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李鸿章与甲午战争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河北学刊》 贾熟村 参加讨论

1
    中国与朝鲜唇齿相依,亲如一家,宗藩关系已经有数百年之久。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逐渐走上军国主义道路,举国上下以“大陆政策”为国策,千方百计要夺取朝鲜、台湾,进而侵略中国大陆。俄国则坚决贯彻其“亚细亚使命”,要在亚洲寻求不冻港。美国则强烈要求“开放”朝鲜市场。英国则与俄国针锋相对,处处设法阻止俄国侵占朝鲜(注:林明德:《袁世凯与朝鲜》,第84页。)。既弱又小的朝鲜,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如何生存?这个问题,既为朝鲜朝野所焦虑,也为宗主国中国所深忧!
    同治初年,日本要求与朝鲜建立排斥中国的“正常关系”,被拒绝。日人愤恨,遂有“征韩论”出现。同治十三年,日本侵略台湾,身为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的李鸿章即有日本侵略朝鲜之忧。接着,日本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否定中国的宗主国地位,使李鸿章深受刺激(注:林明德:《袁世凯与朝鲜》,第86页。)。
    为了牵制日、俄,李鸿章建议朝鲜与各国建交通商,使朝鲜成为亚洲的比利时、丹麦,各国均不得侵占(注:薛福成:《庸庵文外编》卷三,第40页。)。壬午事变后,中国在朝鲜的宗主国地位逐渐加强。日朝订立《济物浦条约》,日本在加强对朝鲜经济、政治控制的同时,也可以在使馆驻兵,进一步策划侵略朝鲜和中国。中国在中法战争中连连失败,日本联法反华,在朝鲜发动甲申政变,被清军击败。日本派伊藤博文来华谈判,与李鸿章签订天津专条,规定中日从朝鲜撤兵,将来朝鲜若有变乱,中日两国若要派兵,应先行知照。两国在对朝问题上暂时取得妥协(注:《李文忠公奏稿》卷五十三,第24页。)。日本默认中朝宗藩关系,是因为朝鲜亲日派在甲申政变中毁于一旦,朝鲜人民仇日情绪极高,日本尚无发动战争的实力,故让中国站在前边,对抗俄国。俄国驻华公使拉达仁则否认俄朝有密约,原意与中国订立互不侵占朝鲜领土协定,日后如有难于预料之事,由两国商定办法。李鸿章颇表赞同(注:林明德:《袁世凯与朝鲜》,第95页。)。
    光绪十年以后,似乎是中日联合抵制俄国的局面。至光绪二十年,日本在军事制度、军事装备、官兵素质等方面已明显优于中国,在国际上对俄国的虚声恐吓也不甚畏惧,发动战争、扩张疆域已迫不及待。李鸿章等人对此估计不足。
    东学党起义,日本鼓动中国出兵镇压,为自己出兵制造借口。
    五月初二,日本设置大本营,进行积极的军事部署。李鸿章派兵赴朝,日本亦立即出兵。初六日,英国公使欧格讷会见李鸿章,不以日本出兵为然,称已致电驻朝英领事,驻日英使设法劝解。次日,李鸿章复电袁世凯,称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至汉城,朝嘱美调兵,汉城平安而日独调兵,各使当有公论,我宜处于镇静,若各调兵作声势,徒自扰也(注:《李文忠公电稿》卷十五,第36页。)。初十日,袁世凯电李鸿章,已与大鸟商妥撤兵。李即电令叶志超部留驻牙山,订期内渡(注:《李文忠公电稿》卷十五,第38页。)。十一日,日本阁议,决定向中国提出共同改革朝鲜内政要求。次日,又议定决不撤兵,如中国不允共改朝鲜内政要求,日即独力任之(注:郭廷以:《近代中国史事日志》。)。十四日,驻日公使汪凤藻电李鸿章,称:“日志在留兵胁议善后……察日颇以我急欲撤兵为怯,狡谋愈逞,其布置若备大敌,似宜厚集兵力,隐伐其谋。”李鸿章认为我再添兵厚集,适启其狡逞之谋,因疑必战,殊非伐谋上计。日军已至五千,我兵不及其半,命叶志超不可移近汉城,不可轻敌。袁世凯认为,中国劝日毋多派兵,日竟派五千;中国劝日军不入朝鲜内地,日反请与中国会剿;与日本谈判撤军,日本一再反复,恐非口舌所能争。“日知今年慈圣庆典,华必忍让,倘见我将大举,或易结束,否则非有所得,不能去也。”由总署酌请驻华各国使调处,或不至遽裂。李鸿章命丁汝昌添调数船往仁川,聊助声势。十七日,英使通知李鸿章,已电其外务部,请驻英日使传达,劝阻日本进兵。李鸿章又请俄驻华公使喀希尼切劝日与我约期同时撤兵,认为有此夹攻,日本或易就范。但各国实无发兵之意。总理衙门命李鸿章电袁世凯,喻以镇静。袁世凯欲请各国调处,似于中属体制有损,欧格讷亦谓非宜,未便照办。十八日,李鸿章拜会喀希尼。李称日实欲干预朝鲜内政为侵夺之谋,华决不允;喀称俄亦断不容日妄行干预,务望彼此同心力持(注:《李文忠公电稿》卷十五,第43页。)。
