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战学说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在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经历了一个形成和曲折发展的历史过程。回顾这一历史过程,认真总结其历史经验,对于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祖国统一大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中国的民主党派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以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为主体,包括其他爱国人士参加的具有阶级联盟性质的党派。在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度里,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一方面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而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性,是近代中国的革命阶级;另一方面,它所赖以生长的物质社会环境,又决定它同外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又具有妥协性和软弱性。后者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因此,虽然他们在大革命失败前后直至解放战争时期长达20多年的时期里,为拯救中国,也曾有过单独领导中国革命的设想和纲领,但是由于它不符合中国国情,这个想法最终是不可能实现的。“这种历史条件,使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能够在民主革命时期逐步在国民党与共产党两个大党的对立斗争中选择了共产党。”(注:《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12月版,第348页。) 1949年1月22日,沈钧儒等55 位民主党派负责人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强调:“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共策进行。”这表明,各民主党派首次明确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地位。1949年9月21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并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可以说,新政协会议的召开及《共同纲领》的通过,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初步形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剥削阶级被消灭、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各民主党派是否还有必要存在下去,是否还需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派合作存在呢?当时党内有部分人根据苏联的情况,认为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只应该有共产党一个党才对。民主党派的一些成员对自身的存在也有疑虑。为把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为回答党内外存在的模糊认识和疑虑,毛泽东于1956年4 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代表党中央所作的《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明确了这个问题。毛泽东指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中国人民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刻,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的报告,表明了党在社会主义时期仍然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原则立场。 1956年党的八大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全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同时,再次强调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个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及其实行这一方针的重要性,同时还阐明了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1957年反右派斗争,在党内“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下,使我国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蒙受了严重损失,许多民主党派的成员乃至领导人被定为“右派分子”。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严重损害了党同民主党派的关系。自1959年始,党开始分期分批地摘掉右派分子的帽子。大批民主党派成员的右派帽子被摘掉,使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得到了恢复、改善和发展。 在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中,各民主党派中央机关和各级组织停止了活动。各级民主党派领导人和广大成员经历了空前严酷的考验。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共中央决定,自1977年10月以后,各民主党派陆续地恢复组织和活动。1978年 12 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1989年12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意见》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共同准则。它的公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完善,标志着这个合作已进入了制度化时期。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