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刘知几改造纪传体史书的主张和影响(2)
五、主张增设《都邑志》、《氏族志》和《方物志》 刘知几在主张删去或改造一些"志"的同时,提出了增设《都邑》、《氏族》和《方物》三志的主张。他认为设立《都邑志》可以达到三个目的:一是记载"土阶卑室",旌扬好俭约的帝王可以劝勉后人;二是记载"阿房、未央",批评那些因穷奢极欲而败国的皇帝,可以警诫后世君主;三是记"宫阙制度"、"朝廷轨仪",可以使"后王取则"(27)。设立《方物志》以记载"金石、草木、缟紵、丝枲之流,鸟兽、虫鱼、齿革、羽毛之类"这些"弼蛮攸税,万国是供"的物品,可以使"观之者擅其博闻,学之者骋其多识"(28)。设立《氏族志》记帝王苗裔、公侯子孙"姓氏之源流,"用之于官,可以品藻士庶,施之干国,可以甄别华夷。"(29) 对刘知几提出的这三条建议,后世学者多持不同意见。或以为都邑、方物自可附入《地理志》和《食货志》,不必独立成篇。又认为唐以前重视族姓谱牒,作《氏族志》尚且可以,而后世则大可不必作《氏族志》。尽管如此,刘知几的建议仍受到了后世史家的很大重视。 受刘知几这个建议影响最早的要数欧、宋的《新唐书》。《新唐书》虽没直接增加《氏族志》和《方物志》,但在《宰相世系表》和《宗室世系表》中兼叙其姓氏源流,在《地理志》中兼叙各地物产,实无异于加《氏族》、《方物》二志。所以钱大昕称:"欧、宋《新唐》……《宰相世系》与志氏族何殊,《地理》述土贡,与志土物不异。"(30)章学诚也称:"欧阳修《宰相世系》似有得于知几之寓言。"(31) 其后全盘接受刘氏增设三志主张的是南宋的郑樵。在《通志》"二十略"中,他首设《氏族略》六卷,又分别设《都邑略》一卷和《昆虫草木略》二卷(此略比刘氏设计的《方物志》所应记载的范围有所缩小),但郑樵自称:包括以上三略在内,"凡十五略,出臣胸臆,不涉汉唐诸儒议论。"(32)他不愿承认这是受刘说之影响,但明眼人一看便知郑樵是在说谎。正如郭孔延所指出的:"宋夹漈《通志》略独详《氏族》、《都邑》,岂读《史通》而起兴邪?至其自序云:'出臣胸臆,不涉汉唐诸臣议论',亦几穿窬。"(33) 其后马端临作《文献通考》专设《土贡考》一卷,记历代王贡进奉等情况;唐以后诸正史《地理志》多兼述土贡物产;各地方志书亦每有《风土志》,记风俗土产;清代著名学者顾炎武撰《历代帝王宅京记》记城郭、宫室、都邑、寺观,叙历朝建都之制,大约也是受刘说的启迪。 六、主张增设《制册章表书》 刘知几认为《史记》、《汉书》"凡所包举,务存恢博,文辞之记,繁富为多",比如《贾谊》、《晁错》、《董仲舒》、《东方朔》等传,"唯止录言,罕逢载事",乃至造成:"方述一事,得其纲纪,而隔以大篇,分其次序,遂令披阅之者有所懵然"(34)。针对这种情况,刘知几主张"宜于表志之外,更立一书,若人主之制册、诰命、群臣之章表移檄、收之纪传,悉入书部,题为《制册章表书》。"(35) 后世赞同并引申刘说的有章学诚。他赞扬刘知几这个主张"其意可谓善矣"(36)。并加以阐发说:"至如论事章疏,本同口奏,辨难书牍,不异面论,次于纪传之中,事言无所分析,后史恪遵成法可也。乃若扬、马之辞赋,原非政言,严、徐之上书,亦同献颂,邹阳、枚乘之纵横,杜钦、谷永之附会,本无关于典要,马、班取表国华,削之则文采灭如,存之则纪传猥滥,斯亦无怪刘君之欲议更张也。"