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初步实现了政治变革,制度创新似乎也有一定突破,但是,中国并没有真正进入民主共和时代。就像孙中山所说的:革命事业只收到“破坏之功”,不能成“建设之功”,所以仅仅得到中华民国空名。受这种社会现实的影响,人们整体的思想观念、社会心理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这种情况下,社会的思想文化还应该进一步向什么方向发展,思想文化如何发挥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这些实实在在的问题都需要认真思考和切实解决。 反思辛亥革命失败原因 民国初年,不少人士分析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认为那是因为思想启蒙相对滞后,导致社会变动仅仅停留在政治权力变更的层面,没有相应的社会变革和思想变革。也就是说,当时中国的国民性没有达到新时代应有的要求。恰恰由于这个原因,当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的时候,社会上竟然有相当多的人随声附和,弄得甚嚣尘上,也就不足为怪了。1920年6月,《新潮》杂志主编罗家伦在一篇文章中分析辛亥以来的形势时认为:“历来各国的革命都可以革得好,何以中国辛亥以来的革命,愈革愈糟呢?我想这没有别的缘故,乃是因为他国的革命,是大家为主张而战的;而中国的革命,除了几个领袖人物而外,其余的人都是被金钱收买得来的,权位引诱得来的。他们原来就没有民主共和的观念,如何可以盼望他们实行民主共和的政体呢?所以各国的学者,认为改造政治社会,都非先从改造思想下手不可。”此外,1920年《解放画报宣言》写道:“民国建国八年,招牌虽换,内容依然是陈陈相因;皇帝虽除,人民依然是奴隶根性;世界潮流虽急,中国人的思想依然没有改变。” 孙中山对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也有深刻的总结和思考,指出民智不足是一个重要原因:“推倒满清之后,成立民国,那般旧官僚还不知道民国是什么东西,人民又不知道怎样做主人去监督他们……到了民国,人民本是主人,应该有权可以监督他们的,但是初次脱去奴隶的地位,忽然升到主人的地位,还不知道怎么样做主人的方法,实行民权。”因此,孙中山对于改良国民性、推进政治变革的重要性也有明确认识。孙中山指出:“盖自民国成立十年于兹,考厥成绩,仅能推翻满洲政府而已。然满洲政治之旧势力尚未能除,故所去者只一皇帝,而官僚武人之毒焰犹未息也。所以现今之最重要者为建设新政治,以代满洲腐败的旧政治。”孙中山认为:“夫人群之进化,以时考之,则分为三时期,如上所述,曰‘不知而行’之时期,曰‘行而后知’之时期,曰‘知而后行’之时期。而以人言之,则有三系焉:其一先知先觉者,为创造发明;其二后知后觉者,为仿效推行;其三不知不觉者,为竭力乐成。” (责任编辑:高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