉第二位。”〔19〕试问:刚才还是在“奔赴丹阳”路上应洪秀全”密诏”返京的秦日纲,怎么一会儿反又变得昏昏懂懂,跟着韦昌辉乱跑,直到天京城下还“一直不知道怎么回事”了呢?看来这已不可能是一般的口误或笔误问题,也不再是人们纠缠不清的秦日纲有没有从韦昌辉手中亲眼看过“密诏”的问题了。
    实际上,随秦日纲从镇江来到南京的肯能等人,虽然目击了天京事变发生的具体经过,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许多珍贵资料,但肯能等在入京之后的几个月时间里一直耽在天京城内,只是“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玩耍游荡”,〔20〕并没有跟着秦日纲外出,所谓洪秀全“密诏”韦、秦回京诛杨等说法不过都是“听说”而已!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洪秀全“密诏”诛杨的说法是非常值得怀疑的。
    当然,我们怀疑“密诏”说,并不是讲杨秀清的被杀就与洪秀全之间没有什么关系了。笔者认为,洪秀全不仅早有杀杨之心,而且在诛杨问题上,巧妙地利用了诸王之间的矛盾,成功地玩了一套借刀杀人的把戏。曾经和韦昌辉密议过杀杨,后来又经历了天京事变的石达开,为我们披露了这方面的重要情况:“韦昌辉请洪秀全杀杨秀清。洪秀全本欲杀杨,口中不肯,且故意加杨秀清为万岁。韦昌辉忿气,将杨秀清杀了。”〔21〕石达开的这段自述,对于我们考察洪秀全的诛杨策略是很有启发的。尽管自述在某些具体问题上还有待作进一步的研究,但是,为达杀杨之目的,洪秀全手法运用之巧妙,心机谋略之高绝,却已由此可见一斑了。
    不仅如此,在天京事变期间,洪秀全这种借刀杀人的投机行为仍时有所见。例如,在杀杨秀清之后,洪秀全一方面力表清白,自我标高,对韦昌辉说:“我本无杀渠意”,但另一方面,当韦昌辉“函(杨)首至天贼,请标为老奸头,榜诸罪状示众”的时候,洪秀全又加以默许,同意将“杨逆枭首通衢”,把东王的首级长久地挂在天王府的对面示众。〔22〕而且,为什么当洪秀全表示要“以宽纵为宜”,“凡是幸存的杨逆余党,一概赦宥不问”的时候,杨秀清的部下都会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成为被解除了武装的羁押犯?为什么就在数千东王将士于天王府门前纷纷人头落地的前一天,洪秀全还要煞有介事地表演打韦昌辉屁股的闹剧?〔23〕如果仅仅以为这是由于洪秀全的良好愿望被别有用心的韦昌辉加以利用了的话,则未免有为洪秀全刻意开脱之嫌。笔者认为,对于这些矛盾的现象,舍洪秀全玩借刀杀人之术外,实难解释。
    确实,洪秀全这种坐收渔利的做法是具有很大的迷惑性的。从表面看来,洪秀全似乎已失去了对天京局势的控制权。但这不过是一种假象而已,他始终是天京的最高主宰,一直大权在握,韦昌辉等人最后被轻易处死的事实足以证明这一点!但需要说明的是,处决韦昌辉,并不意味着洪秀全有意主持公道,而只能怪韦昌辉错估了形势,不知好歹竞想上演“逼宫”的丑剧。
    注释:
    〔1〕见拙文:《杨秀清“逼封万岁”说质疑》,《安微史学》1993年第4期。
    〔2〕《怡良奏复探闻金陵内乱情形片》(咸丰六年九月二十四日),《历史档案》1981年第1期。
    〔3〕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中国近代史》(第三次修订本)、牟安世著《太平天国》。
    〔4〕参《明史·地理》。《清史稿·地理志》。
    〔5〕《太平天图文书汇编》第487页。
    〔6〕转引自赫治清:《对天王“密诏”杀杨及其有关问题的考察》。《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第一辑)。
    〔7〕《谕怡良等确探金陵内乱事》。《历史档案》1981年第1期。
    〔8〕参《石达开自述》、《石达开出走告示》。
    〔9〕杜文澜:《平定粤寇纪略》卷五。
    〔10〕《馀生纪略》。《太平天国学刊》(第一辑),第494页。
    〔11〕〔12〕《钦定剿平粤匪方略》卷一六一、一六零。
    〔13〕据我们考察,由于杨秀清在八月中旬对秦日纲、陈承镕处置失当,秦、陈不惜骤起发难,向洪秀全“告密”,之后又主动请缨,“表示愿负扫除奸党的重任”、并纠集对杨秀清夙怀不满的韦昌辉共起事变。
    〔14〕〔19〕《太平天国史译丛》(第二辑),第61页。
    〔15〕《馀生纪略》、《太平天国学刊》(第一辑),第494页。
    〔16〕参《李秀成自述》。强汝洵:《金坛见闻录》。
    〔17〕《钦定剿平粤匪方略》卷一六一、一六零。
    〔18〕《太平天国史译丛》(第二辑),第85页。
    〔20〕《太平天国史译丛》(第二辑),第60页。
    〔21〕《三略汇编·石达开自述》,转引自《中华文史论丛》1979年第4期。
    〔22〕〔23〕参丛刊《太平天国》(四)第703页、704页;《太平天国史译丛》(第二辑)第62页、63页、86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