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时期的十次重大军事行动,为乾隆帝自我夸耀之词。所谓的“十全武功”,按照乾隆自己说的是:“十功者,平准噶尔二,定回部一,打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而喀降,合为十。”[1-2]实际只有九次,事实上,廓而喀战役也有两次。细分的话,应该是:1747至1749年的大小金川之战、1755年的平定准噶尔达瓦齐部之战、1755至1757年的平定准噶尔阿穆尔撒纳之战、1758年的平定南疆大小和卓战役、1765至1769年的平定缅甸、1771至1776年再平大小金川、1786至1788年平定台湾林爽文叛乱、1788至1789年的安南之役、1790至1792年两次征战廓而喀。乾隆后期,八十二岁的乾隆皇帝在乾隆五十七年十月初三亲自撰写了《十全记》,记述他一生的“十全武功”,史称《御制十全记》。乾隆帝并因此自称“十全老人”。并创造了十全县。 1历史背景 乾隆时期经济问题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因此民间的疾苦仍然很多,民变 动乱时有发生,老百姓活不下去,自然就要反抗,要抗争。这中间既有小规模的抗税抗粮的事件,也有大规模的宗教种族反抗。他们一反抗,税收不上,粮征不来,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要闹独立,乾隆无法接受,大清国面临分崩离析的局面了。[4]所以乾隆采取强有力的镇压手段。 2军事行动 两平金川 乾隆十二年(1747年)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公开叛乱,乾隆三次派兵进攻大金川,损兵折将,用了两年时间仍未将其打败,后来莎罗奔主动请降,乾隆找到了台阶下,从金川之役抽身。乾隆中期,大金川土司再次叛乱,不断侵略邻近土司。从乾隆三十一年起,乾隆又是三次派兵才最终平定大小金川。经过大小金川之役,此后清朝在这一地区废除土司制,改置州县。巩固和发展了西南地区自雍正以来“改土归流”的成果,加强了边疆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6] 两平准部 乾隆十年(1745年),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策零病逝,准部统治集团内部为争夺政权而内讧,大贵族阿睦尔撒纳争权失败,归附清朝。乾隆帝利用这一机会,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二月,在阿睦尔撒纳领军下出兵伊犁(准噶尔汗国首都),五月占领伊犁,平定达瓦齐势力。随后清廷晋封阿睦尔撒纳为双亲王,释放被准部扣押作为人质的南疆回教领袖大小和卓。[7] 清政府将准噶尔分治,封阿睦尔撒纳为双亲王。但阿睦尔撒纳并不满足,他归附清朝是想借清廷之手消灭对手达瓦齐,自己当可汗。在与清政府交涉无果后,1755年八月,阿睦尔撒纳发动叛乱,并击溃清军留守部队。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帝派蒙古人成兖札布、满族人兆惠领兵进攻,恰逢准噶尔遭受天花瘟疫,死者无数。阿睦尔撒纳战败,逃往沙俄后亦染天花病死,沙俄将其尸体交给清朝。至此,清军完全控制了天山南北两路。然而剩余的准噶尔人仍坚持抵抗,于是乾隆帝下令杀尽抵抗者。准噶尔人遂大半被屠,不久后灭绝。[8] 平回部 被清军解救的小和卓也参加了阿睦尔撒纳的叛乱,兵败后投奔统治新疆西部回族人的兄长大和卓。在小和卓的怂恿下,二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又发动叛乱,试图脱离清朝的控制。但二人的统治却很凶暴,不得人心。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在南疆人民的支持下,兆惠率清军打败了叛军。大小和卓逃奔巴达克山(今阿富汗东部)。清军派人与当地部族交涉,巴达克山部族首领执杀大小和卓,把尸首送交清朝。此役后清王朝统一了西域,命名为“新疆”。从此,新疆完全归入清朝版图。[10]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帝设伊犁将军,作为管理新疆的最高军事长官,加强和完善了清朝对新疆地区的管理。[11] 平缅甸 乾隆三十年(1765年),缅甸军队开始不断侵入中国云南普洱地区进行骚扰,云贵总督刘藻兵败却谎报大捷,后自杀。