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汉代外交使节的人选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人文杂志》 黎虎 参加讨论

汉代的外交较先秦时代有了很大发展,进入中国古典外交的一个开拓创新时期,频繁的外交往还需要选拔大批使节,根据不同的外交目的需要派遣不同的外交使团,因而汉代外交使节的人选也就具有多样性的特点,那么,什么人可以担任外交使节?使节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才具呢?尽管具体的使节人选多种多样,但大略而言,主要为文、武两方面的人才,文者主要为“辩士”,武者主要为“勇士”(“壮士”)。两者则以后者为主。
    一、辩士
    “辩士”是汉代外交使节中常见的一类人员。
    “士”在中国古代有着非常复杂的含义,《说文解字》:“士,事也。”段注:“引申之,凡能事其事者称士。”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服务于社会者均可谓之“士”。尽管“士”依其知识、技能的不同而有多种多样,但文士、武士是其主要大类。例如《庄子》所列举的“士”有十一种之多,但其中的“知士”“辩士”“察士”“招世之士”“中民之士”“法律之士”“礼教之士”“仁义之士”等八种大体属于“文士”范畴,“筋力之士”“勇敢之士”“兵革之士”等三种大体属于“武士”范畴(注:《庄子》卷8中第24《徐无鬼》。)。
    “辩士”是“文士”的一种。王充说:“文士之务,各有所从,或调辞以巧文;或辩伪以实事。”可见“文士”包括善于“调辞”的文人,以及善于“辩伪”的辩士。而“文贵约而指通,言尚省而趋明;辩士之言要而达,文人之辞寡而章。”(注:《论衡·自纪篇》。)两者各自具有写作或言语方面的才能和特长。《韩诗外传》说:“是以君子避三端:避文士之笔端,避武士之锋端,避辩士之舌端。”(注:《韩诗外传》卷7。)“文士”以“笔端”见长,“辩士”以“舌端”见长,两者与以“锋端”见长的“武士”相对应相区别,而“辩士”是与“文士”同类的群体,属于“文士”这一范畴之内而以能言善辩、口才过人为其特长者。庄子说:“辩士无谈说之序则不乐。”(注:《庄子》卷8中第24《徐无鬼》。)辩士的特点是以口舌为事。于是辩士又被称为“谈说之士”,所谓“谈说之士,资在于口。”(注:《商君书·算地第六》。)有时则径称为“有口”者,“孝惠时,吕太后用事,欲王诸吕,畏大臣及有口者。”颜师古注曰:“有口,谓辩士。”(注:《汉书》卷43《陆贾传》,第2114页。)强调其运用口舌的特点。故辩士又被称为“说士”(注:《汉书》卷45《蒯通传》,第2167页。)。但是“辩士”在古代的类型也是比较复杂的,可以是匡国扶君的诤臣、贤人,“昔者虞不用宫之奇而晋并之,陈不用子家羁而楚并之,曹不用僖负羁而宋并之,莱不用子猛而齐并之,吴不用子胥而越并之,秦人不用蹇叔之言而秦国危,桀杀关龙逢而汤得之,纣杀王子比干而武王得之,宣王杀杜伯而周室卑;此三天子,六诸侯,皆不能尊贤用辩士之言,故身死而国亡。”(注:《说苑》卷九。)“梁王赘其群臣而议其过,任座进谏曰:‘主君国广以大,民坚而众,国中无贤人辩士,奈何?’”(注:《说苑》卷十二。)他们即属于这个类型;“辩士”也可以指长于辩难的学问家,如“公孙龙,六国时辩士也。疾名实之散乱,因资材之所长,为‘守白’之论”。(注:《公孙龙子》。又,《新论·离事第十一》:“公孙龙,六国时辩士也,为坚白之论。”)“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注:《史记》卷85《吕不韦列传》,第2510页。)都属于此类;“辩士”也指游说之士,苏代遗燕昭王书曰:“然则王何不使辩士以此言说秦王”(注:《史记》卷69《苏秦列传》,第2268页。)。“范睢、蔡泽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说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说力少也。”(注:《史记》卷79《范睢蔡泽列传》,第2425页。)这是“辩士”的另一重要类型。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列国之间交往争斗空前频繁和激烈,于是作为沟通诸侯、列国关系的“辩士”应运而起,活跃于外交舞台。因为辩士具有口辩的特长,于是常被用于充任外交使节。据说孔子与子贡、子路、颜渊游于戎山之上。孔子喟然叹曰:“二三子各言尔志,予将览焉……赐,尔何如?”子贡对曰:“得素衣缟冠,使於两国之间,不持尺寸之兵,斗升之粮,使两国相亲如弟兄。”孔子曰:“辩士哉!”(注:《韩诗外传》卷9。)可见辩士的特点是“使于两国之间”,担当外交使节。燕昭王二十四年(前288年)助齐伐宋,苏代不同意这个方针,而希望联秦攻齐,于是遗燕昭王书,为其出谋划策,建议“何不使辩士以若说说秦王”(注:《战国纵横家书》20《谓燕王章》,第86页,文物出版社1976年版。),派遣辩士为使以说服秦王联合伐齐。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楚人春申君,姓黄名歇,“游学博闻,事楚顷襄王,顷襄王以歇为辩,使于秦。”也是一位“辩士”。时秦国正联合韩、魏,由秦将白起率领攻楚,黄歇“乃上书说秦昭王”,秦昭王看了黄歇的长篇说辞之后“于是乃止白起而谢韩、魏,发使赂楚,约为与国。”(注:《史记》卷78《春申君列传》,第2387、2394页。)可见“辩士”不仅口辩,而且善于以笔辩。后黄歇又与楚太子一起入质于秦,楚顷襄王病,太子不得归,于是黄歇说服秦相应侯同意遣返太子,并用计使太子及自己先后平安回到楚国。其口辩之才亦不下于笔辩。淳于髡仕于齐威王,他“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注:《史记》卷126《滑稽列传》,第3197页。)也以口辩之才而活跃于战国外交舞台。秦王政在统一战争中,“用李斯之谋,阴遣辩士赍金玉游说诸侯……然后使良将随其后,数年之中,卒兼天下。”(注:《资治通鉴》卷6《秦纪一》始皇十年(前237)。)可见秦统一天下是“辩士”与“良将”的相互配合而实现的,“辩士”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活跃于战国外交舞台上的著名外交家苏秦被称为“天下之辩士”(注:《战国策》卷十《齐策三》。)。由于辩士经常纵横捭阖于诸侯、列国之间,因而又被称为“纵横家”,“纵横者,所以明辩说,善辞令,以通上下之志者也。《汉书》以为本出行人之官,受命出疆,临事而制……”(注:《隋书》卷34《经籍志三》,第1005页。)“辩士”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外交使节或外交家的同义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