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关于中国青年党研究的几点思考(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袁柏顺 参加讨论

中国青年党一直力图成为除国共之外的第三大党。实际上,中国青年党无论就其规模还是力量而言,都是无法与前二者相提并论的。但是,与其他中间党派相比,青年党则确实是其中最大也是分量最重的。仅就此一点而言,加强对中国青年党的研究实属必要。
    自从中国青年党诞生以来,关于其阶级属性就有不同的说法。早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当中认为它代表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利益;(注:《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4页。)而瞿秋白在《国民革命运动中之阶级分化》中则认为它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注:李义彬编:《中国青年党》第43页。)而中国青年党则曾自认为代表“中间阶级”。80年代以来一般著作中皆称它代表大地主大买办阶级在野派的利益,近年来有学者认为它代表小地主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右翼的利益。(注:周淑真:《中国青年党在大陆和台湾》,《作者的话》。)
    事实上,前二种说法对于大革命时期的国家主义派来说,各有其一定道理。但是,任何新生的中国政党,都存在着一个成长的时期。大革命时期对于才诞生不久的中国青年党来说,只是其幼年时期。只根据大革命时期青年党短短几年的活动,是难以判断其性质的。中国青年党只有在1929年8月时,才正式形成了其第一个比较成熟的政纲,而这一政纲在1945年以后又有了新的发展。因此,这两种说法显然是不能概括中国青年党整个时期的。
    中国青年党的成员,“多为知识分子,其中(有)政治运动者、学者、教授、著作家、记者、自由职业者、实业家、公务员及军人等,也有少数的农人,工人与商人”(注:方庆秋编:《中国青年党》第14页。)。但判断一个政党的阶级属性,显然是不能以其成员而论整个政党的阶级属性的。区分政党的阶级标准,应该看:“第一,政党的指导思想体现着哪个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第二,政党的纲领、方针、政策代表着哪个阶级的要求;第三,政党的实际活动为哪个阶级谋取利益”。(注:王浦劬编:《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68页。)笔者认为,从中国青年党的指导思想,纲领、方针、政策及其实际活动来看,中国青年党应是代表具有资本主义倾向的地主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右翼利益的一个政党。
    中国青年党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是国家主义。
    国家主义是一种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19世纪初由德意志哲学家费希特最先提倡。它对内主张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主张个人为民族牺牲、为国家尽忠;对外认本民族优越于他民族,以增强民族自信。这一学说反映了当时德意志资产阶级建立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的愿望。在19世纪的后半期,国家主义的兴盛促成了德国与意大利的独立、统一。在十月革命以后,原来国家主义思潮兴盛的几个国家如波兰、捷克,尤其是曾被称为“西亚病夫”的土耳其得以建立独立、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与此同时,国家主义在西欧重又流行,被西欧各国资产阶级用以对抗国际主义,企图以此消除十月革命的影响。无论在哪一个时期,无论具有何种功能,国家主义之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都是一贯的。事实上,在十月革命以后,中国人面前有了俄国人走出的新路,但原有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老路也仍然具有相当的吸引力。一部分有爱国、民主思想而又不愿意走俄国人的路的知识分子,又有了土耳其等国的鼓舞,遂信仰国家主义。青年党以之为该党的指导思想,也正是这种情况之体现。
    中国青年党的国家主义,是“以(建立西方式的近代民主--引者)国家为前途,献身为国而企图其统一与独立的根本主张。”同时,青年党又明确宣称其国家主义“乃反乎国际主义而言”(注:沈云龙编:《曾慕韩(琦)先生遗著》,台北文海出版社印行,第191~192页。第277页。),主张以国家为本位,反对共产主义的阶级本位与国际主义。应该说,建立独立统一的国家,本是近代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但是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则是能够反映各个主张者的阶级利益的。中国青年党要建立的国家是“近代国家”或“现代国家”,这种建国方案是以西方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蓝本的。正因如此,所以国家主义被称为“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注:李义彬编:《中国青年党》第51页。)。激烈反对国际主义和阶级斗争,则是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资产阶级的一贯反应。
    中国青年党在大陆时曾多次发表宣言,表达对时局的意见,也曾两度颁布政纲,尤以1945年政纲最为详尽。其中,不仅规定了其建设一个国家至上的社会这一最高政治理想,也规定了其建设一个全民政治、全民福利的现代国家这一最低政治纲领。中国青年党的阶级属性在这些政纲、政策、宣言中得到了最集中和最直接的体现,其政治活动也围绕这些而展开。试分析之:
    (一)中国青年党的政治纲领
    中国青年党在政治上的目标是“永奠民主共和国体”;要建立一个全民“共治、共享、共有”的“近代国家”或“现代国家”。其中央政府采有民选总统的责任内阁制,在地方实行省自治制度;国会采两院制,其成员包含职业代表和地方代表;政党制度采英美式的一党执政制或多党联立制,要求承认党派的地位平等,实行政党竞争,轮流执政。青年党关于中国政治制度的这一整套构想,目的在于建立典型的西方意义上的民主共和国,它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三民主义共和国”的建国主张中关于政治制度的构想是完全不同的。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三民主义共和国方案,采取总统制、中央集权制,它是以一部“世界上最不民主的”“五五宪草”作为其宪法之蓝本的(注:天津《大公报》1946年2月26日社评。)。从这一点说,把中国青年党视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在野派”,显然是不妥当的。因为如果是“在野派”,那么所要求的只能是现存政治制度下的政治权力,而青年党所极力追求的,恰好是要求改造现存政治制度。此外,如果青年党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阶级属性相同,只想求得掌握政治权力的话,就很难理解,为什么中国青年党的这一批领导人会拒绝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三番五次要求解散青年党入国民政府作官的要求,也很难理解为什么青年党在参加伪“制宪国大”时会与国民党发生激烈争吵,直至不惜以退席相威胁以争求其政治纲领的实现(注:沈云龙编:《曾慕韩(琦)先生遗著》,台北文海出版社印行,第277页。)。因而,把中国青年党定性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在野派,显然是不恰当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