新任云贵总督杨应琚收复了边境失地后贪功冒进遭到挫败,却谎报大捷,乾隆调查后令杨应琚自尽。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明瑞接替云贵总督,兼兵部尚书,经略军务。他率清军分两路出境攻缅。清军粮食不足。缅军先主动后撤,在清军粮尽时大举反攻。次年二月初,明瑞在后撤途中,被数万缅军包围在象孔,除少数清军突出重围,明瑞与诸将士大部阵亡。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二月,乾隆帝任命傅恒为经略,再次大举征缅,沿途未遇缅军主力,却因热带雨林中的瘴气而损失惨重。此时,缅甸东部新征服的暹罗(今泰国)暴发起义,缅军为避免两线作战首先提出议和,此时傅恒率出关的3万多清军因中瘴气仅剩1万3千人,故未等议和开议,清军即班师回国。[12] 乾隆80大寿时,缅甸国王因担心清朝与暹罗夹击,主动派使者祝寿进贡,要求恢复通商和册封,乾隆即册封其为缅甸国王,恢复正常贸易。中缅纠纷遂以缅甸纳贡投诚,正式成为清朝属国而完结,但此时距清缅战争结束已整整20年了。但此事仍被记入“十全武功”,乾隆帝的好面子可见一番。[12] 平林爽文起义 乾隆五十一年(1787年)十一月,台湾彰化地区天地会首领林爽文率领千余人,在距彰化县20余里的大里杙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到3000人,攻破台湾北部众多城池,成为台湾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起义。林爽文布告安民,并申明军纪,群众痛恨清朝的腐败统治,纷纷加入,声势很大。这时庄大田在南路响应林爽文起义,起义军攻下彰化后,推林爽文为大盟主。起义军彼此平等相待,兄弟相称。对贪官污吏坚决镇压,没收一些地主的土地给起义群众耕种。[13] 清廷先后派提督黄仕简、任承恩,闽浙总督常青,陕甘总督福康安带领官军渡台镇压。开始时军事上毫无起色。福康安于乾隆五十二年(1788年)十一月到达台湾,对起义军进行分化瓦解,以优势兵力解诸罗之围,又接连攻下斗六门、大里杙等军事要地。不久,庄大田负伤被俘,就地斩首。次年正月初五日林爽文被俘,押往北京后被凌迟处死。[14] 平安南 清乾隆五十二年,广南王国(今越南南部)亲王阮文惠攻打安南王国(今越南北部),直捣其首都东京(今河内)。安南国王黎维祁逃到广西,请求清政府干涉。乾隆帝认为,百余年来,黎氏王朝朝贡不绝,清朝有“兴灭继绝”的义务。遂派两广总督孙士毅率兵一万二千人。云南提督乌大经率兵八千人,并集结黎氏王朝残余势力,于1788年反攻。[15] 起初战事比较顺利,取得一些胜利;后来孙士毅轻敌冒进,在次年遭到惨败,狼狈逃回国。阮文惠并不愿与清朝为敌,因而派侄阮光显“赍表入贡”。阮文惠改名阮光平,于乾隆五十五年(1792年)亲自到北京祝贺乾隆帝的八十寿辰,乾隆帝封他为安南国王。这次战争,清军无疑是失败了,但由于阮文惠最终主动停战请和,乾隆帝仍把它记入“十全武功”。[15] 两平廓尔喀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廓尔喀(今尼泊尔)因不明原因(可能是追讨地方官欠款或宗教问题)攻击清朝,清朝派去谈判的官员巴忠竟私下允诺每年赔款一万五千两,待廓尔喀退兵后向中央谎报战功;但不久因为巴忠未履行允诺,廓尔喀兵再次进攻,巴忠自杀。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福康安率兵反击廓尔喀,清军一路追击,翻越喜马拉雅山连续作战,大败廓军。清军深入廓尔喀境内以图攻陷其首都阳布(加德满都),但未达目的,反而因骄傲轻敌而劳师损兵。不久后,廓尔喀与清朝议和,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正月制订《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定驻藏大臣与达赖喇嘛地位平等,并制定“金瓶掣签”制度来认定达赖、班禅的转世灵童,加强了清政府对西藏的统治。[15] 1792年,廓尔喀(今尼泊尔)再次侵入西藏。清政府命福康安等率兵入藏,败廓尔喀兵。清兵凯旋之际,乾隆帝回忆即位后在边疆地区建立的十大武功,因作《十全记》以纪其事:“十功者,平准噶尔为二,定回部为一,扫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二次受廓尔喀降,合为十”。乾隆帝因此自称“十全老人”。[17-18] 3主要纪功 这十场战争,有胜有负,都打得艰苦卓绝。孟森评价:“高宗(乾隆)于新疆定后,志得意满,晚更髦荒。