(37)在此,章学诚把君臣面对面的口头"论事章疏"与"无关于典要"的长篇辞赋和上书作了区别。他认为一般的"论事章疏"次于纪传之中,很难做到事言分开,只好仍遵旧例,不宜单独抽出。至于长篇辞赋和上书,他基本同意刘知几的主张,将其单独抽出收入"书"部。他不仅从理论上对刘氏的主张加以肯定,而且在编纂地方志时能付诸实践。他提出了修地方志要分立三书(志、掌故、文征)的主张,三书中的掌故、文征基本上就是刘知几所说的"制册章表书"的内容。 自唐宋以来,制册章表有载之不可胜载之势,故后人也多从刘说将其单独汇集成编,如《唐文粹》、《宋文鉴》、《元文类》、《明文载》之类。另宇文懋昭《大金国志》卷32载有"册文"两篇,卷37又载有宋金往来国书四篇。叶隆礼《契丹国志》卷20载有《晋降表》、《宋契丹誓书》、《议书》等一卷九篇,此乃暗合于刘说者。正如章学诚所指出的那样:"在宇文、叶氏,不过随文札录,而以史裁绳之,则转有合于刘知几《载言》篇之讨论,所谓诏诰、章表不便杂于纪传,宜别自为篇之义。"(38) 七、主张史书的"论赞"应力求达到"事无重出,省文可知",反对"理有非要,则强生其文"的做法 刘知几批评《史记》、《汉书》以后的史书说:"及后来赞语之作,多录纪传之言,其有所异,唯加文饰而已。"(39)他尤其反对《后汉书》以来各家正史"每卷立论","嗣论以赞"的做法,认为这种做法"犹文士制碑,序终而续以铭曰,释氏演法,义尽而宣以偈言",他称这是"私徇笔端,苟炫文采"。因而主张写论赞要做到与纪传"事无重出,省文可知",反对"理有非要,则强生其文"的做法。(40) 后世赞同刘说或加以引申阐发的有郑樵、陈振孙、赵翼、章学诚等人。郑樵认为:"史册以详文该事,善恶已彰,无待美刺"。"且纪传之中既载善恶,足为鉴诫,何必于纪传之后更加褒贬,此乃诸生决科之文,安可施于著述。"(41)故而郑樵作《通志》纪传部分虽因袭前史,但全删其论赞。宋陈振孙指出:"至蔚宗乃删取众书,为一家之作,其自视甚不薄。……至于论后有赞,尤自以为杰思,殆无一字虚设。自今观之,几于赘矣"(42)。清代赵翼认为:"范书论之后又有赞,赞之体用四字韵语,自谓体大思精,无一字虚设以示独辟,实仍仿《史记》、《汉书》末卷之叙述,而分散于各纪传之下以灭其踵袭其迹耳。……但于既论之后,又将论词排比作韵语耳,岂不辞费乎?"(43)章学诚在批评唐代修南北朝诸史时说:"南朝诸史则于传志之末,散文作论,又用韵语,仿孟坚自叙体作赞,以缀论文之后,屋下架屋,斯为多文。"他主张作论赞"不可作意轩轾,亦不得故恣吊诡。其有是非显然,不待推论,及传文已极抑扬,更无不尽之情者,不必勉强结撰,充备其数"(44)。显然陈、赵、章三氏都不赞同论后作赞的做法,认为这是一种不必要的重复,是在浪费笔墨。 唐以后采纳刘说的当推欧阳修,他在《新唐书》中对"论赞"进行了初步的改造,全部删削了《旧唐书》的有韵之赞,并将俪语之论改为散文体。此外,《旧五代史》及《金史》皆有论无赞,《宋史》、《辽史》,本纪称"赞",列传则称"论",而其实皆"论"也。《元史》则干脆不作论赞,似均受刘说之影响。 八、反对撰史书人郡望 自魏晋崇尚门阀以来,世族互相标举郡望,蔚然成风。后来作史者积习难改,遂于史书中不标其邑里而书其郡望。在一些碑文中,甚至出现"虚引他邦,冒为己邑"(45)的现象。武后长安年间,刘知几参与修撰《唐史》,在写《李义琰传》时,因李氏家居魏州昌乐已历三代,故写道:"义琰,魏州昌乐人"。结果竟引起监修者的哄笑,认为这是"深乖史体"(46)。