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试论早期买办阶级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安徽史学》 陶有伦 参加讨论

第三,早期买办阶级对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推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发展起过一定作用。买办阶级是中国近代最早一批和西方打交道的中国人。他们最先接触到西方文化,最先感受到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在和中国传统文化作了一番比较之后,认识到西方文化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特别是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所以,他们在从事买办活动的同时,也积极地参与中西文化的交流。他们从引进西方的技术开始,继而吸收引进西方近代的自然科学知识和近代资产阶级思想知识。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是和购买外国的机器设备,创办近代工业结合在一起的。应该说当时洋务派和买办创立的近代工业从国外购进的都是较先进的技术设备,如1880年李鸿章派盛宣怀、郑观应等在天津创立的电报总局开创了中国的电话电报业务,而电话这一技术在世界上也刚发明不久。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自然科学知识是联系在一起的,为掌握这些先进技术,他们又筹建新式学堂,翻译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培养人才,选派学生到国外留学等。如唐廷枢在主管江南制造总局时设立翻译学馆,专门翻译西方的书籍达100多种,其中绝大部分是自然科学和技术方面的书籍。在他们派的留学生中有些人后来成为我国近代著名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买办也是最早一批接触到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代表。这批买办在和西方殖民者的交往过程中对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特别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有所认识。他们看到中国的落后并不仅是在技术上,而且也在政治制度上。洋务运动期间中国思想界比较沉闷,这一时期构成对思想界冲击的就是这些人开始在中国传播西方的文明制度。买办出身的郑观应写出的《盛世危言》,提出向西方学习不能“遗其体而求其用”。这里提到的“用”是指“技术”,提到的“体”是“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的西方君主立宪政体。由买办创建的同文书院和由买办主持的江南制造总局编译馆同期亦翻译、印刷了不少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书籍。这一时期“要求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然科学和社会政治学说,已经具有中国资产阶级文化的萌芽形态。”(11)早期买办阶级在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和资产阶级思想上的客观作用我们应该予以肯定。
    三、早期买办阶级的分裂
    买办阶级本身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在他们形成过程中就埋藏着分裂的种子。买办阶级是在为外国殖民者服务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他们的经济利益与外国殖民者是无法扯得清的。他们的经济基础实质上是一种附庸经济,他们清楚地意识到不依赖外国殖民者是没有他们地位的。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他们也意识到中外利益的根本对立、中外关系的对立,从民族和国家的利益出发,他们又和外国殖民者有冲突的一面,不想完全依赖外国殖民者(除少数死心踏地卖身求荣者外)。在传统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士农工商”的“士”具有特殊地位,作为经济“暴发者”买办,他们的社会地位仍是低下的,只有走和封建官僚结合的路,才能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但是,在和封建腐朽的晚清官僚交往中,他们看到了官僚的腐败等。种种社会矛盾和心理矛盾,决定了中国买办阶级在一开始形成以及后来的历史进程中必然走向分裂,或捐官入仕成为封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或脱离买办行列,自己直接投资创办近代民族工业走实业救国之路,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一批民族资本家;而相当一部分买办把在为外商服务中赚取的钱财转向投入购买田产,成为封建剥削者。当然,由于殖民者在中国的存在,仍有相当部分买办者专职从事买办活动。
    买办阶级的分裂,首先转向的方向是投入中国封建官僚阶级的行列,成为封建统治者一员。买办转向官僚,最早要算吴健彰。吴健彰是原广州十三行宝顺行的买办。十三行被解散后,清政府委任他到江苏等地“同夷人说话”。他先是“积赀援例得候补道分发浙江,旋改调江苏补用上海道。”“买办投入封建官僚行列主要是在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可他们不懂得技术及企业的管理,需要熟悉洋务的买办的帮助,而买办阶级正好想和官僚合作取得政治上的靠山或直接成为封建官僚的一员。所以,当洋务派在委任买办阶级去操持这些洋机器洋工厂时,买办们都纷纷先捐官买得一个爵位,成为封建官僚。一些大买办日后得到清廷的重用,如以诸生充洋行买办的丁日昌后升任为江苏巡抚,成为清政府的封疆大使。象大买办徐润、唐廷枢等都先后捐官并被清廷委以重用。有些买办捐官后脱离了买办职业,而更多的买办捐官得爵后仍从事买办的职业,他们捐官无外是为了寻求政治上的靠山,得到官府的庇护或优惠政策,从事更大的买办活动,攫取更多的利润。这批人后来进一步和官僚结合,亦官亦商,成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
    脱离买办阶级行列,走独立创办民族工业转向民族资本家的买办,在中国近代史上也是一种较为突出的现象,象怡和洋行买办祝大椿还在充当买办时就开始筹资创办源昌机器碾米厂,后来他脱离洋行买办专心创办民族工业。先后创办了缫丝、纺纱、碾米、面粉、造纸、水电等8个民族工业企业,总资本共达287.5万元(13)。一批买办在替洋人经营活动中看到中国的大量钱财被外国人掠走,不甘心国家的落后、民族的衰落,脱离买办去创立本国的民族工业以求和列强抗衡,走实业救国的路。正是这一批买办走上创办民族工业的道路,推动了清朝晚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这批人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一批民族资本家并构成民族资本家主体部分。但是,从买办中分裂转变出来的民族资本家,仍保持这样两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人数少,力量相当的薄弱。第二,他们中有不少人仍与外国殖民者和中国的封建势力保持着种种联系,在夹缝中求得生存。
    早期买办阶级在分裂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最终转向落后的封建地主阶级行列,成为封建剥削者。在一个资本主义尚未发展,封建主义尚居正统地位的时代,购置田地房产进行地租剥削比投资办近代工业获取剩余价值风险要小得多,利润也不低,况且,封建地主剥削得到封建政权的保护。所以,一些在从事买办活动中积累了一定资产的买办更希望投资土地成为封建地主。如汇丰银行买办王槐山在家乡浙江余姚县一次就购买土地7000余亩(14)。但是,完全脱离买办阶级,纯粹转变为封建地主的则不太多。买办与封建势力的结合是中国买办阶级的特点之一。中国近代的许多大买办既是封建官僚又是封建大地主,一身三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