    十九日,日本举行御前会议。陆奥宗光复汪凤藻,称中日所见相违,日本断不能撤退驻朝鲜之兵。此即所谓第一次绝交书。次日,日大本营命第5师团开往朝鲜。陆奥致电大鸟,日中谈判不成,冲突难免。俄外相电令驻日俄使劝日撤兵(注:郭廷以:《近代中国史事日志》。)。李鸿章电译署,称日军分驻汉城、仁川,已占先着,我再多调,日亦必添调,将作何收场耶?二十一日,俄政府电令喀希尼暂留天津,与李鸿章保持密切联系,处理日朝交涉(注:《李文忠公电稿》卷十五,第49页。)。次日,清廷以朝鲜事机吃紧,诏命李鸿章及时措置,对俄国的调解当沉机审察,勿堕其术中。当天,俄使称俄皇已电谕驻日俄使,勒令日廷与中国商同撤兵,再会议善后办法,如日不遵,恐须用压服之法。李鸿章即电告译署,中枢大喜,以之告赫德。欧格讷频向译署调解,主先撤兵,再商共保及改革内政;译署以候俄消息,却之(注:郭廷以:《近代中国史事日志》。)。李鸿章复电袁世凯,称俄发勒令,似日不能不遵,速电叶志超,仍静待,勿妄动。又复电丁汝昌,称日并未与我开衅,何必请战?俄国出为调停,日或渐就范。二月六日,袁世凯电李鸿章,拟下旗回国,免受拘送之辱。李复电称:日逼朝不认华属,断不可从,俄在日议正紧,略忍耐,必有区处。复电译署,又称喀希尼前谓压服,恐亦空言(注:《李文忠公电稿》卷十五,第51页。)。清廷颇为失望。次日,译署大臣张荫桓电李鸿章,对俄国调解表示怀疑。
    五月二十八日,清廷以事机已迫,诏李鸿章筹备战守事宜,并命南洋各督抚预为筹备。喀希尼电俄外相,称李鸿章愿中俄日三国共同商改朝鲜内政,主积极调处。李鸿章电复张荫桓,称喀希尼尚系实心;又称对英调处亦赞同。并电袁世凯,称俄国调处,必有收场,嘱勿怯退。天津英领事晤李鸿章,称日不允撤兵。李请英派铁甲舰勒日撤兵,勿令俄着先鞭。次日,清廷命李鸿章将堪备战守之海军舰只、北洋防军、直隶绿营,详细复奏(注:郭廷以:《近代中国史事日志》。)。清廷又命李鸿章转电刘铭传即来京陛见。李鸿章电译署称日所谓整理朝鲜内政者,与英待埃及相似,朝固不愿,中国向办不到,何能遽允(注:《李文忠公电稿》卷十五,第60页。)?在此期间,李鸿章曾写信给吴大说:“日本乘机以重兵突入其国都……叠经据约驳斥,英、俄、德、美各友邦先后出为理处,彼竟悍然不顾,势非用武不能取成,所虑兵衅既开,不易结束,而征调烦费已难亿计……前明封贡之役,与倭相持者七年,縻饷数百万,丧师数十万,始复其国。”(注:《李文忠公尺牍》卷二十七,第34页。)
    六月初二,李鸿章命叶志超率部绕路退驻平壤,将派大队接应。丁汝昌拟率舰出巡,李鸿章复电称:“人皆谓我海军弱,汝自问不弱否?”次日,李电译署,称袁世凯认为日志甚奢,俄、英调处,徒误我军机。初六日,译署认为日此番动作,本起于忌俄;李鸿章认为实由日本自由党众横议生事,当轴俯徇,非起于忌俄也。次日,俄国使节通知李鸿章:俄只能以友谊力劝日撤兵,未便用兵力强勒日人。李鸿章指责俄国前后语意不符,但也无可奈何。初九日,叶志超电李鸿章,认为派大部队前进为上策,撤兵为中策,守此不动为下策。次日,李电译署,认为上策须缓办,请示中策是否可办?在日本国内,勒办条款朝已悉遵,伊藤、川上谓大愿已遂,可即收场;而陆奥、井上据自由党议,坚谓朝仅面从,撤兵非计,伊藤不敢固争(注:《李文忠公电稿》卷十六,第1页。)。日使小村寿太郎照会译署,拒绝撤兵,两国如起不测之变,日不任其责。即所谓第二次绝交书。清廷以事机紧迫,密谕李鸿章派兵进驻朝鲜边境,布置旅顺、威海防务(注:郭廷以:《近代中国史事日志》。)。十三日,奕昰奏请简派大臣会商朝鲜事宜,光绪帝派翁同龢、李鸿藻参加,慈禧、光绪帝一力主战(注:翁同龢:《翁文恭公日记》。)。李鸿章命叶志超部退扎平壤。电刘铭传,称内意令大举致讨,有将无帅,恐致偾事,拟即奏请会办北洋督办朝鲜军务,“公虽微疴,视鄙人老惫当胜万万!盼速复!”次日,清廷一意主战,命李鸿章不可意存畏葸,徒事延宕。李鸿章派卫汝贵、左宝贵、马玉昆部进平壤(注:《李文忠公电稿》卷十六,第19页。)。十五日,光绪帝表示:日本撤兵,可以讲和,不撤不讲。慈禧不准示弱(21)。欧格讷建议日军撤至汉城南,华军撤至汉城北,再商朝鲜改革,奕昰同意。喀希尼电俄,请联合列强调停,以免英成功(注:郭廷以:《近代中国史事日志》。)。次日,喀希尼见李鸿章,称俄仍愿调处,不愿英居间。李问中日开战,俄当何如?答称未便袖手。二十日,李鸿章电译署,俄使表示对日势须动兵,俄有大兵船10只,调往仁川甚便,似俄真动公愤。次日,译署电李鸿章,勿依俄为助,致事后别生枝节(注:《李文忠公电稿》卷十六,第24页。)。日军包围朝王宫,拥李恇应主政,攻掠中国驻朝总理公署。李鸿章雇英船运兵增援叶志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