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简论夏朝的断代问题(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原文物》 赵芝荃 参加讨论

二、夏代的起始年代
    二里头第一至三期,至少是第一期属于夏文化看来已经成为公论。现在的问题是,夏文化是否从二里头文化第一期开始。从碳十四的测定年代来看,二里头文化第一至三期为公元前1900-前1600年。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夏代纪年为公元前2200-前1600年。因此,二里头文化第一至第三期只能说是夏代较晚的文化,至于夏代初期的文化,还要到更早的文化中去探索。
    在早于二里头文化并与后者年代衔接的诸文化中,河南龙山文化是理想的探索对象。其分布地域与古史文献中记载的夏代早期活动地域重合,也与二里头文化的分布地域大体相同。其碳十四年代为公元前3000-前2000年,可以分为三期,晚期的年代为公元前2300-前2000年。这个年代与夏代早期的年代是大体重合的。因此,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很有可能是夏代初期的文化。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证明。
    首先从河南龙山文化的发展阶段来看。河南龙山文化开始出现青铜制品,这是生产力上的大飞跃,标志着人类社会已进入青铜时代。在郑州牛砦遗址、登封王城岗城址、淮阳平粮台城址都发现有青铜遗存。《左传·宣公三年》载,夏建国时,“贡金九牧,铸鼎象物”。《墨子·耕柱篇》云:“夏后开(启)使蜚廉折(采)金于山川。”这些记载表明夏朝已进入青铜时代。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农业和手工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农业方面,粮食产量大大提高,窖穴也随之增多。例如汤阴白营遗址发现的龙山文化窖穴,早期有16个,中期有21个,晚期则猛增到50个。手工业方面,制陶技术明显提高,陶胎纯净,器物制作精美。其他方面,建筑开始采用夯筑、土坯砌墙、石灰面涂地。河南龙山文化的另一个重要进步是城址的大量出现,目前我国发现的早期城址多属于这一时期。属于龙山文化中晚期的城址有安阳后岗、登封王城岗、淮阳平粮台、郾城郝家台、辉县孟庄。这些城址均由夯土筑成,面积在10万平方米左右。保存最好的平粮台城址,南北各有一个城门,南门两侧各有一个守卫室,门道下还埋设3条排水道。城内有成排的房基, 并有高台建筑基址。其他还有陶窑、窖穴和墓葬等,城外有护城沟一周。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城址设施相当完备,应当是当时的政治和军事中心。古代文献中有很多“万国”的记载,如《吕氏春秋·离俗篇》有“当禹之时,天下万国”。这些城址应当是“万国”中的几个都邑。从这些方面来讲,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的社会发展程度已与文献中的夏朝相接近(注:赵芝荃:《试论二里头文化的源流》,《考古学报》1986 年第1期。)。
    另一方面,我们从河南龙山文化与二里头文化之间的发展变化来看。大家都知道,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与二里头文化第一期之间存在着很多的共同点,这里不必再论。只是要指出的是,这些共同点表明了它们之间的承袭关系。同时它们在文化面貌上也有许多差异,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缺环。如前所说,二里头文化从公元前1900年开始,而河南龙山文化在公元前2000年结束,时间上可能有100年的缺口。因此我们相信, 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之间确实是存在缺环的。
    我们在70年代后期发现的河南密县新砦遗址的文化遗存很值得注意。这里既有二里头文化的特点,也有浓厚的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的风格。器类有鼎、深腹罐、甑、甗、盆、刻槽盆、平底盘、大口罐、高领罐、豆、碗、壶、觚、簋、瓮、缸和器盖。这些都是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二里头第一期所共有的。不过,新砦遗址不见二里头第一期盛行的圆腹罐、敛口罐、尊、罍、爵;二里头第一期不见新砦遗址多见的乳足深腹鼎、碗形豆、鸡冠形耳大口罐、钵和斜壁碗。器形上,总体而言,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的器物一般宽折沿,沿面内凹深,口部有明显的折棱,器腹圆鼓,较深,小平底;新砦遗址的器物折沿稍窄,沿面微内凹,口部有折棱,但不很明显,器腹略瘦而浅,平底稍大;二里头第一期的器物折沿较窄,沿面平直,口部折棱不明显或呈圆角,器腹瘦而且浅,大平底。河南龙山文化晚期流行的宽条器耳,新砦遗址中数量减少,二里头第一期则很少见。二里头第一期盛行的鸡冠形器耳,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已经出现,在新砦遗址中数量增多。纹饰上,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以大方格纹和篮纹为主,细绳纹、刻划纹和附加堆纹只占一小部分。篮纹拍痕很深,边棱清晰,方格纹拍印工整,边棱整齐。新砦遗址的陶片以篮纹、方格纹为主,细绳纹、弦纹、刻划纹和指甲纹比例增大,附加堆纹增多。篮纹和方格拍痕较浅,边棱较圆。二里头第一期篮纹居多,方格纹和绳纹其次,附加堆纹盛行,弦纹、刻划纹、指甲纹不多。篮纹、方格纹拍痕平浅,边棱圆滑。陶质、陶色方面,河南龙山晚期磨光黑陶较多,黑衣陶较少,陶器胎壁较薄,制作规整。新砦遗址的磨光陶比前者减少,但黑衣陶增多。此外还有一部分棕褐色陶器。器壁较厚,器形不甚规整。二里头第一期磨光陶更少,黑衣陶和棕褐陶明显增多,器壁厚,器形不规整。由上述情形来看,新砦遗址的文化是一种介于河南龙山晚期文化和二里头第一期文化之间的过渡形态。这种形态的遗存,在洛阳东干沟、临汝柏树圪垱、登封王城岗和北庄、禹州瓦店和崔庄、新乡马小营、郑州二七路等遗址都有发现,可见其分布范围是相当大的。虽然缺乏直接的地层关系,但从上述的文化形态可以看出,新砦一类遗存的年代早于二里头第一期,晚于河南龙山晚期。我们将这类遗存称之为新砦期二里头文化。由于它的确立,河南龙山晚期文化和二里头第一期文化就比较紧密地连接起来。
    如果此论不虚,那么从文化面貌上讲,夏代起始于河南龙山晚期的说法是能够成立的。
    三、结语
    夏朝起始和终止年代的确立,是夏朝断代的首尾标尺,这是纲。纲举则目张,此为研究夏代编年、夏文化的分期以及源流等问题找到了依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