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毛泽东的“门生” 1919年,在“五四”运动新文化、新思想的影响下,龙港地区一批有志青年纷纷外出求学、寻求救国救民真理。柯少轩就是其中之一。 “柯少轩家里并不穷,他还上过大学,毕业于武昌中华大学法律系。”陈敬明是龙港镇人,多年来钻研史料、写书,对于龙港历史很熟悉。他说,柯少轩参加共产党,并不是家里穷的缘故,而是因为共产主义是他的信仰。 1925年3月,柯少轩根据中共武汉地方执行委员会指示回乡发展党组织,在下畈农民夜校学员中,吸收8名贫苦农民加入中国共产党,建立阳新县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下畈党小组,隶属中共武汉地委。同年12月,阳新县第一个共产党支部--龙港党支部成立,下辖龙港、黄桥、南山垅、下、茶寮等5个党小组。因该支部成员多系身着长褂的青年知识分子,所以被人称之为“长褂党”。 “柯少轩还是毛泽东的门生。”陈敬明告诉记者,1926年底,毛泽东提出在武昌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并于1927年初正式授课,而柯少轩恰好在此期间前往“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进修。 1927年秋,柯少轩受中共湖北省委派遣到阳新领导秋收暴动,在龙港被国民党右派逮捕,返汉后,被党派往上海工作。1928年调回武汉,任中共湖北省委秘书兼外县转信员,11月,中共湖北省委机关遭到破坏时,因叛徒告密,柯少轩被捕入狱,后被国民党湖北省卫戌司令胡宗铎杀害,时年32岁。 红五军抵达龙港 1927年9月,阳新县组织了“秋收暴动”。 “党组织抓住秋收暴动时的有利时机,发动周围十多个乡村的农民数百人,打进龙港镇,击溃地主反动武装保卫团。”根据史料记载,次日晨,县城敌军开进龙港,这次的“秋收暴动”还没尝到胜利的果实,就宣告失败。 直到1929年秋,李灿、何长工率领红五军第五纵队挺进鄂东南,设司令部于龙港。10月,红五纵队在龙港游击队配合下,一举歼灭了龙燕区的最后一支反动武装--洞下的民团,缴枪百余支。 1930年5月,彭德怀率红五军第二、三、四纵队抵达龙港。龙港的土地上掀起革命热潮。 彭德怀带来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在龙港创办了兵工厂、被服厂、红军后方医院、彭杨学校。协助龙港党组织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红五军以龙港为依托,横扫赣北、鄂南、鄂东10余县反动武装,巩固和扩大了鄂东南革命根据地。1930年6月,红五纵队由初来时的300人发展到5000人,扩建为红八军。 直到现在,龙港老街上还保留着彭德怀旧居,属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走进这座古居,跨过两道门槛,右手边有一个长方形的卧室,里面摆放着一张四柱床,有幔帐,有雕花的床沿,还有木踏。彭德怀曾在这里休息。斗争的艰苦与激烈,使得彭德怀即使在休息时,也不能完全放松警惕。“这个房间一共有三条道路可供逃生。”导游小姐在介绍彭德怀旧居时告诉记者,与普通卧室不同的是,彭德怀的这间卧室有两道门,一前一后,一出一进,这是为了有突发情况时,彭德怀能够迅速转移,因此卧室的后门至关重要。 打开卧室后门,右手边就是一个楼梯,直接通往二楼,这是一条逃生道路;左手边是大门,门外是一条河,可直接乘船离去,这是第二条逃生道路;而第三条逃生道路,是一条秘密地道,危急关头,可以躲藏到地下,但出于安全考虑,这条秘道已封闭。 “小莫斯科”的繁荣 1931年2月,在粉碎了敌人第一次“围剿”的凯歌声中,中共鄂东特委和鄂东工农革命委员会迁来龙港。随后,共青团鄂东(南)特委、鄂东南苏维埃政府、鄂东南政治保卫局、鄂东南总工会等党政机关相继建立,群众称之为“四十八大机关”。从此,龙港成为鄂东南苏区21个县市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但是,在国民党的经济封锁下,苏区生活必需品,特别是食盐、药材奇缺。为了苏区军民生活,巩固和发展鄂东南革命根据地,特委在龙港设立了劳动总社、转运局,允许私营,军民生活供给得到了保障。 中共鄂东(南)特(道)委在这里领导鄂东南人民进行巩固根据地、建设根据地、发展根据地的斗争,开创了鄂东南革命根据地的鼎盛局面。 战火纷飞的岁月已经渐行渐远,但如今站在龙港老街,仍依稀可以看到当年的如歌岁月。如今的龙港老街,有革命旧址70余处,其中被列为国家级保护文物的有16处,被国家文物局称为“天然的革命历史博物馆”。 参考资料 1. 湖北阳新龙港革命旧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