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的新考察(3)
六正确对待错误 有成绩必定有错误,因为成绩与错误往往是一对孪生子。有错误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对待。只要正确对待,则错误又会成为正确的先导。两大历史决议也就是正确对待错误的典型。在两大历史决议看来,有错误就应当承认,忽视或掩盖错误就是更大的错误。后《决议》写道:“忽视错误、掩盖错误是不允许的,这本身就是错误,而且将招致更多更大的错误。”[9]正因为有这样的认识,所以, 两大历史决议就并不讳言党所犯过的错误、党的领袖所犯过的错误、我们所犯过的一切错误。前《决议》毫不遮掩地承认,在土地革命战争的十年,党既有伟大的成就,也在某些时期中犯过错误,其中以从六届四中全会到遵义会议这个时期所犯的错误最为严重,这个错误曾经给了党和中国革命以严重的损失;后《决议》也是襟怀坦白地承认,在“文化大革命”之前,党就有把阶级斗争扩大化和在经济建设上急躁冒进的错误,后来又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使我们未能取得本应取得的更大成就。但是,两大历史决议决不捕风捉影,人为地扩大错误,而是原原本本,有多大错误就说多大错误。对于前24年党所犯的错误,如前所述,前《决议》就认为那只是一些部分现象。对于建国后我们所犯的错误,后《决议》也同样指出,从长远看那毕竟只是一时的现象。而且,两大历史决议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能把各种错误加以归类,区别看待。如前《决议》就把前两次“左”倾错误与第三次“左”倾错误区别看待,在总结中国革命的教训时以总结第三次“左”倾错误为主;后《决议》就把“大跃进”、“反右倾”以及“两个凡是”的错误与“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相区别,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教训时以总结“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为主。同时,对于过去所犯的错误,两大历史决议一般都由党承担了责任,并注重分析产生错误的社会根源、思想根源与历史根源,而很少深究个人责任。更值得一提的是,两大历史决议还能对症下药,提出行之有效地克服错误的具体办法。前《决议》写道,克服错误的“左”倾和右倾思想,既不能草率从事,也不能操切从事,而必须深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提高全党对于无产阶级思想和小资产阶级思想的鉴别能力,并在党内发扬民主,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进行耐心说服教育的工作,具体地分析错误的内容及其危害,“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七正确对待过去 不能正确地对待过去,就是忘记过去,而“忘记过去就是背叛”。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不能正确对待过去的事真是太多了。当然,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惨重的。但是,中国共产党却能正确地对待过去,两大历史决议便是明证。说两大历史决议能正确地对待过去,首先因为决议在总结过去时始终本着为过去负责的精神,非常尊重过去。这突出地表现为两大历史决议在总结过去时对过去的一切都能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武断,不感情用事。因为有以上六个正确对待,这一点已无需多言。说两大历史决议能正确地对待过去,又在于两大历史决议在总结过去时能非常大度地对待过去。具体体现为决议总结过去能高屋建瓴,从大处落墨,只求“吕端大事不糊涂”,而决不借总结过去之机把过去搞得天翻地覆,鸡犬不宁,锱铢必较,过分地纠缠历史细节,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就使得分别只有两三万字左右的两大历史决议虽然囊括了党的60年的伟大历史,却约而不略,疏而不漏,轻重有序,主题突出。说两大历史决议能正确地对待过去,还因为两大历史决议在总结过去时非常珍重过去。在决议看来,总结过去是一次绝好的学习历史教训的机会,过去的“前车之覆”将永远成为我们的“后车之鉴”;如果漠视过去,就要受到过去的惩罚,如果割断过去,也就失去了将来。 八正确对待将来 历史没有句号。往者不可见,来者犹可追。所以,能否正确地对待将来,这是衡量总结历史经验成功与否的最后却是最重要的一道关口。而两大历史决议非常漂亮地通过了这一道关口。首先,将来始终是两大历史决议总结过去的出发点和最后归宿。也正因为这样,两大历史决议在总结过去时便能以大海般的胸襟,只求大事糊涂,而“不拘小节”。前《决议》很清楚地表明对过去作出正式的结论,是“为了学习中国革命的历史教训,以便‘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使‘前车之覆’成为‘后车之鉴’”[10]。后《决议》也清楚地表明总结过去的目的就是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把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进一步集中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伟大目标上来,而既然两大历史决议都是以将来为出发点和最后归宿来总结过去的,那它们必然也要为今后指出进一步前进的正确方向和奋斗目标。前《决议》就为全党指出了这样一个正确的继续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目标:全党今后的任务就是要在弄清思想、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团结得如同一个和睦的家庭一样,如同一块坚固的钢铁一样,为着获得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和中国人民的完全解放而奋斗。后《决议》最后一部分的标题就是“团结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决议号召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继续充实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已逐步确立的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把我国逐步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高度民主的、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方向已经指明,道路就在面前,胜利已向我们招手,两大历史决议又以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将来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前《决议》的末尾写道,六届七中全会坚信:有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这样三次革命斗争的丰富经验的中国共产党,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必将使中国革命达到彻底的胜利。后《决议》与前《决议》前呼后应:“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有伟大的前途,我国各族亿万人民有伟大的前途。”“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达到!”[11] 不难看出,这八个正确对待相互关联,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正由于《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总结党的前24年伟大历史时做到了这八个正确对待,使它们正如后《决议》所评价的:“曾经统一了全党的认识,加强了全党的团结,促进了人民革命事业的迅猛前进和伟大胜利。”[12]正由于《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2年党的伟大历史时也做到了这八个正确对待,使它希望自己能起到与前《决议》“同样的历史作用”[13],而确实也起到了“同样的历史作用”。 收稿日期:1999-10-28 【参考文献】 [1][7]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169,293. [2][3][8][9][11][12][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A].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839,839,800, 797-798,846,846. [4]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997年9月12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33. [6]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333. [10]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A].毛泽东选集(第3卷)[ 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55.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