自此以前,可言武功;自此以后,或起内乱,或有外衅,幸而戡定,皆救败而非取胜矣。”[19]为了应付繁浩的军费开销,当时盐商总计捐输不下一千三百一十万两白银之巨。 4历史意义 乾隆的“十全武功”,情况不同,性质各异:有镇压民变,有平息叛乱,有扬兵耀武,有小题大做,有得不偿失,有多管闲事,有维护正义,有反击侵略。如新疆用兵三次,廓尔喀用兵两次,这五次用兵对新疆、西藏的巩固统一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但是,也有的用兵是小题大做,穷兵黩武。如大小金川之役就是这样的。[21] 乾隆利用清朝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隔阂,两次平定西北的准噶尔部,一次平定新疆回部,两次征服西南的大小金川,一次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一次出征缅甸,一次出征越南和两次出征尼泊尔的廓尔喀。其中对历史影响最大的是西北方面的军事行动,密切了中原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加强了中央集权。[22] 5评价 从战争事件上看,从乾隆十二年(1747年)第一次战争开始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结束,事件长达四十五年,几乎伴随着乾隆的统治岁月,也是乾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4] 从战争对象上看,有外国的、本国的、有廓而喀王、有藩属土王、有蒙古大汗、有回部和卓、有金川土司、有台湾反清义士,作战时间少则一年,多则三四年。[4] 将近半个世纪的连续战争,不仅耗费了庞大的军费,死伤了众多的官兵,同时老百姓的生命财产损失更是无法估量。所谓“十全武功”,不过是一个好大喜功者的幻想,[19]乾隆确实有穷兵黩武、好大喜功之嫌,但是这十次的战争保障了中国领土的完整和国家的统一,在这一点上,乾隆的历史功绩是巨大的,是不可抹杀的。 参考资料 1.《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卷1414《御制十全记》,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本,第1018页。 2.乾隆皇帝身世之谜.搜狐网[引用日期2013-10-23]. 3.乾隆: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皇帝.孔子学院网[引用日期2013-05-28]. 4.范文澜主编,《中国通史·第十册·明清封建制时期·<第五章叙述清高宗、仁宗时期的政治史事和清朝统治下的各民族状况>》,人民出版社,1994,ISBN:701002029 5.赫赫战功的见证:清朝京师西苑中海紫光阁功臣像.东方收藏网[引用日期2013-05-28]. 6.谈谈满族(代《满族风情录》序).纷纷雨纪念网[引用日期2013-05-29]. 7.清廷战史:三代皇帝百年间终平定准噶尔部.凤凰网[引用日期2013-05-29]. 8.乾隆帝平定准噶尔.中国民族宗教网[引用日期2013-05-29]. 9.《清朝平定西域史图乌什酋长献城降》.战略网[引用日期2013-05-28]. 10.历史沿革.大江网[引用日期2013-10-18]. 11.十全武功阎崇年说故宫史:中南海的前世今身.新华网。2012-12-20[引用日期2012-12-31]. 12.十全实不全,乾隆皇帝自我吹嘘不厚道.亚东军事网[引用日期2013-05-29]. 13.【杂谈卷】姓氏联典·林.广西姓氏族谱网[引用日期2013-05-29]. 14.林爽文起义.中国儿童网[引用日期2013-10-18]. 15.第三节对外战争的继续与吏治的腐败.中国文化经典书库[引用日期2013-05-29]. 16.清朝铠甲.艺术中国[引用日期2013-05-28]. 17.乾隆故事:为何挤入罗汉中?两后之死[图].东北新闻网[引用日期2013-10-18]. 18.“十全老人”--乾隆帝.华夏历史网[引用日期2013-10-18]. 19.乾隆的“十全”背后非十美.华夏经纬网[引用日期2013-10-18]. 20.清朝疆域图.好游[引用日期2013-05-28]. 21.乾隆(十全武功).中国青年网[引用日期2013-10-18]. 22.乾隆(十全武功).中国青年网。2009-08-28[引用日期2012-11-23].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