刘知几迫于压力,只好依其旧望,改书为陇西成纪人。这件事对刘知几刺激很大。因此他竭力主张要据实记其本居,反对书人郡望。他说:"州郡则废置无恒,名目则古今各异,而作者为人立传,每云某所人也,其地皆取旧号,施之于今。(原注:近代史为王传云,琅琊临沂人,为李传曰陇西成纪人之类也。非唯王、李二族,久离不居,亦自当时无此郡县,皆是晋、魏已前旧名号。)欲求实录,不为难乎?"(47) 刘氏此论深受后世史家的重视,乃至有撰史的过程中甚至出现矫枉过正的现象。近人余嘉锡指出:"自刘知几作《史通·邑里篇》(即《因习篇》)深言史官书人郡望之弊,……宋之学者深韪其说,不独于旧史所书邑里,皆所不信,即唐人自叙其乡贯,亦以为郡望,必别求其所生之地以实之。宋祁《新唐书》如此者甚多。"(48)今查新、旧《唐书》于《李义琰传》则云:"义琰,魏州昌乐人"。《旧唐书》接着又称"其先自陇西徙山东,世为著姓"。《新唐书》也称"其先出陇西望族"。这种先著其本居,后溯其族望的做法,明显是受刘说之影响。后世史书一般不取旧望,只记籍贯,虽为时势使然,然也不能排除刘说的影响。 以上所述,尚不能完全概括刘知几改造纪传体史书的主张,只是举其对后世史书编纂影响最著者。当然这其中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比如他有关改造《列女传》的意见对后世的影响就是消极的,他提出在志书中删除《艺文志》的主张明显是失之偏颇的,同时也造成了不良影响,比如《元史》删除《艺文志》,只在人物传记中附录其著述,"遂使无传之人,所著皆不可考"(49)。 结果使得后来的学者再耗费精力补作《艺文志》。但必定瑕不掩瑜。刘知几有关改造纪传体史书的主张,绝大多数是言之有理的,是值得后人借鉴的。 注释: ①②③④⑤⑥⑧(11)(13)(14)(16)(22)(23)(24)(27)(28)(29)(34)(35)(39)(40)(45)(46)(47)《史通》,"列传"、"本纪"、"人物"、"书志"、 "汉书五行志错误"、"载言"、"论赞"、"因习下"。 ⑦《后汉书·列女传》。 ⑨⑩(25)(31)(36)(37)(44)《文史通义》,卷7外篇三"永清县志列女传序例"、卷8外篇三"天门县志五行考序"、卷7外篇二"永清县志士族表序例"、卷6外篇一"和州文征序例"、卷1内篇一"书教中"。 (12)《少室山房笔丛》卷3。 (15)(18)(49)《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46史部·正史类二"明史提要"、"新五代史提要"、"元史提要"。 (17)《新五代史·司天考》。 (19)(20)(21)(32)(41)《通志》,"总序"、"天文略序"。 (26)《清史稿·灾异志》。 (30)《十驾斋养新录》卷13"史通"。 (33)李维桢《史通评释》附郭孔延评解。 (38)《章氏遗书》外编卷2"乙卯札记"。 (42)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4"后汉书"。 (43)赵翼《陔余丛考》卷5"后汉书"。 (48)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20"沈下贤集"。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