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维新究竟是改良还是革命(2)
其二,维新运动的纲领。维新运动的纲领同样是明确、系统、富于革命性的。从康有为和维新派的全部宣传组织活动以及维新派与封建顽固派、洋务派的论战中,可以清楚地概括出这次运动纲领的内容,这就是:在政治方面,兴民权,设议会,建立资产阶级性质的国家,用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主义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在经济方面,兴办民族工商业,改革财经制度,保护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思想文化方面,提倡西学,宣传民权,开通社会风气,改革教育,培育新式人才。在军事方面,编练新军,改革兵制,整顿国防,强兵保种。应该指出的是,即便在与维新派的要求相去甚远的“百日新政”期间,维新运动的纲领也仍然未变,改变了的只是政治策略。如康有为就仍然提出,要“假日本为向导,以日本为图样”,〔8〕只不过在具体步骤上“就皇上现在之权,行可变之事”〔9〕罢了。效法当年的日本意味着什么,百年后之今人当不致于误解。一场社会变革的纲领是判定该社会变革性质的最主要的实际根据之一。维新运动纲领的内容表明,维新运动纲领不是一个“改良”的纲领,而是一个根本变革封建制度的纲领。 总之,维新运动的思想理论和纲领都说明,维新运动是一场革命性的社会变革,远非以“中学为体”的洋务运动及清末十年“新政”之类社会改良所能比。按照维新运动的思想理论和纲领进行变革,封建制度是不可能从中吸取到养料、得到改良的,而只会断送掉性命。这一点,当时的封建地主阶级及其政治代表--顽固派、洋务派们是看到真真切切、十分清楚的(因而他们对维新运动才会那么恐惧、那么仇视、那么毫不含糊地予以血腥镇压),倒是百年后之今人令人困惑:怎么反而看不清楚了呢? 维新运动是一次革命性社会变革,而不是社会改良,这一点还可据下述基本史实加以进一步的论证,这就是维新运动的阶级基础和行为主体以及维新运动的范围与规模。 维新运动的阶级基础和行为主体是民族资产阶级,这是众所公认的事实。当时的民族资产阶级是被统治阶级而且是其中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新生产力和发展方向的先进阶级,这也是众所公认的事实。维新运动既是政治运动,也是思想运动,而且又是普遍高涨的全国性运动,当时震动了全国,这还是众所公认的事实。也就是说,维新运动是当时先进的民族资产阶级发动和领导的全方位的全国性的社会运动。既然事实如此,那么这样的行为主体发动这样范围和规模的社会运动又意欲何为呢?难道还仅仅是为了那点滴的日常的改良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关于这方面的论述,本文限于篇幅就不展开了。至于其它方面,有待另文讨论。 三 综上所述,本文的结论是:戊戌维新运动不是社会改良,而是社会革命,是一次失败的资产阶级革命。参照毛泽东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姑且也可将其称为非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近代中国的革命运动就是一步步地从传统的农民革命(太平天国),经过失败的非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和平革命(戊戌维新),到不彻底的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暴力革命(辛亥革命),再到彻底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取得胜利的。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式的螺旋式上升过程。戊戌维新运动正是这个过程中重要的合乎逻辑的环节。它留给人们的历史启示只能是:既要革命而又不采取暴力方式,这是注定会成为悲剧的。而绝不是什么令人莫名其妙的“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对这些,我们应当予以清醒而又充分的认识。 注释: 〔1〕本文所谓戊戌维新运动指从“公车上书”到“百日维新”失败的全过程,也仅限于这个过程。 〔2〕严复:《辟韩》,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第3册,第81页。 〔3〕谭嗣同:《仁学》《谭嗣同全集)(增订本)下册,第339页。 〔4〕粱启超:《西学书目表后序),《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一,第128页。 〔5〕〔6〕谭嗣同:《仁学》《谭嗣同全集)(增订本)下册第299、337页。 〔7〕《劝学篇书后》,(新政真诠)五编,第51页。 〔8〕康有为:《请设新京折》,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第2册,第259页。 〔9〕《康南海自编年谱》,《戊戌变法》第4册,第145页。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