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词条 >

梁启超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国学网 参加讨论

梁启超
    字号: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别署饮冰子、饮冰室主人、哀时客、中国之新民等
    生卒: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
    年代:清末民初
    籍贯:广东新会人
    评价: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
    生平简介
    梁启超自幼聪颖好学,才思敏捷,四岁便在开始学习中国古代典籍,有“神童”之称,十二岁考中秀才,十七岁考中举人,1890年师从康有为,求学于万木草堂,接受维新变法思想,自称“生平知有学自兹始”。先后倡导、发动公车上书,通过强学会、《时务报》等积极宣传维新变法理论,参与和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杰出代表,推动中国历史前进。戊戌政变后,他东渡日本,并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广泛宣传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和社会学说,影响和启迪了整整一代人。
    辛亥革命后,梁启超回国,先后入阁任司法总长、币制局总裁和财政总长,特别是组织策划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战争”,在战争中发挥了“一支笔强于十万雄兵”的巨大作用。
    1918年,梁启超感愤于军阀的黑暗统治,离开政界,转而专注于学术和教育事业,组织共学社、讲学社,不遗余力地从事讲学和著述,研究重点为先秦诸子、清代学术、史学和佛学。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受聘主持清华国学研究院,与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等合称为清华四导师,指导范围为“诸子”、“中国佛学史”、“宋元明学术史”、“清代学术史”、“中国文学”、“中国哲学史”、“中国史”、“史学研究法”、“儒家哲学”、“东西交流史”等。此外,还担任京师图书馆、北京图书馆馆长,在全国各地进行巡回演讲。这期间著有《清代学术概论》、《墨子学案》、《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情圣杜甫》、《屈原研究》、《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文化史》等,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1927年,离开清华研究院。1929年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
    梁启超一生著述宏富,达一千四百万字,结集为《饮冰室合集》。其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学贯中西,囊括古今,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著。在文学理论上引进了西方文化及文学新观念,首倡近代各种文体的革新。文学创作上亦有多方面成就:散文、诗歌、小说、戏曲及翻译文学方面均有作品行世,尤以散文影响最大。
    梁启超的文章风格,世称“新文体”。这种带有“策士文学”风格的“新文体”,成为五四以前最受欢迎、模仿者最多的文体,而且至今仍然值得学习和研究。梁启超写于1905年的《俄罗斯革命之影响》,文章以简短急促的文字开篇,如山石崩裂,似岩浆喷涌:“电灯灭,瓦斯竭,船坞停,铁矿彻,电线斫,铁道掘,军厂焚,报馆歇,匕首现,炸弹裂,君后逃,辇毂塞,警察骚,兵士集,日无光,野盈血,飞电刿目,全球挢舌,于戏,俄罗斯革命!於戏,全地球唯一之专制国遂不免于大革命!”然后,以“革命之原因”、“革命之动机及其方针”、“革命之前途”、“革命之影响”为题分而析之,丝丝入扣。难怪胡适说:“梁先生的文章……使读者不能不跟着他走,不能不跟着他想!”
    生平年表
    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癸酉)一岁
    2月23日(农历正月二十六日)生于新会茶坑村
    1877年(清光绪三年丁丑)五岁
    由祖父和母亲教读四书五经。
    1882年(清光绪八年壬午)十岁
    初就童子试。
    1883年(清光绪九年癸未)十一岁
    得张之洞《轩语》、《书目答问》,始知天地间有学问一事。
    1884年(清光绪十年甲申)十二岁
    应广州童子试中秀才,补博士弟子员。治帖括之外,嗜唐诗。读完《史记》、《汉书》、《纲鉴易知录》与《古文辞类纂》。
    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乙酉)十三岁
    始习乾嘉训诂考据之学。
    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丁亥)十五岁
    肄业于广州学海堂,弃帖括之学。
    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戊子)十六岁
    广州学海堂正班生、兼菊坡、粤秀、粤华书院外生。
    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己丑)十七岁
    乡试中举。主考为李端棻,以从妹字之。
    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庚寅)十八岁
    春,入京会试,旋下第归,过上海,购《瀛环志略》,始知五大洲各国,又见上海制造局所译西书。
    8月,与陈千秋往谒康有为,决舍去旧学,退出学海堂,间日请业康门。
    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辛卯)十九岁
    始受业于广州万木草堂,习《春秋公羊传》、《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朱子语类》、《文献通考》、《资治通鉴》、“二十四史”及诸子书、佛经、清儒经注、西书译本。康有为著《新学伪经考》成,任校勘;《孔子改制考》,分任纂述;受《大同书》。由此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革维新的道路,世人合称“康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